個人簡介
馮譽驥(?-1883年),字“仲良”,號“展雲”、“崧湖”,晚年號“卓如”、“鈍叟”,齋名為“綠伽楠館”。少時,肆業於兩廣總督阮元創立的學海堂書院。清代道光二十年(1840年),領鄉薦。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考取進士二甲第六名,授翰林院編修,累督山東、湖北學政。同治年間(1861年~1875年),回端州“丁優”,受聘主講廣州應元書院。光緒五年(1879年)八月,擢陝西巡撫。光緒九年(1883年)七月,陝西道監察御史劉恩溥彈劾其貪瀆、任用非人,於十月被革職,致仕居揚州。平生嗜書畫,為“粵東三子”(張維屏、黃培芳、譚敬昭)之一的張維屏所賞識,嶺南人士皆以他為宗師,是晚清著名的書畫家之一。書法逼真歐陽修,晚年效李邕;畫仿王翬,秀潤工致謹嚴。著有《綠伽楠館詩存》 。
個人政績
馮譽驥考取進士,授翰林院編修後,即回端州完婚。嶺南著名的學者、廣東番禺人陳澧為他寫了一副賀婚聯,語言雅致,清新可誦;對仗工整,貼切自然;要言不煩,寓意豐富。聯曰:
蓮炬移歸,艷傳梅嶺;
蘭閨靜對,閒話蓬山。
這副對聯的上聯寫了馮譽驥返鄉完婚之事,“蓮炬”是指蓮花形的蠟燭;“梅嶺”即指“大庾嶺”,為“五嶺”(越城嶺、都龐嶺、萌渚嶺、騎田嶺、大庾嶺)之一。下聯則是專頌他的婚事,“蘭閨”原來是漢代后妃的宮室,後來泛指女子的居室;“蓬山”是指“蓬萊山”,就是傳說中仙人所居的地方,這裡是讚頌他的婚事之美。
史載:光緒六年(1880年),在陝西巡撫馮譽驥的主持下,採取“富戶多捐,中戶少捐,下戶免捐”的辦法,重建賦役倉庫,貯糧積穀,以備凶荒。陝西九十一個廳、州、縣捐存稻粟麥豆共86.60萬多石,計修建賦役倉庫1600餘處。“光緒中,惟陝西巡撫馮譽驥所籌建者千六百餘所為最多雲。”(《清史稿·食貨二·賦役倉庫》)
馮譽驥任陝西巡撫期間,重視農桑,興修水利,受到陝甘總督左宗棠的稱讚:“種樹、開渠、農桑、學校,古之言治者,莫或遺之……公言及此,秦民之福也。”(《左宗棠全集·書信》卷三、第689頁)
光緒九年(1883年)七月二十四日,陝西道監察御史劉恩溥彈劾馮譽驥聲名平常等情,朝廷命戶部尚書覺爾察·額勒和布、署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張佩綸馳往陝西查辦。經查,馮譽驥於陝西吏治、差徭、厘捐、墾荒諸要政,任用非人,粉飾廢馳,以致屬吏、家丁等因緣為奸,弊端紛出,於十月將其革職。
後世評價
近代嶺南書法大家麥華三在《嶺南書法叢譚·馮譽驥》一文中,對馮譽驥的書法大加讚嘆:“七齡童即能作擘窠大字之高要馮譽驥,嘗見其十齡時,跋蘇古儕離騷頁冊,即已中規中矩,嶄然露頭角,迨後更由率更以窺北海,於峭勁之中,有渾厚之氣,遂成名家。”
時至今日,馮譽驥的書畫作品已被國家文物局列入“精品和各時期代表作品不準出境者”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