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當代著名書法家馮磊個人簡歷
馮磊,男,漢族,現居北京,又名:馮先磊,號:三石,書法以行草書和隸書見長,其行草書和隸書“剛柔相濟,搖曳多姿”,以點劃精到、格調高逸、大氣磅礴、獨具一格而富有現代感;國畫以山水、水墨小品畫為主,用墨大膽潑辣,擅長畫熊貓、小雞、梅花、蘭花、茶壺等。
個人信息
姓名:馮磊祖籍:福建省龍巖
民族:漢族
愛好:書法繪畫、旅行、探險、品酒(葡萄酒)
畢業學校:北京大學
奮鬥感言:經歷就是財富,奮鬥孕育艱辛。馮磊與全國書畫名家代表團一行
作品介紹、藝術特色
馮磊先生書法以行草書和隸書見長,其行草書和隸書“剛柔相濟,搖曳多姿”,以氣勢恢宏、點劃精到、格調高逸、韻味深長、獨具一格而富有現代感。近年來精心研習楷書,以小楷的形式創作《金剛經》全卷106件、《道德經》全卷17件、《孫子兵法》全卷11件、《心經》全卷128件。其代表作品“猴壽圖”形體各異、看似“猴子”實為“壽”字,筆法活靈活現、飄逸自然,真正做到了“字與畫”、“動與靜”的完美結合。馮磊先生書法作品大氣磅礴、獨具一格、爐火純青,同時在藝術方法、筆墨探索及大膽創新上值得發揚光大的。馮磊先生以山水、水墨小品畫為主,用墨大膽潑辣,尤擅長畫熊貓、八駿、小雞、梅花、蘭花、茶壺等.
人物成就
馮磊先生曾先後在廈門、南京、台北、北京(8次)、青島、新加坡、日本(3次)成功舉辦個人書法展,並受到多家媒體的報導(專訪)。馮磊自評
“痴於書法,能作些畫。偶為辭章,不敢見人。好讀書,但識字不全也”。對藝術的誓言
“與天地精神相往來,吸取儒釋道營養,做傳統文化藝術的守望者”!授業恩師
一文先生、申萬勝先生、沈鵬先生。馮磊最新相關活動
2011年12月10日馮磊“方向”、“大道”、“凱旋”主題書畫作品在日本東京帝國美術館展出。2012年3月6日,馮磊先生在京參加了在全國政協禮堂舉辦的“擔負文化繁榮重任,推進新聞文化事業”在京研討聯誼會。
2012年3月18日,馮磊先生在港出席了“中國企業家高峰論壇”並發表講話。
2012年3月24日,馮磊先生與中國書法家協會顧問劉藝先生出席《培森墨韻》[2]首發式。活動當天,15餘位知名書法家還將自由揮毫,進行交流筆會。在中國藝術創作院院長嚴學章主持帶領下,20餘名書法家和學術專家們圍坐一堂,進行學術思想精華的機鋒碰撞。3月25日,則以莊培森作品展為主,金茂府將為來賓展現一個墨香滿溢的藝術天地。
2012年4月8日,馮磊先生應邀出席福建規模最大、規格最高的一次美術創作和展示活動――“兩岸畫家畫福建”系列活動,4月8日上午在廈門東方財富廣場舉行啟動儀式。
2012年4月14日,馮磊先生應邀做客“經濟書畫”欄目,馮磊先生以個人觀點闡述了中國書畫市場的發展前景。
2012年4月23日,馮磊先生書法書寫《北京國際電影節》,4月28日在奧林匹克公園出席“第二屆北京國際電影節閉幕式暨電影交響音樂會”活動。
2012年6月16日,馮磊先生應邀出席“水墨留痕----申萬勝、申曉軼書畫聯展”。
2012年7月馮磊先生應邀赴德國參加“水墨北京”----中德文化交流年活動。
2012年8月馮磊先生在京應中國書協邀請慰問“雪豹突進隊”。
2012年9月應《中國日報》視頻網邀請做視頻專訪。
2012年10月策劃舉辦首屆”悅實文化藝術節“(悅實書畫攝影雕塑展),受到書畫界及各級領導好評並為“悅實書畫攝影雕塑展”題名。
2012年11月策劃組織“大美龍岩、魅力武平”中國當代書畫名家武平創作交流筆會。
“2012年海峽兩岸漢位元組暨海峽兩岸年度漢字評選活動”馮磊先生作品“善”字及論文《重視“微善”的力量》被《海西晨報》(2012年11月28日第A7版)推薦上榜。
2012年12月註冊成立“連年紅書畫院”。該院顧問團成員:文懷沙、沈鵬、劉藝、范曾、馮遠、申萬勝。
名譽院長:申萬勝(兼)
院長:馮磊
執行院長:彭建楚
“2012年慶祝《海西晨報》創刊---海峽兩岸百名書法名家作品展”12月25日在中山公園開幕,馮磊先生作品“沁園春.雪”應邀參展。
2013年4月28日年策劃舉辦中國當代書畫名家精品展暨“大愛無疆、心繫雅安”京閩兩地書畫名家現場創作拍賣會。活動在廈門連年紅書畫院舉辦。
2014年5月17日隨民盟中央赴福建武夷山調研並參加民盟中央美術院武夷山分院揭牌儀式。
2014年6月28日“2014馮磊墨韻小品展”在北京萬壽賓館開展。
2014年8月隨民盟中央調研組赴黑龍江省開展文化調研並參加民盟中央美術院黑龍江分院的成立儀式。
2014年10月馮磊增補為民盟中央《群言》雜誌編委。
2014年12月馮磊增補為民盟中央美術院常務院長。
2014年12月馮磊院長隨民盟中央調研組赴海南調研並參加民盟海南美術院的成立儀式。
2015年1月馮磊院長出席民盟中央文化藝術研究院成立儀式。
2015年5月詩書畫集《看花開時候》由中國作家出版社出版。
2015年7月補選為世界華商促進協會常務副會長兼書畫藝術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
2015年7月馮磊作品《八駿雄風》在中國美術館展出。
馮磊論書法欣賞
馮磊認為書法藝術欣賞是人們根據一定的審美意識對具體的書法作品的領略和賞玩,通過對書法作品的反覆觀察、體悟、琢磨、想像,從而領悟出藝術美的真諦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只有不斷地發現美、感知美,提高自己的藝術素養,從筆畫線條的藝術性和具體的合理性入手,對字的章法、筆法、結構等方面進行深入的分析,並在長期的實踐中去體悟、去領略,由淺入深,由形而意,由此及彼,觸類旁通,才能提高書法藝術的欣賞水平。不同於繪畫,中國書法它是中國獨有的東西、是國粹、是國魂、是五千年華夏文明的神奇產物。馮磊論畫
馮磊認為中國畫是中華文化的一個重要的藝術形式,而且是有濃郁民族特色的藝術樣式。中國畫的歷史源遠流長,中華文明沒有中斷過,中國畫的藝術一定也會源遠流長。和其他國家的畫藝術有所不同的是,中國畫秉持的文化哲學理念本身就是人與自然的和諧、“天人合一”的理念,這跟現在黨中央、國務院提出的“構建和諧社會、構建和諧世界”的理念是完全吻合的中國畫藝術觀察世界的方式不一樣,中國畫秉持著“人與自然和諧”的文化哲學理念,俯仰天地,品察萬類,抒情暢意,以中國筆墨材料訴諸妙在似與非似之間的物象造型,追求作品的氣韻生動和意境格調,並且在與觀眾交流互動的過程中達到得意(他的意思得到了呈現)、觀眾會意(畫家的意圖給了觀眾,觀眾能夠接受)的審美效果,達到這樣一種互動的效果。
另外就是運用不一樣的藝術理念,不一樣的色彩語言,不一樣的視覺圖式來呈現同一個世界,同一個主題,同一個夢想。通過把192個國家的各自不同的圖形連起來,成為聯合國一個比較壯觀的畫卷,它的主題易於被各國觀眾接受。由於中國畫創作介乎是與非是之間,既不同於西方古典主義繪畫那種非常精細、照相似的再現形式,也不同於西方當代的一批抽象形式,所以它的特有形式易於觀眾和同行理解。
中國畫特有的筆墨語言雖然跟西方繪畫的這種色彩調性不一樣,但是它始於實,從寫實起步,止於虛,就是有一個界限,不完全是抽象的;與西方當代繪畫中間的新寫實主義、具象表現主義、印象主義,甚至象徵主義的觀念是完全相同的,或者是異曲同工的。它注重繪畫性、書寫性和作品的意境、比興象徵意味。所以我想中國畫和西洋畫應分屬不同文化體系的兩類高端藝術。相信中外觀眾應該是心有靈犀,能夠分辨良莠高下的。
關於筆墨紙硯
中國獨有的文書工具,即文房四寶。筆、墨、紙、硯之名,起源於南北朝時期。歷史上,“筆、墨、紙、硯”所指之物屢有變化。在南唐時,“筆、墨、紙、硯”特指諸葛筆、徽州李廷圭墨、澄心堂紙,江西婺源龍尾硯。自宋朝以來“筆、墨、紙、硯”則特指湖筆(浙江省湖州)、徽墨(安徽省徽州)、宣紙(安徽省宣州)、端硯(廣東省肇慶,古稱端州)。1、湖筆:湖筆的產地在浙江吳興縣善璉鎮。湖筆選料講究,工藝精細,品種繁多,粗的有碗口大,細的如繡花針,具有尖、齊、圓、健四大特點。尖:指筆鋒尖如錐狀;齊:筆鋒撮平後,齊如刀切;圓:筆頭圓渾飽滿;健:筆鋒挺立,富有彈性。湖筆分羊毫、狼毫、兼毫、紫毫四大類;按大小規格,又可分為大楷、寸楷、中楷、小楷四種。湖筆,又稱“湖穎”。穎是指筆鋒尖端一段整齊透亮的部分,筆工們稱為“黑子”,這是湖筆最大的特點。這種筆蘸黑後,筆鋒仍是尖形,把它鋪開,內外之毛整齊而無短長。這一帶的山羊,每隻平均只出三兩筆料毛,有鋒穎的也只有六錢。一支湖筆,筆頭上的每一根具有鋒穎的毛都是在無數粗細、長短、軟硬、曲直、圓扁的羊毛中挑選出來,具有尖圓齊健,毫細出鋒,毛純耐用的優點。
“黑子”的深淺,體現鋒穎的長短。湖筆一般都是用上等山羊毛經過浸、拔、梳、連、合等近百道工序精製而成。善璉湖筆的成名,與元代大書畫家趙孟頫有密切關係。號稱“日書萬字”的湖州人趙孟頫,他對當地湖筆製作技藝,十分關心和重視。據《湖州府志》載:他曾要人制筆,一管不如意,即令拆裂重製。這種嚴格的質量要求,一直流傳至今。白居易曾以“千萬毛中揀一筆”和“毫雖輕,功甚重”來形容制筆技藝之精細和繁複。湖筆具備尖、齊、圓、健的特點,稱為湖筆的“四德”,所以有“毛穎之技甲天下”之說。馮磊《心經》小楷作品-局部湖筆:亦稱湖穎,是“文房四寶”之一,被譽為“筆中之冠”。中國的毛筆,起源甚早,而“湖筆”之聞名於世,當在六、七百年以前的元朝。元以前,全國以宣筆為最有名氣。蘇東坡、柳公權都喜歡用宣州筆;元以後,宣筆逐漸為湖筆所取代。據《湖州府志》記載:“元時馮慶科、陸文寶制筆,其鄉習而精之,故湖筆名於世。”“湖州馮筆妙無倫,還有能工沈日新。倘遇玉堂揮翰手,不嫌索價如珍珠。”人們願以千金重價求買湖筆,足見其聲譽卓著。湖筆的故鄉在浙江湖州的善璉鎮,相傳秦大將蒙恬“用枯木為管,鹿毛為柱,羊毛為被(外衣)”發明了毛筆。後蒙恬曾居湖州善璉改良毛筆,采兔羊之毫,“納穎於管”,製成後人所稱之“湖筆”。改制湖筆成功後,便將技藝傳給善璉百姓,使之當地幾乎家家出筆工,戶戶會制筆。2000多年的歷史,漢、晉、隋、唐、宋、元時期及當代筆工各領風騷,湖筆已深深融入了這塊土地。因此善璉建有蒙恬廟供之。蒙恬去世後,善璉筆工不忘筆祖恩惠,捐銀在永欣寺旁建造“蒙公祠”,又稱蒙溪。每當蒙恬和筆娘娘生日(相傳為農曆3月16日和9月16日)舉行盛大的紀念活動。千百年來,在善璉集會膜拜筆祖,企盼筆業興旺,這類民俗活動一直沿續著。湖筆又稱“湖穎”,這是它的最大特點。所謂“穎”,就是指筆頭尖端有一段整齊而透明的鋒穎,業內人稱之為“黑子”。“黑子”的深淺,就是鋒穎的長短,這是用上等山羊毛經過浸、拔、並、梳、連、合等近百道工序精心製成的,白居易曾以“千萬毛中揀一毫”和“毫雖輕,功甚重”來形容制筆技藝的精細和複雜,所以有“毛穎之技甲天下”之說。湖筆的成名,與元朝大書畫家趙項\有關,他對當地的湖筆製作技藝,十分關心和重視,據《湖州府志》記載:他曾要人替他制筆,即使一支不如意,即令拆裂重製,要求非常嚴格,這種嚴格的質量要求,一直流傳至今。現發展有羊毫、兼毫、紫毫、狼毫四大類、近三百個品種。1983年鄧穎超副委員長訪問日本,曾帶數百套湖筆作禮品贈送給日本朋友。
2、徽墨:徽墨產於徽州地區的屯溪、歙縣、績溪等地。距今已有千年歷史。徽墨以松為基本原料,滲入20多種其他原料,精製而成。成品具有色澤黑潤、堅而有光、入紙不暈、經久不褪、馨香濃郁及防腐防蛀等特點,宜書宜畫。高檔徽墨有超頂漆煙、桐油煙、特級松煙等。
徽墨的生產始於南唐。創製人是奚超、奚廷父子。唐中葉至唐未,由於藩鎮之亂,連年征戰,大量的人口和經濟重心南移,奚氏一家由河北易水(今易縣)南遷,為黃山白岳之奇和練溪、新安之妙所吸引,遂定居歙州。奚氏父子本是制墨能工,此時得皖南的古松為原料,又改進了搗松、和膠等技術,終於創製出“豐肌膩理,光澤如漆”,經久不褪,香味濃郁的佳墨。南唐後主李煜,雅愛書法繪事,將召奚廷擔任墨務官,井賜給“國姓”的獎勵。於是,奚氏全家一變而為李氏。李廷成為古今墨家的宗師。宋宣和年間,就出現了“黃金易得,李墨難求”的局面。
宋時,隨著制里亞的繁榮,形成了“徽人家傳戶習”以及“新安人例工制墨”的盛況。黟縣的張遇、黃山的沈桂、歙州的潘谷、新安的吳滋,等等,都是十到十一世紀制墨業的著名人物。張遇是油煙墨的創始人,以制“供御墨”聞名於世,其“龍香劑”為歷代收藏家追來的瑰寶;沈以占松煤用脂、漆滓燒之,得煙極黑,名為漆煙,人稱其墨“十年如石,一點如漆”;吳磁所造之墨的妙處在於“滓不留硯”,曾得宋孝宗犒賞緡線二萬的獎勵。風靡一時的制墨高手潘谷,被世人譽為“墨仙”。他制的“松丸”、“狻猊”等墨品,具有“香徹肌骨,磨研至盡,而香不衰”的優點,被稱為“墨中神品”,他晚年不幸落水溺死後,蘇東坡寫下“一如入海尋李白,空看人間畫墨仙”的詩句悼念他。
3、宣紙:宣紙因產於古宣州而得名。有一千多年的歷史,宣紙生產主要集中在徑縣。宣紙因質地細薄、棉韌、潔白、緊密而著稱於世。以耐老化、拉力強及不變色為最大特色,有“千年壽紙”之稱。紅星牌宣紙獲全國著名品牌。宣紙宣筆產於涇縣,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悠久歷史。史籍對宣紙的記載,最早見於唐。唐乾符年間,書畫評論家張彥遠著《歷代名畫淚》中雲;“好事家宜置宣紙百幅;用法臘之,以備摹寫。”這說明唐代造紙術已頗發達,並開始把宣紙用於書畫了,但製作水平尚不高,仍需“用法臘之”,方可“摹寫”。
另據《舊唐書》記載,唐天寶二年(公元七四三年),江西、四川、皖南、浙東都產紙進貢,宣城郡一地獻紙尤為精美。到南唐時,後主李煜監製的澄心堂紙。“膚如卵膜;堅潔如玉,細落光潤,冠於一時”,可謂是宣紙中之精品。宋代大畫家李伯時,曾用澄心堂紙畫了一幅《五馬圖》,流芳百世。
4、歙硯:中國四大名硯之一。因取石於古歙州(今歙縣)的龍尾山,故稱“歙硯”。歙硯已有一千二百多年歷史。歙硯石質堅韌,具有下墨快、不損筆鋒、墨水不涸、洗之易淨等特點,其中“堅潤”二字型現了歙硯的特色。歙硯的品種繁多,其中以羅紋、眉子為上品。
歙硯始於唐開元年間。據五代陶谷《情異錄》記載,唐開元二年,玄宗賜給宰相張文蔚、楊沙等人的“龍鱗月硯”,就是歙州產的一種較為名貴的金星硯。可見,歙硯的傳世至少有一千二百餘年了。
由於歙硯石包青瑩,紋理縝密,堅潤如玉,磨墨無聲,深得南唐元宗李景的喜愛,故在歙州設定了硯務,並把觀工高手李少微招為硯務官;專理制觀事宜。南唐後主李煜稱澄心堂紙、李廷墨、龍尾棗心現為天下之冠,使歙硯聲名益振。五代末,江南戰亂,硯坑淹沒,制硯業日趨衰落。直到宋朝景年間,校理錢芝到歙縣任職,遣人找到了被淹沒的硯坑,便採取措施,疏浚溪流,石乃復出,制硯業重又興起。以後嘉右年間,再次征民工開掘。於是,歙硯生產又一次呈現繁榮景象,精品不斷問世,並湧現出以周全為代表的一批雕硯高手。在此期間,一些論述領硯的專著,如《歙州硯譜》、《歙硯說》、《歙石辨》也相繼刊印。如今,在安徽省博物館內,尚保存著一批解放後出土的宋代歙硯,其石質堅潤細密,雕琢古樸雅潔,了無繁縟之飾,看後令人爽心悅目。馮磊作品《心經》贈與張海迪歙石的地質年代後屬震旦紀,距今十億年,是一種泥質粘板岩,廣東端石的地質年代為泥盆紀,距今四億年,是一種泥質變質疑灰岩。歙石的平均硬度,為四度左右,比端石高零點五度。由於歙石堅潤,故有“多年宿墨,一濯即瑩”的優點,為端石所不及。歷史上,讚美歙硯的詩文甚多。如北宋書法四大家蘇武、黃庭堅、米芾和蔡襄,都對歙硯作過極高的評價。蘇軾有首詩云:“羅細無效角浪平,米丸犀壁浦雲泓,午窗睡起人初靜,時聽西風拉瑟聲。”同見詩人對歙硯迷戀的程度了。曾任端明殿學士的書法家蔡襄,偶得一方歙硯後喜吟道:“玉質純蒼理致精。鋒芒都盡墨無聲,相如聞道還持去,肯要秦人十五城”把保歙硯比擬為價值連城的和氏璧,這足以說明一方精品硯現是何其珍貴而難得的了。
分業內人士對馮磊的點評
1、馮磊的詩歌與他的字畫相映成輝,文筆奇崛,意興盎然。與他打交道,就像大西北的世界,藍藍的天、青青的山、河流清清澈澈,雲彩乾乾淨淨。——全國人大常委、 ---民盟中央副主席、中國作協副主席張平2、馮磊畫作有白石之風,我更相信老弟的發展!即往兮,何其坦然,吾輩不出,猶蛙不鳴,那得蟲鳴!——全國政協常委、蘭州大學教授張世珍
3、賀老弟《看花開時候》出版。“筆墨真趣,文採風流”!——著名作家,筆名甲乙、北京雜文學會副會長吳志實
4、《題馮磊詩集並序》,馮磊弟一見如故,交誼漸溫。近聞將出詩集,並配自作書畫。仆已讀一過。誠所謂合璧聯珠,尤見風采。其為八閩人氏,山川鍾秀於斯,而閱世玉成於汝。又敏而篤學,而所好甚焉。謂詩皆出乎心聲,清新流暢,鮮有雕飾。尤所作水墨小楮,筆色天然,怡人滌襟。其書法亦無依傍,所謂先有品高之志,後摒世俗之塵,入晉之韻隱隱若現矣。其新作即出,囑余贅字,即占俚句,以為賀也。八閩鍾靈佳子弟,臨風雋永畫屏前。心中自有點晴筆,濡墨飛揚顧盼間。朱小平甲午年冬月大寒之曰寫訂於友誼賓館——《海內與海外》雜誌負責人、著名評論家,《范曾傳》作者朱小平
5、青平樂·神駿報春圖:含情回看,留戀本命年。毅然奮蹄惹鬃亂,奔向羊歲春天。構思神奇巧妙,下筆技藝高超。壽康天下第一,羨煞三石天嬌。——全國政協常委、海南大學副校長康耀紅
6、三石儒雅鬼斧神工,八俊威猛神出鬼沒。——全國政協常委、海南大學副校長康耀紅
7、儒雅渾睦,端莊秀美,卷氣濃郁,個性鮮明。賢弟總是不同凡響,前途無量!——全國政協常委、海南大學副校長康耀紅
8、藝術無不根植於肥沃的文化土壤之中,賢弟畫筆剛勁文字流暢相得益彰令人欽佩之至!——全國政協常委、海南大學副校長。 9、看到馮磊我就想到石頭。馮磊的姓名里有三個石頭,馮磊的齋名叫“石頭齋”,馮磊還收藏石頭鑑賞石頭,馮磊本命里與石頭有緣。我想,若宋代的米芾見到馮磊也會拱手一拜的,米芾天生的石頭癖,見石頭就拜且連呼“石兄”,況且見到三個石頭的馮磊。我相信姓名學,人的姓名里潛隱著命運的密碼,破譯起來很有意思的。我破譯馮磊本命的三個石頭,一個石頭是他的人品,一個石頭是他的藝品,一個石頭是他的產品。“三石”即“三實”,馮磊的人品是“實在”,馮磊的藝品是“實用”,馮磊的產品是“實業”。(節選)——中國藝術創作院院長嚴學章
10、感動的緣分---賞馮磊先生新著《看花開時候》
一位作家說過,在當下社會人們正在喪失“感動的能力”,馮磊先生身上就有這種精神。在我的朋友中馮磊就是一個典型的代表。無論一枚石子一朵浪花一抹幽蘭還是一雙雛雀,都會點燃他感動的導火索,在其筆下詩情畫意書法都騎著感動的駿馬夾著蒙古高原吹來的風。
是的,在北國靜謐的夏夜裡品味“看花開時候',是種感動。亦是一種緣分!(節選)---全國政協常委、內蒙古社會主義學院院長、內蒙古自治區政協副主席董恆宇。
11、《看花開時候》該書是一部詩書畫集,馮磊的詩與他的書畫相映成輝,文筆崎嶇,輕鬆瀟灑,表達自由,內心豁達且無羈絆。讀他的作品,會覺得清新流暢,鮮有雕飾,筆色天然,怡人滌襟。------中國作協書記處書記 閻晶明
12、在與當代詩歌關係中,詩人馮磊的很有心得的。我們非常欣賞他對當代進步文化的認知和接受。他作品中的家國情懷以及那種健康向上的精氣神,表現出一個詩人時代的精神風貌。應該說,馮磊的詩具有當代先進文化的意識。(節選)------著名文學評論家、中國作家出版社總編輯 張陵
13、禪心如水,花開無聲。窗外,夏日繁花似錦,濃郁里的詩已經打開了大門,《看花開時候》里的詩人和那些美好的記憶和愛,都會如這夏日深夜的茶,讀了就醉的不能入睡了!(節選)------著名書法家、詩人、評論家 黃君
14、我喜歡馮磊的詩,猶如喜歡他的字和畫。是那樣 心無旁騖,稚氣天真,又是那樣大氣樸拙,相信這是他心靈的流淌,更相信這是他的執著與追求。
------中國作家協會創聯部主任 孫德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