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區劃
全村有坂上、嶺上、下灣、四舍、二舍、老屋、上灣、稀和、棲下和舒家10個自然村。
地理環境
馮坊村位於土塘鎮東北部,距鎮政府所在地約4公里,全村轄區面積6.8平方公里。
村情概況
全村轄區面積6.8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920畝,山林面積3723畝,水域面積388畝,全村569戶,村民2522人,人均耕地不足0.8畝,全村主要經濟來源為種糧和外出打工,人均收入1500元,為都昌縣“扶貧重點村”。
過去問題
1. 村組公路不能暢通,給村民出行帶來諸多不便,農副產品銷售非常困難,制約著村裡的經濟發展。
2. 村民人居住環境差,村里綠化率不高,沒有健身場所。
3. 村里教學條件差,沒有一所中心幼稚園,學前兒童必須到鎮幼稚園入學。
4. 耕地灌溉條件差,產業結構單一,全村大部分耕地仍種水稻,耕地大部分靠天賜水,不能統一灌溉,一旦氣候惡劣,農民收入大部門減產。
近年改變
截止2015年底,新建了一幢700平米的民眾活動中心;建設了一條2公里的村際的硬化和配套;解決了100戶村民自來水到戶問題;重點打造了一條四舍新農村點工程;改造了一座水庫——村禁山水庫;新建了一座橋樑——東港大橋;擴增了近三百畝的黃梔子種植基地,實現了五百畝的規模;完善了村辦公場所,實現了多功能辦公。
教育事業
都昌縣土塘馮坊國小,成立於1968年,屬於國小,是江西普通國小,位於江西都昌縣土塘鎮馮坊村。
2014年3月21日,紅星電子音像出版社在江西省出版集團公司黨委的組織下,赴九江市都昌縣土塘鎮馮坊村,向集團公司扶貧點國小——馮坊宣明國小捐贈教輔圖書200冊,讓遠方飄來的書香陪伴農村娃度過又一年的學習成長。
發展前景
一是以村內社會事業建設為突破口,普遍提高人民民眾文化素質和生活質量,完善村民眾文化活動中心建設;
二是以人居環境改造為首位,因地制宜,重點打造舒家自然村的新農村建設,學習外村的好做法,努力建成社會主義新農村的亮點和示範點;
三是以村基礎設施建設為重點,解決好200戶村民用水難的問題;
四是以提高村學校教學環境為舉措,大力發展村教育事業,完成四舍至學校、坂上至學校公路的硬化,新修舒家至學校的公路;
五是以提高貧困農民收入為目標,加大產業化進程,培育特色產業,重點打造村大和黃梔子種植基地和馮紹滿江西艾由禾農牧有限公司,努力構建“一村一品”的產業格局,以產業輻射帶動貧困戶致富。
努力做好“三個一”工程,重點解決貧困戶孩子上學難,貧困戶就醫難、貧困戶住房難。以綜合治理、全面發展使全村徹底擺脫貧困,整村水平更上新台階。
新村建設
新農村建設紮實推進,新農村建設事業取得可喜成績:
截止2016年底,有馮坊坂上、馮坊棲下、馮坊四舍和馮坊舒家4個新農村建設點。
現任領導
馮家坊村黨支部書記:舒傳春。
馮家坊村村民委員會主任:馮紹東(下灣)。
上級關懷
2012年1月17日,時任都昌縣委書記周毛春,時任縣委副書記、縣長陳雲滾等陪同時任江西省集團公司總經理趙東亮、副總經理謝善名帶領人事處、黨群工作處負責人以及定點包扶工作組成員走訪深入集團扶貧點——都昌縣土塘鎮馮坊村,走訪慰問了李端娥、馮上策等十戶老黨員和困難民眾,並代表集團公司黨委向他們表示親切慰問和新年祝福。在走訪前,趙東亮與縣、鎮、村三級幹部座談,詢問了解當地經濟社會建設等方面的情況。
著名人物
馮任
馮任同志是江西早期黨團組織的重要領導人,是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也是江西人民的驕傲。他以自己極短暫的有生之年,為黨和人民的崇高事業做出過很大貢獻,並且為此奉獻了自己年輕而寶貴的生命。
馮任(1905年11月—1930年7月),原名馮世法,字秉伊,號覺民、任之,化名王警吾、甘伯棠、王亦吾、方明。1905年11月2日出生於江西都昌縣土塘鎮一個鄉紳家庭。5歲啟蒙讀私塾,隨後進國小。1921年以優異成績考入江西省立第一師範。1924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30年來湖北工作,先後任中共湖北省委常委兼宣傳部長、省委代理書記、省委常委兼省委秘書長。1930年6月,馮任在漢口不幸被捕,7月英勇就義於武昌通湘門外,年僅25歲。
馮孔茂
馮孔茂,現任九江市政協常委、九江市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副主任。曾任九江市林業局局長、黨委副書記,九江市扶貧和移民辦公室主任、黨組書記等職務。
馮上策
馮上策,中共黨員,優秀教師,曾長期擔任都昌縣馮坊國小校長,現已退休,深受學生愛戴,為馮家坊村教育事業做出了有益貢獻。
馮上貝
馮紹滿
馮紹滿,為人低調,辦實事。馮家坊村企業人士,現任江西艾由禾農牧有限公司法人代表,是第十屆都昌縣政協委員。
馮紹明
馮紹明,男,1989年10月出生,華東交通大學學士學歷,共青團員,馮家坊村老屋自然村人,為都昌致青春科技有限公司總裁。影響都昌教育事業的綜合性培訓機構“致青春教育”的掌舵人——馮紹明,被稱為“都昌有為青年”。
助農增收
2006年6月14日,都昌縣土塘鎮馮家坊村 馮奕信將一車油菜籽發往縣外加工,至此近兩年他已累計向浙江、廣東等地市場發貨達20 余噸。這是該縣鼓勵發展農村經紀人隊伍,搞活農產品流通中出現的的喜人一幕。在都昌農村,民間經紀人現已有2016 人,他們每年將100 噸花生、201 噸芝麻、50 噸大蒜、68 噸薯粉、12 萬頭生豬等大宗農副產品遠銷到省內外20 多個城市,全縣農副產品外銷率已由兩年前的26%上升到82%,年成交額達6.8 億元,為促進全縣農民增收致富發揮了重要作用。
素有“魚米之鄉”之美譽的都昌,隨著農村經濟蓬勃發展,農產品更為豐富,供求關係也從賣方市場轉向買方市場。縣委、縣政府從實際出發實施放手鼓勵農民參與農副產品流通的政策,大力鼓勵和倡導發展農村經紀人隊伍,在經營品種、發證、收費、納稅、運輸等方面設立“綠色通道”,並成立了農村經紀人協會。免費組織農村經紀人執業培訓和綜合素質的培訓,不斷提高其法律意識和職業道德觀念。良好的環境,吸引了起來越多的農民加入經紀人隊伍,逐步形成了珍珠、水產、糧食、芝麻、大豆、薯粉、大蒜、青蝦等126 支長途販銷隊,聯繫農戶5.1 萬戶,占全縣農業戶三分之一以上。
流動活,市場興,發展經濟也就有了驅動力。徐埠鎮是都昌縣糧棉油主產區,農產品經紀人十分活躍,但無序競爭的情況時有發生,該鎮政府在深入調研的基礎上,採取行業協會加龍頭企業加經紀人加農戶的方式,將經紀人組織起來,引導他們建立了徐埠鎮農產品經紀人協會,有效地促進了經紀人隊伍的健康發展。目前該鎮共有農產品經紀人200 多人,帶動了1000 多人從事農產品購銷活動,其中從事農產品運輸的專業戶達240 戶,全年農產品成交額達1 億餘元。一批農村經紀人還興辦農副產品加工業、食品廠、冷庫、珍珠核加工廠、薯冬粉加工廠等580 多家企業悄然興起,特味花生、紅薯冬粉、大蒜精、醉魚、蝦仁、銀魚乾等土特產品穿上“新袋”,源源進入省外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