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目錄
目錄第二篇 秦漢―清代(鴉片戰爭以前)(上)
第五章 獨尊儒術與對儒家神學的批判
第一節 獨尊懦術以及哲學論爭中心的轉變
第二節 董仲舒:“道之大原出於天”――神學目的論的“或使”說
一、“王道之三綱,可求於天’
二、天人感應論與“天不變,道亦不變”的形上學
三、“順命”、“成性”與“防欲”
四、“形神”之辯上的“尊神”
第三節《淮南子》與西漢儒道之爭――機械論與目的論的對立
第四節《易緯》與楊雄的象數之學
第五節 王充對讖緯神學的批判――唯物主義的“莫為”說反對“或使”說
一、《論衡》的批判精神
二、“自然之道,非或為之”
三、關於必然、偶然以及“命有二品’
四、“性有善惡”與學以“成德”
五、“精神依倚形體”和“知物由學”
六、“不徒耳目,必開心意”
第六節 張衡和王符的宇宙論
第六章 玄學盛行與儒、道、釋的鼎立
第一節 名教危機與玄學之興起
第二節 王弼:“貴無”說
一、“崇本舉末,形名俱有”
二、“以無為本”和“體、用”範疇的提出
三、“天命無妄”,“聖人有情”
四、“尋言觀意’,“得意忘言
第三節 嵇康:“越名教而任自然”
一、“非湯武而薄周孔”
二、論“自然之和”
三、對宿命論的挑戰
四、“得意忘言”,“越名任心”
第四節 裴?“崇有”論以及辯析名理的思潮
一、裴?“崇有”論反對“貴無”說
二、歐陽建“言盡意”論反對“言不盡意”說
三、辨析名理的思潮與魯勝《墨辯注序》
四、劉徽《九章算術注》中的邏輯思想
第五節 向秀、郭象論“有而無之”――“獨化”說反對形上學的本體論
一、向秀、郭象與《莊子注》
二、有無統一,“獨化而相因”
三、“遇”即是“命”
四、關於人的自由(逍遙)以及質用(性能)的統一
五、“體與物冥”與“因彼立言’
第六節 葛洪的道教哲學
第七節 佛學的玄學化
一、僧肇:“非有非無”,“即動求靜’
二、僧肇:“般若無知”
三 竺道生:“一闡提人皆得成佛”和“頓悟成佛”
第八節 范縝對“形神”之辯的總結――唯物主義的質用統一原理的運用
一、戰鬥的無神論者
二、“森羅均於獨化”
三、“形神相即”,“形質神用”
四、《神滅論》的“窮理”邏輯
第九節 賈思勰《齊民要術》的科學方法
第七章 儒、道、釋的相互作用與合流
第一節 懦、道、釋合流的趨勢及其對哲學的影響
第二節 天台宗論“三諦圓融’
第三節 法相宗論“一切唯識”與華嚴宗論“法界緣起”―― 唯心主義的經驗論與唯理論的對立
一、玄奘的“法相唯識”學說
二、法相宗與因明
三、法藏關於“理、事”的學說
四、宗密的“判教”理論
第四節 禪宗“頓悟”說
一、“凡夫是佛,世間即出世間”
二、“自心是佛”與“頓悟成佛”
三、“對法”――相對主義反對煩瑣哲學
四、關於“傳法”(傳授世界觀)的方式
第五節 李筌論“盜機”
第六節 韓愈、李翱:理學的先驅
一、韓愈:以儒排佛
二、韓愈:“學所以為道,文所以為理
三、李翱:《復性書》
第七節 柳宗元、劉禹錫:“天人不相預”與“天人
交相勝”――對“力命”之爭的唯物主義的總結
一、對儒、道、釋的分析批判態度
二、對氣一元論的發展
三 在更高階段上向“明於天人之分”的論點復歸
四、柳宗元論歷史演變的“勢”
五 柳宗元關於“成人”(培養理想人格)的理論
附錄 索引
整理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