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化宣

馮化宣

馮化宣,字賢閣,1914年出生於河北省南宮縣和生店村一個世代書香家庭。8歲入本村國小讀書,父親對他的學習要求非常嚴格,幾年功夫讀完了“四書”、“五經”、《左傳》。凡是學過的字、念過的書,他都能背誦和講解,學習成績名列前茅。董振田老師十分喜歡他,經常給他講孫中山的三民主義和一些革命道理,送給他不少進步書籍。老師的教導,家庭的影響,為他以後走上革命道路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人物生平

字賢閣,1914年出生於河北省南宮縣。

馮化宣 馮化宣

1930年,考入南宮縣師範講習所。期間,閱讀《共產黨宣言》、《國家與革命》、《辯證唯物主義》等馬列著作,探求救國救民的真理。九一八事變後,參加“學生救國會”、“讀書會”和“反帝同盟”等黨的外圍組織,推動南宮人民抗日救亡運動的開展。193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為革命獻身,為理想獻身,是人生最大的光榮”是他的人生信條。1933年任區委委員,在南宮、清河一帶建立黨的組織。1934年初,由黨組織派到冀縣、棗強,籌建冀(縣)棗(強)工委,重建了中共冀縣第六師範學校支部,組織領導六師的抗日救亡工作。1935年,任冀棗工委書記。同年冬,任中共巨(鹿)南(宮)中心縣委書記,領導民眾進行打土豪分糧吃大戶的鬥爭。1936年5月,任中共冀南特委委員兼巨南中心縣委書記,繼續堅持冀南黨的工作。抗日戰爭爆發後,組織成立了“八路軍別動隊”。1938年1月,在爭取了平鄉地方武裝時風棲部後,前往巨鹿途中遭遇平鄉、廣宗的反動地方武裝。轉移到平鄉東馬延村時被捕。面對敵人,他鎮定自若、大義凜然地說道:“我不是土匪,是紅軍代表,是八路軍!”說完,被土匪刺中頭部,壯烈犧牲.

人物事跡

1930年,馮化宣考入南宮師範講習所(後改為鄉師)。在學校里,他經常和一些共產黨員及進步青年探求救國真理,閱讀了《共產黨宣言》、《國家與革命》、《辯證唯物主義》等革命著作;閱讀了魯迅和一些外國進步作家的文學作品。他一邊讀書,一邊結合社會問題認真思索和同學們一起討論研究,逐步懂得了中國貧窮落後的根源之所在,加深了對中國共產黨和共產主義事業的認識。此後經常向同學們講述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軍閥統治的革命道理,宣傳俄國十月革命勝利的深遠意義,把一批進步學生團結在自己周圍。

九一八事變後,全國掀起了轟轟烈烈的抗日救國運動。馮化宣奮筆疾書,在《南宮周報》上署名發表了《抗日救國論》等戰鬥檄文和很多慷慨激昂的革命詩篇。他在怒斥蔣介石的一首《十六字令》詞中寫道:“愁!黃河岸邊水長流。投鞭渡、劍削蔣賊頭!”這些文章和詩歌,在社會上引起了強烈反響。

在鄉師學習時,他積極參加“學生救國會”、“讀書會”、“反帝同盟”等黨的外圍組織,為擴充會員,壯大力量,積極組織各種活動,號召大家迅速行動起來。1932年馮化宣加入中國共產黨,並擔任了黨支部委員。

三年的校園生活,馮化宣帶領學生進行了一系列的革命活動,驅趕頑固落後教師,聲討反動校長,抵制國民黨教育當局復古倒退的教育方針,擴大了黨在學校和社會上的影響。

1933年馮化宣鄉師畢業,去楊邱村教書。當時南宮中心縣委已成立,黨的中心工作,主要是秘密發展黨員,創建黨的基層組織。身為區委委員的馮化宣,白天教書,晚上和假日奔走在南宮、清河、冀縣、棗強一帶秘密開闢黨的工作,宣傳黨的抗日救國方針,喚醒千百萬民眾投身革命鬥爭。他與馬國瑞在自己的家鄉創建了全縣最早的農村黨支部之一——和生店支部。南宮、清河邊界的野莊、西康、王家莊、魯義寨等村,在馮化宣等人的組織領導下,相繼建立了支部。

在秘密工作的實踐中,馮化宣積累了豐富的經驗。1934年初,直南特委派他去開闢冀(縣)棗(強)地區的工作。馮化宣很快創建了以卷子街黨支部為基點的活動中心。冀縣省立師範的黨組織,由於壞人告密遭到破壞,為重新恢復黨的工作,馮化宣通過秘密關係,幾經周折,把黨的宣傳品和檔案送到那裡,和進步學生取得聯繫。經過一段工作,發展了幾名學生黨員,重建了冀師支部。冀師支部建立後即開展揭露國民政府“攘外必先安內”的反動政策和反動學校當局推行復古讀經的封建奴化教育的鬥爭。並通過利用文學社、流動圖書館、讀書會等組織形式,向學生推薦馬列著作和進步書刊,對學生進行黨的方針政策教育,經過一段時間的發動,一個有組織、有領導的抗日救亡運動,終於在冀縣轟轟烈烈地開展起來。到1934年底,冀師各班中均有黨員,尤其是後期中的十四班,半數學生都是黨員。被稱為冀師的“紅色班”。冀師的鬥爭波及到衡水、武邑、深縣等地。

1935年春,馮化宣任冀棗工委書記,他辭掉教員職務,開始了職業革命家的艱苦生涯。他對工作認真負責一絲不苟。對同志和藹,滿腔熱情。他與當地民眾的關係極為融洽,走到哪裡,都會受到熱情接待和嚴密保護。冀縣伏家莊胡燦章一家是他的“堡壘戶”,每逢他一進門,老兩口就馬上燒火做飯,孩子們放哨,打掃腳踏車印,衣服破了替他縫好,髒了為他洗淨。逢年過節還給他添置衣物,為了他工作方便,主動將腳踏車送給他。

5月,直南特委領導的冀南農民暴動如火如荼。根據特委千方百計籌集武器的指示,馮化宣首先回到家中,收繳了本村地主的一支手槍,然後,在工委集體領導下,籌集和湊錢購置了一批步槍、手槍和500發子彈,送到巨鹿暴動中心區,有力地支持了冀南農民暴動。

1935年冬,敵人對冀南暴動開始大肆反撲,無數黨員幹部和革命民眾慘死在屠刀下,革命陷入低潮。在這種極惡劣的環境下,馮化宣被調任巨(鹿)南(宮)中心縣委書記。這裡正是暴動的中心,也是敵人圍攻的重點。他不顧個人安危,為了黨的事業出生入死,奮鬥不息。他常說:“為革命而死,為理想獻身,就是人生最大的光榮。”

1936年春的一個晚上,馮化宣秘密回到家中,父親看到久別返家的兒子衣不遮體,骨瘦如柴,又聯想到自己常年為兒子擔驚受怕,幾近傾家蕩產,感慨萬千,便對兒子說:“你不要再出去了,家裡有飯吃,何必在外受風霜之苦?”馮化宣對父親說:“我今日受苦,是為將來千百萬人不受苦。來日千百萬人不受苦了,我也不受苦了。”為了安全,他未能久留,只能同親人見了一面,便匆匆離去。

同年2、3月間,直南特委在巨鹿縣張家村召開會議,根據省委給直南指示,為保存革命力量,決定將特委機關撤出暴動中心。大部分領導同志離開冀南,馮化宣堅定表示,留在冀南繼續工作,為保存和壯大冀南革命力量,他始終沒離開冀南一步。

一次,他在巨鹿的一個村子裡被敵人包圍,衝出包圍後,又在青紗帳里與敵人周旋,一直堅持了兩天兩夜。因饑渴難忍,他以草當食,結果不慎中毒,引起全身浮腫,但他以難以超常的毅力,終於戰勝了病魔和敵人的追擊。由於馮化宣等堅持留在冀南從事黨的組織工作,就為以後中共領導冀南抗日鬥爭打下了組織基礎。

1937年七七事變後,國民黨政府軍和地方官吏紛紛南逃,冀南一帶的土匪、會道門、民團和各色各樣的雜牌武裝蜂擁而起,出現了一片刀光劍影的混亂局面。在這種情況下,為適應抗戰形勢,中共平漢線黨委將原直南特委改組為中共直南臨時特委,馮化宣就任宣傳部長。

1937年11月3日,馮化宣代表特委在廣宗縣李家莊召開軍事會議,貫徹落實中央洛川會議精神,會議決定動員一切力量,組織抗日武裝,建立抗日游擊隊。會議開到深夜1點多結束,為了安全,大家分頭住在幾戶民眾家裡,由於漢奸告密,拂曉村子被敵人包圍,馮化宣與特委其他領導同志,沉著機智地避開正面的敵人,從側面水坑中趟水轉移到村外,擺脫了敵人的追捕,通過這件事,馮化宣更深深感到建立武裝的重要性和緊迫性。他克服困難,很快籌集到一大批武器彈藥,在廣宗、巨鹿、南宮一帶成立“八路軍別動隊”,約有500餘人。為了使這支武裝及時與八路軍取得聯繫,特委派他與另外兩名同志,代表特委前往隆平縣與八路軍一二九師挺進支隊聯繫。當時平鄉縣北時村也剛剛成立一支所謂“抗日義勇軍”,為了收編這支武裝力量,特委讓他們途中順便做一下該部的爭取工作,如能爭取過來,即把該部一塊帶到隆平改編。

1938年1月9日,馮化宣一行三人動身前往隆平。他們於途中見到了北時村“抗日義勇軍”首領時風棲,馮化宣分析了國家危亡的形勢,講解了黨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終於順利完成了對時風棲的爭取工作。最後共同商定,時部打完巨鹿後,就去隆平接受改編。馮化宣隨即派一起去的薛東岐回特委報告情況。次日,馮化宣與時風棲的隊伍行進到巨鹿的半路上,與平鄉、廣宗的“大刀會”遭遇,巨鹿城內的軍警也聞訊出動,時部腹背受敵,被迫向其原駐地(平鄉縣河古廟一帶)撤退。在這十分緊急的時刻,馮化宣一面派隨去的程玉琳回特委緊急報告敵情,一面指揮時部突圍。當撤退到河古廟附近時,又得知從邢台增兵威縣的日軍已駐紮在那裡,只好又向西南方向轉移。因這支剛被爭取過來的隊伍組織渙散,紀律鬆弛,再加上幾度受挫,寡不敵眾,終被打垮。堅持到1月13日,馮化宣身邊只剩下了兩個人。當他們轉移到平鄉縣東馬延村時,被該村的“大刀會”團團包圍,三人同時被捕。馮化宣依然鎮定自若,力圖向“大刀會”作些解釋工作。他環顧四周,以一個共產黨員的凜然正氣大聲說道:“我不是土匪,是紅軍代表,是八路軍。”“大刀會”的一個小頭目譚保身惡狠狠地說:“管你是什麼八路軍,九路軍!”說著用長矛向馮化宣頭部刺去,馮化宣當即在亂槍之下壯烈犧牲,時年僅24歲。

馮化宣雖然犧牲了,但他那“歷盡艱難公天下,捨生忘死為人民”的坦蕩胸懷和革命精神,卻像江河的流水奔騰不息,永遠激勵著千百萬冀南人民奮勇前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