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鞍山保衛戰

馬鞍山,位於淄河上游(原屬淄川、博山、臨朐、益都四縣聯合辦事處所轄的口頭區)。

簡介

該山海拔618公尺,在龐大的山座上矗立著一個巨大的石峰,石峰有東、西兩頂,中間有道狹長的山脊相連,呈一凹型,遠望形狀如馬鞍,故名之。石峰四面懸崖峭壁,東南角有條貼壁開鑿的石階,狹長陡立,形似天梯,上達南天門,這是通向峰頂的唯一道路,實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險。馬鞍山周圍峰巒起伏,山腳西面淄河蜿蜒北去,大道縱橫交匯。誰占據了它,誰就卡住了南北交通要道,控制了淄河流域,掌握了軍事上的主動權。

過程

1941年下半年,日偽軍對抗日根據地進行空前殘酷的大“掃蕩”。敵人為了控制淄河流域,從而切斷魯中區與清河區、膠東根據地的聯繫,派兵占據了馬鞍山,同時在周圍村莊修了炮樓,設了據點。1942年春末,山東縱隊第四旅為拔掉這顆釘子,成立了以特務營長王法山和偵察科長劉錫琨為正副隊長的7人精悍突擊隊,在兩個排兵力的配合下,黑夜從山西北部歷盡艱險,攀上絕壁,奇襲了馬鞍山。敵人不甘心失敗,立即從外地增兵把山圍起來,使用武力威脅和派人勸降的反革命手法,妄圖復奪馬鞍山。但是守山戰士在主力部隊的策應和同下民眾的支持下,堅持鬥爭一個多月。敵人陰謀未曾得逞,最後灰溜溜地收了兵,並且把附近不少據點也撤了。由於我軍以少數兵力控制著馬鞍山,作為戰略據點,有力地配合了主力部隊的行動,支援了周邊地區的鬥爭。

1942年秋,日偽軍糾集5萬兵力,對魯中區實行了更加殘酷的“拉網合圍”式大“掃蕩”。馬鞍山地區的主力部隊為粉碎敵之合圍暫撤離,致使馬鞍山成了暴露在敵人腹地的前哨陳地。由於馬鞍山山勢險要,易守難攻,仍是我軍的小後方,一些重傷員、幹部家屬陸續被安置在山上。其中有四縣聯合辦事處主任馮毅之的父親、妻子、妹妹(馮文秀)和三個孩子;八路軍第一一五師教導一旅二團副團長王鳳麟,因在茶葉區遭遇戰中負傷,鋸掉了右腿,在山上休養,並擔負守山任務;魯中區黨委組織科長李成式及傷病員40餘人也在山上休養。而且山上少糧缺水,彈藥不足,戰鬥力十分薄弱。

11月9日,日偽軍“掃蕩”沂蒙山區返回時包圍了馬鞍山,1000多名敵人在飛機大炮的配合下,向馬鞍山發起攻擊。王鳳麟帶領幾位負責人作了周密的戰鬥布置。敵人在孟良台、東坡和後峪嶺等山上架起大炮直轟南天門和峰頂,數架敵機配合輪番俯衝轟炸,在飛機、大炮、重機槍的掩護下,大批日偽軍向山上不停的衝擊。在王鳳麟的指揮下,山上的傷病員、家屬、小孩、老人都行動起來,用手榴彈、石頭和僅有的幾枝槍阻擊敵人。戰鬥到傍晚,擊退了日偽軍無數次進攻,日偽軍傷亡慘重。翌日,戰鬥更加殘酷,敵人為了攻下馬鞍山,調用30多輛汽車,從博山、萊蕪、張店等地運來日偽軍3000餘人和大量彈藥,加強了攻山力量。在附近幾個山頭上,增加了大炮、重機槍,飛機也增多了,一起向馬鞍山狂轟濫炸,日偽軍輪番衝鋒。在激烈的戰鬥中,山上大部分人英勇犧牲了。沒有打過仗的家屬也表現的非常勇敢,自動地投入戰鬥。馮文秀在陣地上宣傳鼓動,傳遞訊息,救護傷員。馮旭臣冒著炮火的襲擊搬石頭、運彈藥,還以“寧可死在炮火中,也不當俘虜”的誓言,鼓舞士氣。後來,他在搬石頭時,不幸中彈犧牲。戰鬥到黃昏,山上的彈藥、石頭已經快用完了,人員傷亡也很嚴重,已很難擋住敵人的進攻。王鳳麟見形勢危機,當即命令通訊員從後山下山,向部隊首長報告山上的情況。隨之,又命令把家屬孩子也送下山,逃出一個算一個。

南天門失守,東西兩峰頂上的人繼續同敵人頑強戰鬥。這時王鳳麟又中一彈,倒在血泊里,見一群敵人向他撲來,他抱著“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信念,對著自己開了槍,為民族解放事業獻出了寶貴的生命。腿部已受重傷的馮文秀見此情景,毅然跳崖捐軀。劉厥蘭把最後一枚手榴彈投向敵人,也從崖上跳下去,由於樹枝的托掛而幸免於難。

敵人調集了百倍於我的兵力,雖然在眾寡懸殊的情況下侵占了馬鞍山,但卻被擊斃師團參謀長以下官兵100餘人,傷殘更不計其數,而且奪得的也只是一座空山。但這一氣壯山河的戰鬥,卻威振敵膽,打出了中華民族的威風,在淄川的抗戰史上,寫下了光輝的篇章。

紀念

為了紀念馬鞍山保衛戰中為國獻身的烈士,1945年7月,中共博山縣委、縣政府在馬鞍山上建立了抗日烈士紀念塔,魯中專署專員徐化魯為紀念塔題寫了“氣壯山河”四個大字,博山縣縣長毛梓材為紀念塔題了詞。解放後,中共淄川區委、區政府投資修建了馬鞍山烈士紀念堂,後被確定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全市青少年教育基地。2004年6月,淄河鎮黨委、政府又籌資近200萬元,新修建了紀念碑和上、下兩層的紀念館,並請中央軍委副主席遲浩田為馬鞍山抗戰紀念碑和紀念館題字。同年,被山東理工大學定為對在校學生進行革命傳統教育的德育基地。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