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關縣金城林場

馬關縣金城林場

雲南省文山州馬關縣金城林場,建於1959年,位於馬關縣東北部,屬國有中型林場,管轄範圍涉及坡腳、馬白、南撈、都龍4個鄉(鎮),經營面積8815 公頃。場部設在馬關縣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馬白鎮,交通通訊便利。全場現有在職職工91人,退休職工50人。

林場資源儲量及銷售收入

馬關縣金城林場森林資源豐富,現森林總蓄積量734190立方米(不含自然保護區),年產商品材2萬餘立方米,年銷售收入600多萬元。動植物種類繁多,礦產資源豐富,山水瑰麗,景色優美,景觀奇特。優越的自然環境,豐富的資源和區位優勢,為林場的持續、穩定發展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有利條件。
建場五十年來,馬關縣金城林場已建成了5000餘公頃用材林基地和保護完好的近4000公頃生態公益林,為形成發達的林業產業體系和較完備的生態體系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有效發揮了林業的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

全國首批森林經營示範國有林場

2009年1月被國家林業局列為全國首批森林經營示範國有林場。

辦場方針

近年來,金城林場堅持“以林為本、合理開發、綜合經營、全面發展”的辦場方針,加快資源培育和保護利用步伐,積極爭取政策扶持,大力發展二三產業。正在建設中的萬畝紅豆杉基地、董亮休閒度假山莊以及達號水庫周邊森林生態旅遊區開發,將成為馬關周邊最大的、具有濃郁特色的森林生態旅遊休閒度假區。
五十年的奮鬥鑄就了金城林場今天的輝煌,永不停息的金城人將抓住寶貴機遇,迎接挑戰,發揚二次創業的時代精神,全面推進各項事業實現新的跨越,創造更為美好的明天。
隨著中國都龍――越南箐門國家級口岸的開通,作為國門綠色屏障的金城林場這片熱土越來越煥發出迷人的魅力。前進中的金城林場竭誠歡迎八方賓客前來參觀、指導、投資、合作。

現狀

2005年,馬關縣委、縣政府將林場分布於縣城周邊的2萬餘畝林地劃為水源涵養林,進行改造和保護,以改善馬關縣城的生態環境。現如今這2萬餘畝水源涵養林不僅是縣城及其周邊73個村寨人畜飲水、生產生活用水的保障,也是馬關縣達號工業園區、都龍礦區工業用水的重要保證,對於實現工業強縣發展戰略、改善生態環境、美化城鎮面山、提高城區空氣品質都具有重要的意義。據有關專家調查測算,金城林場每年為社會提供的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已等值於6000多萬元。從現階段金城林場所發揮的功能及其生產經營特點來看,可以界定馬關縣為金城林場為集社會公益性和經營性質為一體,偏重社會公益性的事業單位,即:生態公益型林場。只有充分發揮其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才能確保馬關縣城及都龍、達號工業園區的生態環境安全,促進馬關縣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構建生機盎然、和諧穩定、富裕文明、環境優美的新馬關。但是,由於林場實行的是企業化管理,管理費用除保護區事業經費和離退休職工的退休金由財政承擔外,其它費用都是自收自支。據統計2007年,林場各項收入總計299萬元,而職工年工資總額為384.7萬元,缺口85.7萬元,林場固定資產現值474萬元,債務餘額卻高達503萬元,已處於入不敷出的境地。近幾年來,隨著公益型特種用途林建設步伐的加快,目前林場公益林面積已達8萬餘畝,占到全場林地總面積的53.5%,可用於生產經營的林地面積僅為46.5%,商品林面積的逐年減少及林業產業結構單一,致使林場收入完全依靠伐木收入支撐,隨著國家嚴格控制採伐指標政策的實施和可采林木資源的逐年減少,林產經濟收入直線下降,而森林生態效益的補償金又較低(每畝管護經費僅為4.5元),不能彌補林場森林生態建設的投入,加上要負擔職工工資等因素,無力再進行國營林場的改革和林產業結構的調整工作。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