軼事典故
告官還鄉之時,舟行至鄱陽湖,遇水賊李金鉤,被李劫住欲劫殺,史載知是馬金遂“驚愕謝去”,反“轉持五百金贈公”,馬金婉言謝絕,並諭之以義,曉之以理,李賊感化,“不復為盜”。馬金歸家後,馬廷用見兒子箱篋甚多,疑為有貲,立即命家人打開箱篋,全為文卷,十分高興。《中國人名大辭典》載文說:“馬金所至有惠政,民廟祀之。”時稱:“天下清廉第一”。馬金致仕後,在家訓子孫,以廉介家范,年80時仍手不釋卷。
天下清廉鄱陽感盜
馬金乃明朝禮部尚書馬廷用之子,馬廷用家風很嚴,素以清白傳家名世。康熙六十一年《西充縣誌》載:“馬廷用居官清廉,尤以經學推重天下。時稱‘天下清廉第一’。家居,常以清白訓誡子孫。”因而三個兒子居官,百姓皆有良好口碑。康熙六十一年《西充縣誌》還記下了這樣的一個千古流傳的廉政佳話傳奇:馬金從浙江省布政使高位告老還鄉,舟行至江西鄱陽湖,遇水盜李金鉤者。李欲劫殺之,知是馬金,“遂驚愕謝去”,反“轉持五百金贈公”,馬金婉言謝絕。李頓感化,“從此不復為盜。”馬金歸家後,其父廷用“見箱篋甚多,疑為有貲,遂怒斥之。命家人打開箱篋,見全為文卷,父乃大喜。”
據《四川通志·卷八·人物》載:“馬金,西充人。由進士累官至浙江布政使,所至有惠政,民為祠祀。弟龠由進士歷官參政,並有聲譽於時。”馬龠為官也“以清廉自守,取與不苟著稱”。《湖廣通志·卷四十四·名宦志》載:“馬龠,西充人。正德間守德安。寬大厚重,不獵聲譽,喜文學,重修郡志,政務簡靜。民以不擾。”《江南通志·卷一十七》載:“馬金,字汝礪,西充人。初授廬州通判,再遷知府。歷任久,盡去宿蠧,建余“忠宣公祠”,創“景賢書院”。修郡庠“尊經閣”,購書藏之。”(《廬州府志》)。
所以,《中國名人大辭典》上說:“馬金,所至皆有惠政,民立廟以祀之。”故杭州附近曾建有“馬金廟”。西充古城有“布政坊”、“布政街”,就是邑人專門紀念馬金的清廉德政的忠義精神而修建的。
廉潔是對國家大業的忠誠,是對官員職業道德、人類的普世性道德價值這個“義”的維護、捍衛。在我們反腐倡廉建立和諧社會的偉大鬥爭中,馬金的清廉政風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馬金的清廉尚能“感盜”,我們今天官員的清廉會感動一切對社會存有敵視態度的人,從而建立我們的和諧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