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蹄金[中藥]

馬蹄金[中藥]

馬蹄金,中藥名。為鏇花科植物馬蹄金 Forst.的全草。分布於長江以南各地。具有清熱,利濕,解毒之功效。常用於黃疸,痢疾,砂淋,白濁,水腫,疔瘡腫毒,跌打損傷,毒蛇咬傷。

別名

荷包草、肉餛飩草、金鎖匙、黃疸草、小馬蹄草、螺丕草、小銅錢草、酒杯窩、金挖耳、雞眼草、小燈盞菜、小迎風草、小碗碗草、小半邊蓮、地不臘、星子草、小元寶草、落地金錢、小蛤蟆碗、九連環、小馬蹄金、金錢草、玉蝕飩、小半邊錢、小燈盞、金馬蹄草

入藥部位

全草。

性味

味苦、辛,性涼。

歸經

歸肺、肝、大腸經。

功效

清熱,利濕,解毒。

主治

用於黃疸,痢疾,砂淋,白濁,水腫,疔瘡腫毒,跌打損傷,毒蛇咬傷。

相關配伍

1、治黃疸:荷包草、螺螄三合。同搗汁澄清,煨熱服。(《綱目拾遺》引《周益生家寶方》)

2、治急性黃疸型傳染性肝炎:馬蹄金30g,雞骨草30g,千屈菜30g,山梔子15g,車前子15g。水煎服。(《四川中藥志》1979年)

3、治水腫初起:活鯽魚大者一尾,用瓷片割開,去鱗及腸血,以紙試淨,勿見水,以荷包草填腹令滿,甜白酒蒸熟,去草食魚。(《百草鏡》)

4、治全身水腫(腎炎):(馬蹄金)鮮草搗爛敷臍上,每日1次,7日為1療程;或15-30g,煎服。(《上海常用中草藥》)

5、治蛇咬:灰藋、肉餛飩草、野甜菜,三味共搗敷之。(《綱目拾遺》引《周益生家寶方》)

6、治眼中生疔:肉餛飩草(連根、葉)和酒釀糟搗汁飲。(《綱目拾遺》引《眼科要覽》)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6-15g,鮮品30-60g。外用:適量,搗敷。

使用注意

忌鹽及辛辣食物。

炮製

一、採集加工

全年隨時可采,鮮用或洗淨曬乾。

二、炮製方法

取原藥材,除去雜質,洗淨,切段,乾燥,篩去灰屑。

形態特徵

多年生匍匐小草本。莖細長,被灰色短柔毛,節上生根。單葉互生;葉柄長3-5cm;葉片腎形至圓形,直徑0.4-2.5cm,先端寬圓形或微缺,基部闊心形,葉面微被毛,背面被貼生短柔毛,全緣。花單生於葉腋,花柄短於葉柄,絲狀;萼片5,倒卵狀長圓形至匙形,長2-3mm,背面及邊緣被毛;花冠鍾狀,黃色,深5裂,裂片長圓狀披針形,無毛;雄蕊5,著生於花冠2裂片間彎缺處;子房被疏柔毛,2室,花柱2,柱頭頭狀。蒴果近球形,直徑約1.5mm,膜質。種子1-2顆,黃色至褐色,無毛。花期4月。果期7-8月。

生長環境

生於路邊、溝邊草叢中或牆下、花壇等半陰濕處。分布於長江以南各地。

鑑別

一、藥材性狀

全草纏繞成團。莖細長,被灰色短柔毛,節上生根,質脆,易折斷,斷面中有小孔。葉互生,多皺縮,青綠色、灰綠色或棕色,完整者展平後圓形或腎形,直徑0.5-2cm,基部心形,上面微被毛,下面具短柔毛,全緣;葉柄長約2cm;質脆易碎。偶見灰棕色近圓球形果實,直徑約2mm。種子1-2,黃色或褐色。氣微,味辛。以葉多、色青綠者為佳。

二、飲片性狀

為莖、葉混合物,呈段狀。莖纖細,節上生根,表面黃棕色,具細柔毛。葉皺縮或破碎,葉被具細毛。氣微,味淡。

相關論述

1、《百草鏡》:“利濕熱。治黃疸,膨脹,白濁,經閉;搗汁點熱眼;煎湯洗痔瘡腫痛。”(引自《綱目拾遺》)

2、《綱目拾遺》:“治黃白火丹,去濕火,清五臟,止吐血,調婦人經。”

藥理作用

1、抗菌作用;

2、抗炎、鎮痛作用;

3、降溫作用;

4、利膽作用;

5、促進免疫作用;

6、保肝作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