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路自然村[雲南彝良縣柳溪鄉下轄村]

馬路自然村隸屬於柳溪鄉水果行政村,屬於半山區。位於鄉鎮南邊,距離村委會3.00 公里,距離鄉政府駐地2.50公里。占地面積3.27平方公里,海拔820.00米,年平均氣溫17.00 ℃,年降水量820.00毫米,適宜種植玉米等農作物。

村鎮概況

有耕地762.20畝,其中人均耕地1.04畝;有林地2,600.00畝。全村轄4個村民小組,有農戶162戶,有鄉村人口745人,其中農業人口734人,勞動力337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251人。2008年全村經濟總收入97.5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743.64元。該村屬於貧困村,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業為主。

水稻,疏菜作為村經濟發展的主產業,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村兩委成員以提升傳統產業發展為先導,又致力於發展瓜果,蠶桑,木材,白肉等市場的開發,目前己成為全縣最大的白肉批發市場,村內建有金寨第一蠶種場,分布於西河,南橋,西莊,染坊四居民組,縣冷庫座落於南橋組。國家投入近二百萬元,為民眾購置的蔬菜大棚鋼架使我村的蔬菜生產上台階,成規模,現己成為大城關蔬菜生產基地。境內豐富的黃沙資源為大城關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做出了巨大貢獻。在以水稻,蔬菜,瓜果,蠶桑種植,批發零售,木材收購,加工及外出務工為經濟發展主產業的今天,村兩委正在以穩健的步伐引領全體村民向小康生活邁進。

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基礎設施薄弱,主要表現在:農村電網質量低下,人畜飲水困難,村內道路差。產業結構單一,全村主要種植玉米、馬鈴薯、紅薯等低附加值的產業,養殖業尚處於自給自足狀態,農民增產增收困難。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爭取上級資金,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硬化村內道路8千米,改造農村電網6千米,解決160戶的人畜飲水問題;加大教育投入,硬化馬路國小操場80平方米,新購課桌椅40套;積極調整產業結構,種植反季節蔬菜200畝;種植常規蔬菜300畝;新植板栗100畝;發展生豬500頭;發展勞務經濟,每年轉移勞動力170人。到"十一五"期末,力爭使農民人均純收入由2008年的1743.64元增加到2100元。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760.52畝(其中:田25.00畝,地735.52畝),人均耕地1.07畝,主要種植玉米等作物;擁有林地2600.00畝,其中經濟林果地350.00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49畝,主要種植板栗等經濟林果;

基礎設施

該村截止2008年底,已實現通電、通路、通電視、通電話,無路燈。全村有有120戶飲用井水,有45戶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占農戶總數的27.78%)。有160戶通電,擁有電視機農戶74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98.77%和45.68%);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33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8戶(分別占總數的20.37%和4.94%)。

該村到鄉鎮道路為土路;進村道路為土路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2.50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2.00公里。全村共擁有機車4輛。

該村到2008年底,農戶住房以木質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15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147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10年農村經濟總收入187.63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68.25萬元,畜牧業收入54.96萬元(其中,年內出欄肉豬379頭,肉牛23頭,肉羊0頭); 林業收入2.26萬元, 第二、三產業收入4.40萬元, 工資性收入35.78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644.95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33.59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135人 ,在省內務工74人,到省外務工61人。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畜牧業,主要銷售往本縣。2010年 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40.00萬元, 該村目前正在發展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種植業、畜牧業產業。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165戶,共鄉村人口722人,其中男性366人,女性356人。其中農業人口712人,勞動力326人。  到2010年底,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0;參加農村合作醫療662人,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 距離村委會衛生所3.00公里,距離鎮衛生院2.50公里。 人畜混居的農戶0戶。

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馬路國小,中學生就讀到柳溪中學。該村距離國小校1.00公里,距離中學3.00公里。目前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中,小學生136人,中學生40人。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10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148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528.00畝,其中土地流轉面積0.00畝。是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其中,一事一議籌資額 0.00 元(人均 元),一事一議籌勞0個(勞均0個)。年末集體總收入0.00萬元,有固定資產0.00萬元,年末集體有收益0.00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自行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貼上公告、黑板報、會議等方式公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