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馬氏宗譜載:“我馬氏始祖惟傳,前明洪武初,自山西鵲里遷郯,居城內。崇禎十有七年(1644年),烽煙四起,城內難以安居,又遷往泥湖莊。至清順治九年(1652年),十世昌裕,始定居城南。”以姓氏得名馬莊,後以方位改稱南馬莊。
地理環境
全村地處沂、沭河沖積平原,地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豐富,發展農業具有得天獨厚的條件,境內盛產小麥、水稻,植被面積13公頃,覆蓋率33%。
人口
2000年,全村共有196戶,總人口709人,人口自然增長率7.5‰,現有馬、胡、劉、徐、許、邵、阮、仇、石、孫等10姓氏,均為漢族。
經濟
1949年,農村經濟總收入1.7萬元,1978年,農村經濟總收入4萬元,2000年農村經濟總收入6000萬元,人均純收入4460元,第一、二、三產業占農村經濟總收入的比重分別為6∶19∶75。完成社會固定資產投入總額1100萬元,全村純收入316萬元。
交通
境內交通便利,205國道順境而過,郯西路、皇亭路、南外環路與村內街道連結,境內有縣屬蘇北魯南大型五金鋼材交易市場和占地面積35公頃的東馬遊樂園等企業,是投資創收的黃金地段。
榮譽
該村是全縣經濟強村之一,2000年農村經濟總收入名列全縣第1名。1994年被臨沂市委評為“九間棚式”先進黨支部,1996年9月被臨沂市委、市人大、市政府授予全市“二五普法”工作先進集體,1997年10月被山東省司法廳授予優秀人民調解委員會,1998年1月被臨沂市委、市政府授予安全文明小區,1996年1月被縣委授予小康村、文明示範村、先進黨支部、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
大事記
1938年,侵華日軍在村南修飛機場,毆打村民,將民房全部燒光。
1939年4月12日,日軍無辜槍殺了馬成恩、馬順讓、馬順忠、吳興幫、杜效增等32人。
1940年,日軍再次襲擊該村,燒房屋數間,趕走牛驢數10頭。
1951年,成立農業生產互助組,走互助合作道路。
1955年9月,村民劉元勝加入中國共產黨。
1957年春,成立中共馬莊村第一屆黨支部委員會,劉元勝任書記。
1964年,實行稻改,由玉米高糧改種水稻獲得豐收。
1972年,建配電室一處,從紅旗機器廠引電,使全村90%農戶通電。
1978年,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後辦起加工組、修車鋪。
1979年,買泰山25馬力拖拉機1台,犁耙等配套機械。
1984年,購買上海50馬力拖拉機1台及配套機械。
1987年,建變壓室1處,安裝100千伏變壓器1台,全村100%的農戶用上電。
1988年,購買上海50馬力拖拉機1台,犁耙條播機等機械。
是年9月又購買12馬力手扶拖拉機2台及配套機械,建立了農機大院。
同年6月,在皇亭路北側建辦公室7間。
1989年,建廢舊鋼材市場大院1處。
1990年3月,拆遷房屋80餘間,築郯西路900米,路面硬化,路邊綠化。
是年6月,籌建魯連工藝製品廠,投資12萬元建大倉、曬場等。
1991年2月,購儀征客貨汽車1輛。
1993年,集體投資400萬元建成五金鋼材市場1處。
1995年,投資120萬元建成24門年產紅磚7萬方的窯廠一座。
1996年2月,投資60多萬元將村莊道路全部硬化,並安裝了路燈,98%的戶通上了自來水。
是年3月,組建東馬集團公司,村黨支部書記劉生光兼任董事長、總經理。
是年6月,村內實行供電線路改造,降低了電費。
是年9月,投資200萬元擴建五金鋼材市場,二期工程竣工。
1997年4月,投資40多萬元建成秸稈氣化站一座,全村90%的戶用上了秸稈氣。
是年6月,投資30多萬元硬化村前至建材廠道路。
1998年,投資20萬元建成機車腳踏車市場。
1999年,全村對宅基地進行統一找補。
2000年,經上級批准自籌資金1600萬元開始籌建東馬遊樂園,占地面積35公頃。
發展
第一產業
新中國建立前糧食畝產不足60公斤,1951年回響黨中央的號召,成立了互助組。1955年全村先後辦起了2個初級社,1956年,成立了高級農業生產合作社;當年挖井6眼,挖溝渠2條,購買新式水車6部,板車4輛,基本保障40公頃糧田旱能澆澇能排,糧食畝產達到280公斤,受到中共郯城縣委、縣政府的表彰。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全村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調動了村民的生產積極性。1983年糧食畝產660公斤,比1978年增長260公斤。
為進一步提高糧食生產經濟效益,全村統一購進優良品種,進行更新換代,同時提高對農業生產的產前、產中和產後服務,在原有部分農用機械的基礎上加大對農業的投入,先後投資20多萬元購買聯合收割機2台,小麥播種機、條播機、開溝機、水稻拋秧機等配套機械,每年向國家提供優質商品糧2.6萬公斤,2000年糧食生產單產突破1000公斤大關,總產達到20萬公斤。
第二產業
第二產業該村魯連工藝品廠建於1990年,黨支部抓住發展機遇,先後二次進行技術改造。1995年又投資120多萬元建成24門磚窯1座,年產紅磚7萬方。1990年以來,先後建起電焊維修製造廠等12家工業企業,年產值3600萬元,利稅160萬元,上交村集體80萬元。1996年,經上級批准,組建了郯城縣第一個村級企業集團-東馬集團實業總公司、黨支部書記劉生光兼任董事長、總經理。1999年由個人投資80萬元建起6家螺旋鋼加工廠,年生產能力1600噸,至2000年底全村工業從業人員120人,實現工業總產值6000萬元,年末固定資產原值2600萬元,創利稅380萬元。
第三產業
1989年建起廢鋼材市場大院後,為加快集體經濟發展和村民致富的步伐,村黨支部大力發展第三產業,充分利用東馬莊地處郯城縣城的有利條件,1993年投資400萬元建成總占地面積2公頃,可容納固定攤位126個的五金鋼材市場。1996年以後先後二次擴建,新建機車、腳踏車市場,總投資600多萬元,集體年創收80萬元。是郯城縣唯一的一處大型五金鋼材交易專業性市場,也是蘇北魯南大型五金鋼材交易市場之一,為村民致富奔小康創造了良好的條件。該村充分利用鄰近縣直大企業和五金鋼材市場的優勢,發展運輸業,1994年在原裝卸隊的基礎上成立了運輸服務公司,備有載重車輛12部,運輸能力800萬噸。2000年底第三產業從業人員900餘人,實現總產值3600萬元,年末固定資產原值700萬元,創利稅1700萬元。
特色產業
東馬遊樂園總面積34公頃,是利用窯廠形成的廢棄地、水體開發建設的一處規模較大、內容豐富、功能齊全、建設水平較高的區域性遊樂園。東馬樂園是該村自籌資金1600萬元,從2000年10月開始設計並進行施工,經核算,工程全部完成後,各項目正常經營年收入可達400萬元,年經營性支出120萬元,實現利潤280萬元。
文教科技
1949年前,民眾文化科技落後;學齡兒童入學率占35%,新中國成立後逐步改善辦學條件,1968年投資5000元建起馬莊國小,1971年投資3萬元對國小進行擴建改造,告別了土台子、黑屋子的歷史,達到了校舍、課桌凳、操場、院牆、大門、廁所六配套。適齡兒童入學率達到100%,先後有19名學生考入大中專院校,其中大本4名,大專9名。1991年投資60萬元辦起了文化大院,配備了各項文體娛樂設施,成立了中青年文娛宣傳隊,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多次被縣、鎮授予“村民文化科技”先進單位。
人民生活
1949年前,大多數村民過著半年糠菜半年糧的困苦生活。新中國成立後,隨著農村經濟發展,村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1957年全村人均糧食160公斤,人均純收入38元,1978年人均純收入120元。1982年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後,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2000年人均純收入4460元,人均年末存款4000元,多數村民已住上了小康樓,全村擁有各種機動車輛40輛,其中個人擁有34輛,各種機車50輛,程控電話160餘部,彩色電視機180餘台,並全部實現閉路化。
村莊建設
1949年前,村內街道不整,破爛不堪,村民住房多以土木結構為主,人均居住面積不足3平方米。新中國成立後逐漸以磚石結構代替。70年代,大多利用鋼筋、水泥預製件為主建房,1982~1987年全村開始建標準房,為適應經濟發展,如今村民把標準房改建為小康樓。1996年制定了優惠政策,鼓勵村民拆舊房建樓房,先後打通了村內3條大街,並實行了硬化、美化、綠化,修了高標準下水道,安裝了路燈,家家通了自來水,建清潔衛生公共廁所及標準垃圾池,有6名專職環衛人員負責街道衛生。1998年被臨沂市委、市政府命名為“安全文明小區”。
經濟福利
集體福利改革開放以來,隨著集體經濟發展壯大,村民福利逐步提高。80年代初村民用上自來水,對考入大專以上學校的學生獎勵現金1000元;1991年以來村民的三提五統費全部由集體負擔,村民責任田免費耕種收割,1998年以來村民做飯家家用上了優質秸稈氣。對全村60歲以上老人給予優待。同時對計畫生育獨生子女戶,雙女戶給予優待,多分給一口人宅基地,並給辦理保險。
組織建設
中共地方組織建設1938年4月日軍侵占郯城,全村處在白色恐怖下,有10多名青年參軍參戰,50多名民工參加了濟南、臨沂、郯城等戰役戰鬥的支前隊伍。1957年成立了第一屆村黨支部,劉元勝任書記,帶領村民大搞農田基本建設,挖溝修渠、整修道路,實行稻改,提高糧食單產,多次得到表彰。1987年11月劉生光任黨支部書記。黨支部重視加強自身建設,形成了強大的凝聚力和戰鬥力,始終堅持“抓經濟促全盤,一切圍繞小康乾”的指導思想,下大力氣發展集體、個體和私營企業,壯大集體經濟、培植髮展支柱產業、骨幹企業和拳頭產品,自籌資金建市場。工藝品廠產品遠銷十幾個國家和地區。十幾年來連續被縣委、縣政府授予“先進黨支部”經濟強村、“文明示範村”稱號;被臨沂市委、市政府授予“九間棚式”黨支部、“二五普法”先進單位和“安全文明小區”稱號。全村共有黨員19名。
基層行政組織建設1939年抗日民主政府建立後,建立馬莊村農民協會。之後,村農救會,自衛隊、青救會、婦救會相繼建立。解放戰爭時期,村政權帶領民眾積極參軍參戰發展生產支援前線,1956年建立高級農業生產合作社,周德銘任社長。人民公社成立後,設立東馬莊生產大隊,馬奎擔任大隊長,下設2個生產小隊。1983年12月建立東馬莊居民委員會,下設4個村民小組,設委員3人,馬恩仲任主任,委員馬西金、徐祗進。1987年後東馬莊居委會由3人組成,胡恩昌任主任,委員馬成健、馬恩仲。1998年東馬莊居委會由3人組成,主任胡恩昌,委員劉生春、馬成柱,民兵連長石永光,調解主任劉生春,婦女主任江兆菊。居委會連續10年被郯城縣評為先進居委會,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單位,1997年10月被山東省司法廳評為優秀人民調解委員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