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纓丹[雙子葉植物綱馬鞭草科植物]

馬纓丹[雙子葉植物綱馬鞭草科植物]
馬纓丹[雙子葉植物綱馬鞭草科植物]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馬纓丹(學名: L.):直立或蔓性的灌木,高1-2米,有時藤狀,長達4米;莖枝均呈四方形,有短柔毛,通常有短而倒鉤狀刺。單葉對生,揉爛後有強烈的氣味,葉片卵形至卵狀長圓形,基部心形或楔形,邊緣有鈍齒,表面有粗糙的皺紋和短柔毛。花序直徑1.5-2.5厘米;花冠黃色或橙黃色,開花後不久轉為深紅色。果圓球形,直徑約4毫米,成熟時紫黑色。全年開花。 常生長於海拔80-1500米的海邊沙灘和空曠地區。原產美洲熱帶地區,中國見有逸生,世界熱帶地區均有分布。花美麗,中國各地庭園常栽培供觀賞。根、葉、花作藥用,有清熱解毒、散結止痛、祛風止癢之效;可治瘧疾、肺結核、頸淋巴結核、腮腺炎、胃痛、風濕骨痛等。(概述圖片參考資料來源: )

形態特徵

馬纓丹 馬纓丹

馬纓丹是直立或蔓性的灌木,高1-2米,有時藤狀,長達4米;莖枝均呈四方形,有短柔毛,通常有短而倒鉤狀刺。單葉對生,揉爛後有強烈的氣味,葉片卵形至卵狀長圓形,長3-8.5厘米,寬1.5-5厘米,頂端急尖或漸尖,基部心形或楔形,邊緣有鈍齒,表面有粗糙的皺紋和短柔毛,背面有小剛毛,側脈約5對;葉柄長約1厘米。

花序直徑1.5-2.5厘米;花序梗粗壯,長於葉柄;苞片披針形,長為花萼的1-3倍,外部有粗毛;花萼管狀,膜質,長約1.5毫米,頂端有極短的齒;花冠黃色或橙黃色,開花後不久轉為深紅色,花冠管長約1厘米,兩面有細短毛,直徑4-6毫米;子房無毛。

果圓球形,直徑約4毫米,成熟時紫黑色。全年開花。

生長習性

常生長於海拔80-1500米的海邊沙灘和空曠地區。性喜溫暖、濕潤、陽光充足的環境,喜光,耐乾旱,不耐寒,適宜生長溫度20-25℃,冬季越冬溫度應不低於5℃,在疏鬆、肥沃、排水良好的砂壤土上生長較好。耐修剪,中國長江以北多作盆栽。

分布範圍

原產美洲熱帶地區,在中國台灣、福建、廣東、廣西見有逸生。世界熱帶地區均有分布。

馬纓丹分布圖 馬纓丹分布圖

繁殖方法

馬纓丹可採用播種、扦插、壓條等方法繁殖,以扦插繁殖為主。

播種

播種於果熟後採摘堆漚,浸水搓洗去除果肉,獲取種子。因種子忌失水,所以宜採取隨采隨播,或混沙貯藏至翌年春季播種。播後發芽階段氣溫應保持在20℃以上。發芽率約為60%,南方播種苗當年秋季可開花。

扦插

扦插全年均可進行,但多於4-5月份進行,取一年生枝或當年生枝條做插穗均可,每二、三節成一段,保留上部一節的2枚葉片並將其剪去一半,基部帶踵,插入素沙土或用素沙土與充分腐熟的腐殖土1∶1比例的基質中,深約1/3-1/2,插後注意遮蔭,罩膜保濕、保溫,保持插床濕潤和空氣濕度在80%-90%,約1個月左右即可髮根,並萌發新梢。幼苗成活後如欲栽植露地花壇,宜先栽在小花盆內過渡,待插穗的根長到5厘米長左右並有部分發褐色時將其移栽上盆,並放在疏蔭下養護一段時間,待新根發育充實,底孔伸出白根後,再脫盆定植。

壓條

壓條植株分枝極多,沾土生根,故將柔性枝條刻傷並壓入土中,待根系生長後即斷根分株。

栽培管理

盆栽養植

盆栽馬纓丹春季出房前應翻盆,宜施入充足的基肥,並對枝條作適當修剪,如是小苗,要打頂,以促發側枝。對成形後的植株,要注意疏除弱枝、病枝,適當地進行短截,以維持良好的樹形,促發更多的新梢。花後不留籽的,要摘去殘花,以利於下面葉腋再抽出花序,生長期要保持有充足的陽光和濕潤的土壤,盆土不要太乾,特別是開花期間,如太乾燥,則易出現萎蔫現象,影響開花,夏季生長旺季,每10-15天施餅肥水或人糞尿稀液一次,促使開花繁茂,特別是花後應及時追肥,以保持花開不斷。10月底,要移入室內,華東地區可放置在溫室內越冬,若室內陽光充足,溫度在10℃以上還可開花。入室後,要控制澆水,停止施肥。對過長的新梢可作適當短截,以方便存放。

露地栽種

栽培五色梅在華南露地栽培,種植時施入有機肥作基肥,初期澆水以促進生長,待成活生長旺盛,即可減少灌水,露地栽培將蔓性枝條埋入土壤,可逐步擴展成一大叢。並注意花後及時修剪,促其多發側枝,以便保持其株形,且能使其開花綿綿不斷,延續至11月初。

修剪整形

馬纓丹耐修剪,要使其成為圓頭狀優美樹冠,需經常進行摘心。當幼苗長到約10厘米高時即摘心,促使其從基部萌發分枝,保留3-5個枝條作為主枝,待主枝長到一定長度再行摘心,使主枝生長均衡。位於上部的主枝先摘心,位於下部的主枝後修剪,上部主枝在摘心時去枝量略多於下部主枝,這樣各枝間生長勻稱,便形成了圓頭狀株形。植株成形之後,隨著枝條不斷生長,以後要經常疏枝和短截。每年春季結合換盆,把過密枝、纖弱枝、交叉枝及病蟲枝從基部疏剪掉。保留的枝條,根據生長情況分別留2-4個芽短裁。開花後及時剪除殘花,以免消耗養分。

病蟲防治

馬纓丹灰霉病

症狀:病菌先從花瓣的尖端侵入,發病後,病部呈水漬狀,發軟,褪色,失去光澤,最後花瓣變褐腐爛,花朵脫落。在潮濕的條件下,病部表面產生灰色的霉層。

病原: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 Pers.),灰葡萄孢屬半知菌亞門、絲孢綱、絲孢目。病部的灰色霉層,即病菌的分生孢子及分生孢子梗。分生孢子梗直立,褐色,有隔膜,頂部呈樹狀分枝,分枝頂端膨大成球形。分生孢子聚生於分生孢子梗頂部,呈葡萄穗狀。分主孢子卵形或橢圓形,無色至淡色,單胞,大小9-16×6-10微米。此菌發育最適宜溫度為23℃左右。

傳染途徑:病菌以菌核或菌絲體在病株殘體上越冬。翌春產生孢子,借風雨傳播,侵染危害。低溫高溫,通風不良,利於病害的發展。此病在溫室發生較多。

防治方法

注意通風,降低濕度,可減輕病害的發生。

及時摘除病花,集中燒毀或深埋於土中,以減少病源。

病害發生初期,可噴1:1:200波爾多液,可50%速克靈可濕性粉劑2000倍液,或50%撲海因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每兩周1次,噴藥次數因發病情況而定。

1.

注意通風,降低濕度,可減輕病害的發生。

2.

及時摘除病花,集中燒毀或深埋於土中,以減少病源。

3.

病害發生初期,可噴1:1:200波爾多液,可50%速克靈可濕性粉劑2000倍液,或50%撲海因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每兩周1次,噴藥次數因發病情況而定。

馬纓丹葉枯線蟲病

症狀:葉片受線蟲侵入後,葉色變淡,並有淡褐色斑點,以後逐漸加深到幾乎黑色。隨著病斑擴大,因受主、側脈限制而成為角狀斑。嚴重時整個葉片枯死、捲縮,並沿莖桿下垂。大部分線蟲在輕微變色區,已變成深褐色或黑色的葉片上只有少量線蟲。

病原:病原線蟲為( Aphelenchoides sp.)屬線蟲綱、滑刃線蟲屬。雌蟲體長0.8-1.3毫米,雄蟲體長0.7-0.9毫米。頭部先端鈍化,尾部尖鈍。

傳染途徑:葉枯線蟲在根部及周圍土壤,病株殘體和野生寄主上越冬。就是在極小的殘葉上,也可在土壤中存活6-7個月。葉枯線蟲全部發育過程都在受侵組織內完成,條件適宜時(22-25℃,溫度足夠),從卵發育到健葉接觸傳染,遠距離靠人為傳帶病葉、花、莖、扦插條以及土壤等。從葉上氣孔侵入。

防治方法

加強檢疫 不讓葉線蟲及其繁殖材料傳入無病區。

園藝防治 盆栽用土要禁用病土和草多的土;改進澆水方法,最好不要淋澆,並儘可能保持葉面乾燥,盆花安放要有適當空隙,不使葉子相互接觸。

藥劑防治 可用15%涕滅威顆粒劑,每平方米盆土5-6克,或直徑為25百米左右的盆用藥2-3克深入土中。或使用3%的呋喃丹,每盆3-5克深入土中。也可在危害期用50%殺螟松乳劑、50%殺線酯和50%西維因可濕性粉1000倍液葉面噴灑。

1.

加強檢疫 不讓葉線蟲及其繁殖材料傳入無病區。

2.

園藝防治 盆栽用土要禁用病土和草多的土;改進澆水方法,最好不要淋澆,並儘可能保持葉面乾燥,盆花安放要有適當空隙,不使葉子相互接觸。

3.

藥劑防治 可用15%涕滅威顆粒劑,每平方米盆土5-6克,或直徑為25百米左右的盆用藥2-3克深入土中。或使用3%的呋喃丹,每盆3-5克深入土中。也可在危害期用50%殺螟松乳劑、50%殺線酯和50%西維因可濕性粉1000倍液葉面噴灑。

主要價值

園林

馬纓丹花美麗,是優良的觀花灌木。花期長,花色豐富,五彩繽紛,花初開黃色或粉紅色,繼而變成桔黃或橙紅,最後變為紅色,中國各地庭園常栽培供觀賞。馬纓丹因花期長,適應性強,園林中常叢植、地被覆蓋和做綠籬,也可於草坪中點綴,可種植于山石旁。還可用於花壇布置等。北方盆栽作室內布置或花壇擺放等。

醫藥

枝、葉及未熟果有毒。全株均可入藥。根、葉、花作藥用,有清熱解毒、散結止痛、祛風止癢之效;可治瘧疾、肺結核、頸淋巴結核、腮腺炎、胃痛、風濕骨痛等(《海南植物志》)。

相關知識

馬纓丹外號又叫“五色梅”,有著非常美麗的花朵,淡紫、紫紅、粉紅、橙黃、深黃……五顏六色的花開在一株植物上,非常美麗妖艷。然而,當人們禁不住為它嫵媚的花朵發出陣陣驚嘆的時候,卻很少有人知道,它的盛開,也是以絞殺本地土著植物為基礎的。

馬纓丹植株之間可以傳遞化學信息,而這種信息物質會讓本地土著植物難以適應,成為排擠和絞殺其他物種的有力武器。同時它耐貧瘠,對光資源的捕獲能力很強,能很快形成厚密的植被層而減少下層植被光照,阻止覆蓋層下其他植物的生長,消滅其下層植物,這也是馬纓丹下層寸草不生的原因之一。

馬纓丹莖桿具有倒鉤狀短刺,花、葉及未成熟的果實不但有毒,能讓對牲畜和害蟲忌避,還會使人過敏。這是它在原生地避免被騷擾的一種防範措施。由於它外表美麗,觀賞效果極佳,被人為的引入到一個沒有天敵的環境中,便開始了它肆意生長,生態失衡的狀態,這樣,最終還是需要人類自己承擔釀下的惡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