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馬生福(?—1960),回族,新正縣二區(湫頭)九鄉(龍嘴子)人。身材高大魁梧,留著一部長髯,顯得瀟灑飄逸。他富有口才,語言風趣幽默,極有感染力。平日裡,樂於助人,善排解鄉鄰糾紛,在回民中享有較高威望。因對《古蘭經》頗有研究,清光緒三十年(1904)即在本村清真寺開學任阿訇。以後便長期在關中一帶的回民中傳經誦教,漸有名氣。生平
1932年,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工農紅軍陝甘游擊隊來到五頃原、西渠、孟家河等山後村莊宣傳革命,開展民眾工作。馬生福接受了宣傳,思想開始傾向革命。同年4月,陝甘邊革命委員會在寺村塬成立時,龍嘴子村的回民民眾也選代表參加了會議,和漢民一樣行使同等的政治權利。此事使馬生福思想上受到很深觸動,看到了革命的前景和回民的希望。從此每逢禮拜集合,他不僅傳經誦教,也藉機大力宣傳革命思想,教育回族青年積極參加革命。在他的宣傳鼓動下,王世平、王世英等19名青年組織了一支回民游擊隊,走上了革命道路。 馬生福還利用自己的身份參與革命活動,為民族統一戰線做工作。1934年4月,平子游擊隊與耀縣游擊隊配合,在南邑胡同伏擊進犯蘇區的馬鴻逵部一騎兵連,擊斃擊傷7名,俘虜16名。為了瓦解敵人,教育感化士兵,馬生福和蔡登霄受黨組織委託出面聯繫,將死者拉回龍嘴子清真寺,按照伊斯蘭教儀式予以安葬,將全部俘虜負責送往國民黨山河鎮敵團部駐地,以當地伊斯蘭教阿訇的身份說明情況,並宣傳了共產黨的主張。這一工作當即在馬部引起很大反響,不久就有士兵攜槍向紅軍游擊隊投誠。他還以阿訇的身份設計掩護了被敵包圍於龍嘴子清真寺的中共新正縣一區區委書記郭廷藩(解放後任青海省政協副主席)和回民游擊隊隊長馬全德,使他們安全脫險。馬生福為革命事業所做的貢獻,受到中國共產黨組織的高度讚揚。1939年,陝甘寧邊區政府在延安成立了陝甘寧邊區回民抗日救國協會,馬生福被遴選為會長。同年11月,他與林伯渠、李鼎銘等18人被選為陝甘寧邊區第二屆政府委員(任期5年)。同時,還被選為陝甘寧邊區第二屆參議會參議員(任期5年)。1941年,他領弟子王長河、王明芳、馬玉和(解放後任西安市副市長)3人到延安清真寺開學。1945年,因大骨節病復發惡化,行走困難,請假回家,從事地方工作。1957年被任命為平涼地區民委委員。1960年六七月間,因食用苦杏仁為佐料製作的麵條中毒,不治而逝,終年約80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