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轄範圍
全鄉轄10個行政村(馬營、武 上、武下、古家溝、梨樹壩、陰平寨、種樹坪、大佛、徐家山、張家溝),33個合作社,21個自然村,1528戶,6973人(內有草山藏族358人)。耕地面積10322畝,其中水田250畝,水澆地6296畝,旱地3786畝,梯田8184畝,花 椒、核桃等經濟林2018畝,紋黨2859畝,農民人均耕地1.48畝。2001年,全鄉經濟總收入966萬元,其中多種經營收入401萬元,糧食總產238萬公斤,農民人均有糧342公斤,人均純收入1050元。
馬營鄉,因境內有一石馬岩,上有清晰可辯的“石馬跡”,後屯過兵營,而定名馬營。境內地勢呈西高東低,岩石裸露、灌木稀少的荒山荒坡約占40%,高山草坡占20%,雜灌木叢占20%。氣候溫和,四季分明,中路河穿境而過,水源充裕,河谷地區有水澆地,大部分耕地在高半山。糧食作物有玉米、小麥、洋芋和少量水稻。經濟作物主要有紋黨、大黃、黃芪等中藥材和蘋果、花椒、梨。鄉境內香獐較多,雄獐臍部生的麝香,是名貴香料和藥材。
境內有石門溝,坐落在張家溝村,雖沒有九寨溝顯赫的名聲,但卻以其獨特的風采令世人驚嘆叫絕,堪稱天下奇觀。溝深數百米,兩邊峰巒刀劈斧削,宛若天公推開一扇石門,高千仞,最窄處不盈丈,抬眼望一線天。山頂松柏擎天,山腰青藤倒掛,懸泉瀑布飛流直下,匯入溪水,奔涌而出。四季景色各異,美不勝收,凡來此游者,為藏而不露的山野美景競折腰,無不心曠神怡。
農村經濟體制改革以後,湧現出各類專業村、專業戶和個體工商戶。尤以紋黨發展較快, 全鄉1500多戶幾乎家家種有紋黨,徐家山等村最為著名,湧現出11個紋黨專業村,成為全縣紋黨主要產區鄉之一,年產量達14萬多公斤,最高年產值600多萬元,湧現出60多戶紋黨販運戶,跑廣州、深圳、成都等地販運紋黨。梨樹壩村大力發展運輸業和販運紋黨,在中路河一帶頗有聲譽。
近年來,全鄉大力開展科技興農,推廣地摸玉米、洋芋等糧食作物,推廣雜交水稻寬窄行栽培。興修農田水利,改善了梨樹壩、馬營水渠,使千畝良田得到灌溉。全鄉實現了村村通電, 個村建起了廣播電視村村通,7個行政村開通了程控電話。建成橫跨中路河的大佛溝公路橋,修通了徐家山等村公路,擴建了鄉中心衛生院,建成馬營國小義教工程教學大樓。
經濟建設
馬營鄉上一屆黨委和政府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全鄉農村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中都取得很的成績。一是大搞農田水利基本建設,糧食產量和農民收入逐年增加。澆築了馬營東風水渠、梨樹壩煙筒溝集水節灌、陰平村亂水灣渠總計5500米,保證了有效灌溉面積3200畝。二是退耕還林試點工作順利,全鄉退耕還林350畝,荒山造林1500畝,並兌現了糧款。三是計畫生育工作步入了正規化、科學化的管理軌道。四是全面完成了農業各項稅收任務。五是加大了教育投入,恢復馬營國小附設國中,建起教學大樓,添置課桌凳300套。六是認真做好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廣泛宣傳法律知識,三年來調解民事糾紛100多起。七是狠抓基礎設施建設,積極為民眾辦實事。1、建成大佛大橋,解決了大佛溝、張家溝、徐家山等3個行政村2000多人過河難的問題。2、修通了從大佛溝到張家溝長10公里的鄉村公路,方便了當地民眾的生產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