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在文革時期由於國家破四舊,再次期間有很多古民宅建築被毀。
1912年馬村就作為一個行政村馬村鄉政府,1961年改公社,1984年在改鄉政府一直延續到1996年;回響國家號召行政區域大合併,1996年歸入柳園鎮行政管屬!
地理環境
馬村位於河北省的最南部,地處河北、河南兩省的接壤處。距離巍峨險峻的太行山42.3公里,置身於一望無際的華北平原。東經114°65′′、北緯35°12′至36°15′,地處晉、冀、豫三省交匯處,北隔臨漳縣政府相望,東與濮陽市毗鄰,南與安陽縣呂村鎮湘河店接壤。
行政區劃
原馬村鄉政府直轄區的自然行政村樊營、李營、胡營、賀營、申家海、老田村、馬村、東馮、西馮、申村、小張莊、南趙村、彭廟、尚莊、劉廣營、新營
建築風格
村內先保存的一些上世紀七八十年的的居民住宅照片,依稀可以看到北方獨有的建築風格
這裡的建築風格很獨特,無論什麼年代的家院,人們非常重視門樓的設計:
年輕人喜歡住在臨街的地方,所以村子一直在不斷的外擴,幾乎年輕人都住在村邊寬闊的馬路旁邊;新的建築基本都是二層小樓外立面全是白色瓷磚,門樓高達4.5米寬而高的大鐵門加上門頭上磁畫的精美修飾,在綠樹 藍天下襯托的跟外美麗!
經濟發展
2015年,馬村生產總值完成0.28億元,同比2014年增長13%;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0.04億元,同比2014年增長27.5%;財政收入完成0.03億元,同比2007年增長8.1%;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4934元,同比2014年增長8.8%;全寸萬元GDP能耗同比2014年下降5.25%;城鄉居民存款餘額達到0.62億元,同比2014年增長21%。
2013年,臨漳縣耕地面積1500畝。主要農作物有小麥、玉米、棉花、穀子、大豆、甘薯、花生等。2012年糧食種植面積1600畝,總產量1100噸。蔬菜種植面積120畝。林果面積300畝。2014年全縣農業產業化經營率達到48.9%,同比提高12.5個百分點。
民俗文化
馬村廟會
嚴格的說馬村並沒有自己的廟會,因為每年的農曆二月初八都是和河南安陽縣湘河店共用一個面會,直到1997年村里幾個主要的四路人(四路人,當地方言意思是有頭有臉德高望重的人)組織重新起會,也就是在同年的二月初八定位自己的集市廟會。當時的組織者主要成員有:馬憲法 馬忠獻 馬計順 馬海順 馬合法 馬寶軍 馬聞延等一些人士共同推動成立了馬村集,以為以後村的經濟發展做出了很大貢獻!
廟會集市
馬村集集市上的布局是這樣的。前街分東西兩部分,其中都側上物品最為豐富,東側有超市門店、 服裝鞋子、化妝品、生活日用品、理髮店;西側有蛋類、雞、鴨、鵝和飼料、柴草、秧苗出售。后街上則賣布匹、家電、兒童玩具、影樓。凍街有床蓆,生肉、調料、水果和蔬菜。靠近東北角十字路口有大籠包子、羊肉湯、丸子湯、胡辣湯、燒餅、等好吃的;東街南端木工廠一帶有 棉花站、糧食和騾馬牛羊豬等牲畜交易還有專門來玩雜耍的、玩魔術的、耍猴的,他們表演完周圍的看客會往他們藝人的小銅盆里丟上幾枚硬幣。周圍方圓二三百里的物品都能在集上買到。
特色小吃餄餎面
餄餎面,古稱"河漏",又稱"活絡".為北方及西北地區風行的麵食,歷史悠久,早在1400多年前,先人就用牛角鑽6-7個小孔,孔如粗麻線大小,麵糊放入牛角內,落入沸水鍋中煮成麵條.
傳說,清朝康熙年間,康熙皇帝指專人對全國風味小吃進行統計上報,而"河漏"也被作為其中一種上報朝廷.一天,康熙尋吃名吃時,看到“河漏”,因其名字古怪而引起注意,隨命人做好食之。吃後對其獨特的風味讚不絕口。
但因名字“河漏”之諧間與治理河道不協調,心中不快,揮筆把“河漏”改為“餄餎”
把和好的蕎麥麵、高粱面(現多用小麥面)放在餄餎床子裡,並坐在槓桿上直接把面擠軋成長條在鍋里煮著吃,這種傳統獨特的飲食製作方式,不知從何時一直延續,成為中國北方地區獨特的風味名吃
我們村的這個餄餎面和西北一帶的製作手法類同但是吃飯和原材料的調味截然不同!再本地每年的廟會上總會去吃上一碗熱騰騰或是涼爽的餄餎面
姓氏
馬村有很多姓氏:馬、王、李、張、王、武、龐、榮、郭、劉、趙、陳、楊、程、田、崔、朱、高、常、申等其中馬氏最多。
交通
馬村-柳元-臨漳縣-邯鄲的公車多輛車次每天上3班車
馬村-前屯村-魏縣-北京十里河站 每天早上發車
馬村-呂村-安陽縣-安陽市 每天早上發車
周邊旅遊
毛澤東銅像紀念廣場
第二座、北方毛澤東銅像廣場正式落成。另一座銅像位於湖南韶山。毛主席女兒李訥、女婿王景清、侄女毛小青,毛主席身邊工作人員陳振焱將軍、吳連登、李志芬等出席銅像廣場揭像活動。該銅像廣場建成後,將迎接北方毛氏宗親前來進行對接,並將連線本市雞澤縣的毛遂故里、毛萇、毛亨的祖籍地和生長地並熱忱歡迎毛氏後人前來臨漳、雞澤兩地對接,並將生成中華毛氏宗親的文化產業鏈(靳麗革編審)
乘坐去往縣城公交或腳踏車都可以到達全程1.5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