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介紹
馬宏敏,北京首大耳鼻喉醫院耳科主任。醫學博士、博士後。擅長耳鳴、耳聾、中耳炎等病症的診治,能完成眾多疑難手術。2006年到瑞典卡羅琳斯卡醫學院做博士後研究,研究的課題是:“幹細胞移植治療耳聾”。2011年底供職並學習於北京同仁醫院。參與完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3項,支持完成全軍“九五”重點課題1項。在國外的學習和生活經歷,讓馬宏敏感受到了不一樣的民族氛圍。他幽默地說:“當地的人們很守秩序,你可以看到野兔遍地跑,小松鼠歡快地竄來竄去,野鹿在貧民區‘溜達’,人人遵守交通規則,這些都是值得我們借鑑的。他們的嚴謹不僅體現在生活上,也決定了他們在科研上的成就。”
人物時事
首大醫院關愛聽力障礙患者公益活動
在第21個國際殘疾人日來臨之際,由中國出生缺陷干預救助基金會、北京康復醫學會主辦,北京首大耳鼻喉醫院、美爾斯通國際聾人俱樂部、平谷區特教中心承辦的“大愛沿承 傾聽未來”關愛聽力障礙者大型公益活動在北京首大耳鼻喉醫院啟動。主辦方通過一系列活動,幫助失聰兒童走出寂靜世界。
首大耳鼻喉醫院住院部主任馬宏敏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道:“對於兒童聽力障礙,家長要掌握一些早期識別的方法,做到早發現、早治療。如果錯過最佳語言時期,即使配戴了助聽器或者人工耳蝸,也難以恢復語言能力。”
參加中西醫研討會
2012年6月10日,備受全國患者關注的“全國中西醫臨床科研與診療學術報告會”在衛生部隆重召開。中央電視台、北京電視台、人民日報、健康報、中國中醫藥報、中國青年報、北京晚報、央視網、人民網、新浪網、搜狐網等30多家電視、平面、網路權威媒體共同見證這一盛會的召開。北京首大耳鼻喉醫院馬宏敏等專家受邀出席了本次會議,並與參會的衛生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等領導進行了親切的交談。參會領導給予了我院充分的肯定與鼓勵。
本次大會由中華中醫藥學會主辦,《世界中西醫結合》雜誌社協辦,中華中醫藥學會李俊德秘書長主持了這次會議。衛生部原副部長孫隆椿,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副局長吳剛,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原副局長、中國中醫藥協會會長房書亭、中華中醫藥學會副會長謝陽穀等領導出席大會並作了講話。中國中醫科學院教授杜傑慧以及我國30多家醫院的著名專科醫師、專家、學者約400餘人參加大會,大會共同探討新技術的推廣套用和我國醫療事業的防治大計。
關愛耳鼻喉 首大社區送健康
2012年10月24日,北京首大耳鼻喉醫院在方莊體育公園舉辦了一場免費健康普及公益活動,耳科主任馬宏敏、鼻科副主任盛發軍率領醫護人員到社區為老百姓講解耳鼻喉疾病常識,把關愛切實惠及社區居民。
北京首大耳鼻喉醫院資深專家馬宏敏、盛發軍耐心為市民解答耳鼻喉相關疑問。本次活動引起了廣大市民的熱烈回響和踴躍參與。據了解,前來諮詢的患者都是耳鼻喉疾病的“老病號”,他們紛紛表示這樣的活動讓他們看到了康復的希望。
主要經歷
1990年 第三軍醫大學本科畢業
1993年 第四軍醫大學攻讀碩士研究生
1996年 白求恩國際和平醫院從事耳鼻咽喉和頭頸外科工作
2003年 獲得第四軍醫大學博士學位
2004年 瑞典斯德哥爾摩卡羅林斯卡醫學院博士後研究
2006年 北大國際醫院
2011年 北京同仁醫院
2012年 北京首大耳鼻喉醫院
科研項目
參與完成面神經損傷與再生機制實驗研究,頭頸部腫瘤臨床與基礎研究,神經幹細胞耳蝸移植實驗研究等耳鼻咽喉頭頸外科臨床套用和基礎研究。參與完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3項,支持完成全軍“九五”重點課題1項。
向卡羅林斯卡進發
馬宏敏2006年到卡羅林斯卡醫學院做博士後研究,在那裡,他感受到了不一樣的科研氛圍。
外國學者和中國學者有很大的區別,馬宏敏說:“他們很嚴謹,做事很認真,很死板,做實驗的時候會嚴格按照指導、規範去做。例如給松鼠打藥,每千克體重是1.5毫克,他們一點都不會多打或者少打。他們可以把研究做得很深入、很細緻,所以他們出科研成果,得諾貝爾獎。”
《自然》上曾經發表過這樣一篇文章:以什麼角度打水漂打得最準,打得最漂亮最多。這就是另類研究,也許你覺得很可笑,但我們不得不承認他的思想很解放,很自由,他能想到別人想不到的,也許還能激發相關研究者的思維。科研需要開放性思維,諾貝爾獎鼓勵創新,一味地追隨性重複研究只能讓我們原地踏步,從而拒絕於諾貝爾獎的門外。
瑞典卡羅林斯卡醫學院是諾貝爾醫學獎和生理學獎的評審地和誕生地,每年的諾貝爾醫學獎獲得者都會在斯德哥爾摩的市政廳領獎,然後在卡羅林斯卡醫學院諾貝爾廳做演講報告。馬宏敏感慨地說:“中國在醫學研究方面也有自己的優勢,相信中國人的名字也能載入諾貝爾獎的歷史名冊,在卡羅林斯卡醫學院的報告廳也會看到中國人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