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子仁[10]

馬子仁(1900——1971),曾用名馬忠,回族,山西大同人。著名愛國民主人士,教育界名流,社會賢達,20世紀大同少數民族代表人士。馬子仁在港修讀時裝設計,因熱愛形象指導行業,畢業後即跟隨名師學藝,參與過不少藝人之形象指導。

影視角色馬子仁

角色資料

性別:男

年齡:24

職業:形象指導助理

性格:友善開明,正直樂觀,熱愛浪漫,對形象設計有濃厚興趣和天份,有品味,懂得享受生活。充滿自信,對自己熱愛的事全情投入,是一個有理想、堅持原則及理念的年輕人,不過偶爾亦會因衝動而誤大事。

背景:

十七年前,子仁七歲時,生父馬健交通意外離世,未幾生母又離家而去,幸得二叔馬強、二嬸麗嫦照料,子仁重拾一個正常家庭,幸福地成長。子仁對馬強、麗嫦,視如親生父母,無所不談,與妹子妮感情亦佳,兄妹雖則常因小事爭吵,但到最後都會作出讓步。

遭遇:

子仁因工作所需,要放開自己,並緊貼潮流,故此經常打扮前衛。在時興中性打扮的日子裡,子仁一度被家人誤會其性取向,鬧出不少笑話。子仁自覺已累積了不少經驗,亦正等候時機,尋找工作上的新機遇,希望有天在形象指導界闖出名堂。

出處:《愛·回家》

演員:羅天宇

愛國民主人士馬子仁

馬子仁馬子仁

他出生於大同城內一個貧苦的少數民族家

庭。兒時家貧如洗,兄妹六人他居長,家庭生活極為窘困。於是小小年紀就沿街竄巷送牛奶,後又給鐵匠爐幫火。因其自幼聰慧,從不懼命運捉弄,常懷揣借來課本,走到那裡求教到那裡,邊幹活、邊自學,硬是啃完了初小四個年級的課程。16歲時,立志求學的志向愈加堅定,在其外公及眾親屬的資助下終如願以償,進入蘭池“工徒高小”讀書。兩年後,適值山西省立第三師範招生,他以優異成績考入省立三師第六班師範科。他非常珍惜這來之不易的讀書機會,貪婪地吸允著知識的養分,語數外、音美體等15門課程樣樣在前。此外他還經常翻閱課外讀物,學習新知,不斷開闊眼界,充實自己。1923年師範畢業後,因生活所迫再無力進入大學深造,從此獻身教育事業。先後受聘在大同縣立第三高小、綏遠省歸綏縣(呼和浩特)回部國小、大同區立第一兩級國小當教員。1929年2月至1949年5月,歷任大同區立第三兩級國小、綏遠歸綏縣回部國小校長,大同縣立女子高級國小教員,大同師範附屬國小主任,大同縣立下寺國小教導主任等職。在長達26載的教育生涯中,兢兢業業、任勞任怨,特別是在其擔任學校領導期間,狠抓師資隊伍建設,嚴把教學質量大關,注重學生品德培養,突出愛國主題,社會聲譽極佳。於是馮占奎、管彥、李嘉英等一大批優秀學子紛紛慕名而至到這裡加盟,願為振興祖國教育事業竭盡所學,奉獻才智。他的學生中也多有佼佼者湧現,其中趙耿忠、趙一德、麻振華、馬升、馬文義、麻芳、馬向東等,有的成長為著名專家學者,有的後來是社會知名人士。

1949年5月1日大同和平解放,5月2日他懷著無比激動的心情,換上新衣,帶領全校師生手摯彩旗早早來到指定地點迎候人民解放軍入城。當看到解放軍軍風整齊、紀律嚴明,令他興奮不已,回到家裡滿懷深情地跟老伴孩子們講:“今後我們就過上安穩日子啦!回想國民黨統治時期你們跟著我挨餓受凍,生活苦不堪言,那個年代已一去不復返了……。從那時起,他便以更加飽滿的愛國熱情,積極投身到熱火朝天的建設社會主義新大同的偉業中,他充分利用自己的社會聲望,溝通民族感情,協調民族關係,促進民族融合,增進各族人民大團結,使黨的民族宗教政策深入人心。期間,他熱忱幫助回族青年進京求學;介紹回族青年參加革命工作;積極建議黨和政府減免回族困難職工子女學雜費等。號召回族民眾爭做愛國愛教、團結進步的建設者。同年6月9日,他作為教育界知名人士,少數民族代表,被邀請參加大同市各界人民代表會籌委會,還當選為首屆大同市各界人民代表會副主席,9月參加中蘇友協察哈爾分會雁北大同市總支籌委會的組建工作,先後被推選為籌委會幹事、總支會理事。1949年12月8日,他主持了首屆大同市各界人民代表會議第8次會議。在這次會議上,通過了“大同市轄區土改辦法草案”、“回響中央人民政府發行人民勝利折實公債”及“成立察哈爾省大同市各界人民代表會議協商委員會”等四項重要議題。會議期間他被推舉為協商委員會駐會委員。1950年10月1日他作為大同市少數民族代表,與在京出席全國勞模代表會的馬六孩一同被邀參加國慶二周年慶典及盛大閱兵活動,幸福地見到了敬愛的領袖毛澤東主席和朱德總司令。第二天毛主席、周總理等中央首長專程在中南海懷仁堂召見各地少數民族代表,並與大家一起合影留念。毛主席囑咐代表們多在北京走走看看、多住幾日,還親自送給每位代表一人一套呢子制服。領袖的關懷,令他終身難忘,回同後見人便夸,一時成為雲中佳話。

1951年4月大同市第三屆各界人民代表會議隆重召開,會上他當選為協商委員會秘書長。期間,他認真組織委員學習、視察、調研,反映委員們提出的意見和建議,按時召開例會,廣泛聯繫各方面人士,宣傳和貫徹黨的方針政策,理順關係、增進團結,加強自我教育和自我改造,搞好黨內外合作共事,切實履行人民政協的政治協商、民主監督的職能,為建設新中國獻計獻策。同年12月他回響政協全國委員會號召,和市工商聯主委郭岐山先生一道參加了中央土改工作團江西分團,同赴中南區參加土地改革,幫助江西樂安縣的農民完成土改。返晉後在山西省政協政治學校學習4個月。通過學習和鍛鍊,自身素質和政治理論水平都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1951年6月至1965年10月他連任一至六屆市政府委員。在市政協工作的幾年間,他所提交的提案《關於本市四隅中心區設立碳場以方便居民用煤》、《應取締街頭封建迷信算命攤》、《提請遷移西門外刑場案》、《嚴懲小偷扒手案》等,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曾起到過積極的作用。1955年他被推選為參加全國政協二屆二次會議的特邀代表,在京參加了全國政協會議,並於翌年4月在政協大同市一屆二次會議上作了傳達。1956年3月起連任政協山西省一至三屆委員會委員。

1955年2月大同市公用事業管理局成立,他任局長。期間,在市委、市人委的正確領導下,興辦園林綠化、城市交通、公汽營運等建設項目,成效顯著。1957年5月起任大同市人民委員會副秘書長兼市選舉委員會委員,參與了本市施政方針及相關法規的制訂與貫徹。1961年8月,組織上派他接替故去的吳筱山先生,擔任解放後大同市第二任文史館館長。搞文史工作他雖不是行家,但他深諳文史工作的作用及意義。對於存史修志這件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大事,必須以唯物主義觀點實事求是嚴格嚴謹地考證、記述,絕不能譁眾取寵,故作驚人之筆。任期內他牢記周恩來總理關於徵集文史資料方向要對,要存真,要實事求是的有關教導,恪盡職守,詳細擬定研究計畫、制定徵集方案,堅持以為社會主義建設事業服務的宗旨,以整理舊志、編纂新志,研究方誌學為前提,與文史館全體同仁,接辦吳先生未盡之事業,認真研究大同的歷史發展狀況,先後主持了《大同史話》及《大同煤礦史》的起草和編撰;校對和整理了《民國大同縣誌稿》及相關原始調查材料;徵集了辛亥革命以來的重要文獻、回憶文章及口述材料以及建國以來的部分檔案。

1959年,大同回教界成立“大同市伊斯蘭教民主管理委員會”,他和白世鎮、閃月昕、郭維誠、費世經、馬永安、王才、白連山等10人被推選為管委會委員。他們集思廣益 齊心協力辦好清真寺事務,團結帶領廣大穆斯林民眾,在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指引下,沿著社會主義道路闊步前進。2000年中華書局出版《大同市志》李大宏 李大鈞\文,著作權所有,不得轉載,違者必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