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回台村

馬回台村

馬回台村,隸屬於河北省衡水市武邑縣韓莊鎮,位於今武邑縣東北角處,南鄰阜城縣,北鄰武強縣劉五門村,東、北與滄州地區接壤。是遠近聞名的生態文明大村,有5000多人。

名稱由來

(縣誌記載)

之所以取名馬回台,這裡面還有一段很感人的故事呢!

在距今兩千多年前的春秋戰國時期,大小一百多個諸侯國相互征伐,不斷兼併。當時立都於今山東臨淄一帶的齊國比較強大,成為北方霸主。齊之西鄰,即為魯國,今之武邑馬回台一帶屬之。

公元前659年,魯國年僅9歲的國君閔公遇刺被害,眾卿議定迎立公子申繼位。這時,齊國國君齊桓公與眾卿商議:“今魯國無君,取之如何?”一上卿進言道,貿然進兵不可,可派一大將到魯國,見機行事。齊桓公派上卿高傒率甲士三千去魯國,囑之曰:“可扶扶之,可並並之。”

高傒領命率甲士進入魯國境內。一天,忽然看見前面路上,一農婦懷抱一個小孩,手裡還領著一個小孩急急奔走,高傒率隊緊隨其後。那婦人見追兵臨近慌忙放下懷抱之子,抱起所牽之子向前逃去。高傒看在眼裡感到奇怪,於是,齊將率士卒繼續向前追上那婦人,問道:“你抱的孩子是誰?棄在地上的孩子又是誰?從實講來!”那婦人憤憤道:“所抱乃兄之子,所棄乃親生子。我無力攜抱兩個孩子,只得棄兒抱侄,有什麼不對嗎?”齊將更加疑惑地問:“既然那個小孩是你的親骨肉,你怎么捨棄親兒而救兄弟之子呢?”婦人答曰:“救護自己之子是母子之愛,是私愛,而救護兄弟之子則是仁義之愛,是公義。如果違背公義只求私愛即使保住了親兒子卻失去了公義,那將來我怎么面見兄弟?面見鄰里?做此不仁不義之事,即使身邊有親子在,也會自責不安而羞愧終生的。”高傒聞言深受感動,喟然嘆曰:“魯國,仁義之邦,不可辱,更不可攻伐也!”遂下令紮營,停止前進。數日後,見魯國君臣和睦民心安定,即率隊回齊。

公子申繼位稱魯僖公,並立即封舍子救侄的農婦為“義姑”,還建立義姑台一座,以示褒獎。後來,人們在此建村,起名“馬回頭”,以紀念義姑義退齊兵之事,後更名為“馬回台”,今被村民簡稱“馬台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