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拼音題名:ma lie zhu yi 、 mao ze dong si xiang 、 deng xiao ping li lun ji ben wen ti gan bu du benISBN:7-219-04388-0
責任者:張月泉主編
出版者:廣西人民出版社
出版地:南寧
出版時間:2001
中圖分類號:A8
附註:黨校系統幹部培訓教材新體系
摘要
本書吸取了近年來學術界研究的優秀成果,將全書分為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基本問題三部分進行闡述。章節目錄
目錄緒論 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是一脈相承的科學體系
一 馬克思主義的創立
(一) 馬克思主義創立的歷史條件
(二) 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內容
(三) 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特徵
二 馬克思主義的發展
(一) 馬克思主義的開放性
(二) 馬克思主義發展的階段性
(三) 馬克思主義發展中的歷史課題
三 馬克思主義發展中的一脈相承
(一) 馬克思主義發展中的承前與啟後
(二) 馬克思主義發展中的“源”與“流”
(三) 馬克思主義發展中的堅持與創新
上篇 馬列主義基本問題
第一章 歷史唯物主義基本問題
一 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
(一) 歷史觀的基本問題
(二) 人們的社會存在決定人們的意識
(三) 人類社會是不斷發展的
二 社會生產力是人類全部歷史的基礎
(一) 人類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礎
(二) 人類社會的基本矛盾
(三) 人類社會發展的基本規律
三 階級鬥爭是階級社會發展的直接動力
(一) 階級的產生和消滅
(二) 階級鬥爭在社會發展中的作用
(三) 國家的起源、本質和職能
(四) 社會進化和社會革命在社會發展中的作用
四 人民民眾是歷史的創造者
(一) 人民民眾在社會歷史發展過程中的作用
(二) 傑出人物在歷史上的作用
第二章 剩餘價值學說基本問題
一 剩餘價值論的基石——勞動價值論
(一) 商品的兩個因素
(二) 勞動的二重性
二 剩餘價值產生的秘密
(一) 勞動力成為商品是剩餘價值生產的基本條件
(二) 剩餘價值的生產過程
(三) 剩餘價值生產的兩種基本方法
(四) 生產自動化條件下的剩餘價值源泉
三 剩餘價值的實現和分配
(一) 剩餘價值的實現
(二) 剩餘價值的分配
四 剩餘價值再生產
(一) 資本積累的源泉、動力及基本方式
(二) 資本積累的社會後果
(三) 資本主義積累的歷史趨勢
第三章 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問題
一 科學社會主義的科學內涵和理論特性
(一) 科學社會主義的階級性
(二) 科學社會主義的科學性
(三) 科學社會主義的創新性
二 社會主義代替資本主義的歷史必然性
(一) 資本主義的歷史過渡性
(二) 資本主義滅亡的必然性
(三) 無產階級的歷史使命
(四) 當代資本主義的歷史命運
三 社會主義代替資本主義並走向共產主義的基本規律
(一) 無產階級必須通過自己的政黨掌握國家政權
(二) 從資本主義到社會主義必然經歷一個過渡時期
(三) 實現共產主義的根本任務是發展生產力
(四) 共產主義的本質和基本特徵
第四章 帝國主義時代與無產階級革命的新課題
一 列寧的帝國主義論
(一) 帝國主義的形成及其基本特徵
(二) 帝國主義的歷史地位和無產階級革命形勢
(三) 無產階級革命的新課題
二 列寧的無產階級革命理論和實踐
(一) 帝國主義發展的不平衡性
(二) 從“同時勝利論”到“首先勝利論”
(三) 經濟落後國家率先實現社會主義革命的理論
(四) 十月革命的偉大實踐
三 列寧的無產階級專政理論
(一) 無產階級專政的歷史必然性
(二) 無產階級專政的實質和任務
四 在批判機會主義中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
(一) 機會主義是馬克思主義的主要敵人
(二) 列寧同機會主義的鬥爭
第五章 蘇聯建設社會主義的探索
一 蘇聯建設社會主義的開創性和艱難性
(一) 嚴峻的國內形勢和險惡的國際環境
(二) 經濟文化落後和雙重歷史任務
二 列寧領導的社會主義建設的實踐和構想
(一) 新經濟政策的基本內容和實質
(二) 一國建設社會主義的構想
(三) 對工人階級執政黨建設的探索
三 史達林領導的社會主義建設的實踐和探索
(一) 迅速實現國家工業化的道路
(二) 蘇聯社會主義模式的形成及特點
(三) 蘇聯社會主義終結的基本原因和教訓
中篇 毛澤東思想基本問題
第六章 毛澤東思想的科學體系與歷史地位
一 毛澤東思想的科學涵義
(一) 毛澤東思想的科學涵義
(二) 毛澤東思想的形成和發展
二 毛澤東思想的科學體系
(一) 毛澤東思想的基本內容
(二) 毛澤東思想活的靈魂
三 毛澤東思想的歷史地位
(一) 毛澤東思想是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的產物
(二) 毛澤東思想是奪取中國革命勝利的理論武器
(三) 毛澤東思想是創立社會主義制度和堅持社會主義道路的理論基礎
(四) 毛澤東思想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的思想淵源
(五) 毛澤東思想是中華民族團結振興的精神支柱
第七章 新民主主義革命基本理論
一 近代中國社會的性質和中國革命的性質
(一) 近代中國社會的性質
(二) 中國革命的性質
二 新民主主義革命的任務
(一) 推翻帝國主義的壓迫
(二) 推翻封建主義的統治
(三) 推翻官僚資本主義的統治
三 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動力
(一) 革命的領導階級
(二) 革命的主力軍
(三) 革命中的民族資產階級
四 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道路
(一) 有中國特色革命道路的開闢
(二) 中國革命勝利的必由之路
(三) 對馬列主義革命理論的創造性發展
五 中國革命勝利的“三大法寶”
(一) 統一戰線
(二) 武裝鬥爭
(三) 黨的建設
第八章 社會主義改造理論和社會主義建設的探索
一 從新民主主義到社會主義的歷史必然性
(一) 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後的基本國情
(二) 社會主義改造是鞏固革命勝利成果的需要
(三) 社會主義改造是實現國家工業化的需要
(四) 社會主義改造的有利條件
二 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改造的基本理論
(一) 過渡時期總路線是社會主義改造理論的集中體現
(二) 農業、手工業的社會主義改造理論
(三) 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理論
(四) 社會改造與人的改造相結合的理論
三 社會主義建設初期的艱苦探索
(一) 對社會主義社會矛盾的認識成果
(二) 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探索
(三) 社會主義政治、文化建設的探索
(四) 獨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提出
下篇 鄧小平理論基本問題
第九章 鄧小平理論的歷史地位與科學體系
一 鄧小平理論的形成和發展
(一) 鄧小平理論形成的歷史條件
(二) 鄧小平理論形成的思想前提
(三) 鄧小平理論的發展過程
二 鄧小平理論的歷史地位
(一) 鄧小平理論在社會主義運動史中的地位
(二) 鄧小平理論在中華民族振興史中的地位
(三) 鄧小平理論在中國共產黨歷史中的地位
(四) 鄧小平理論的時代特徵與民族特色
(五) 鄧小平理論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發展的新階段
三 鄧小平理論的科學體系
(一) 鄧小平理論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科學體系
(二) 鄧小平理論的基本內容及其內在聯繫
(三) 完整準確地把握鄧小平理論的科學體系
第十章 鄧小平理論的主題
一 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一) 只有社會主義能夠發展中國
(二) 走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
(三) 根本問題是“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
二 關於什麼是社會主義
(一) 對社會主義是一個不斷再認識的過程
(二) 鄧小平的社會主義本質論
(三) 鄧小平的社會主義本質論的基本特點
三 關於怎樣建設社會主義
(一) 從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實際出發
(二) 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不動搖
(三) 堅持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全面建設社會主義
第十一章 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經濟
一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的基本特徵
(一)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經濟制度
(二)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經濟運行模式
(三)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經濟分配製度
二 中國經濟發展戰略
(一) 發展是解決中國所有問題的關鍵
(二) “三步走”的戰略目標
(三) 不斷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三 中國經濟發展的動力
(一) 通過改革不斷解放和發展生產力
(二) 貫徹科教興國戰略
(三) 最佳化產業結構,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
第十二章 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政治
一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政治制度
(一) 人民民主專政
(二) 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三) 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
(四) 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二 保證人民當家作主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的核心
(一) 沒有人民民主就沒有社會主義制度
(二) 沒有人民民主就沒有社會主義現代化
(三) 沒有人民民主就沒有國家的長治久安
(四) 社會主義民主是建設社會主義的根本目標
三 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
(一) 依法治國是廣大人民民眾當家作主的根本途徑
(二) 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是中國政治發展的基本目標
(三) 深化改革,健全和完善社會主義政治體制
第十三章 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文化
一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內容和戰略地位
(一)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科學內涵和基本內容
(二)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戰略地位
二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基本要求
(一) 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為指導
(二) 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方向和“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
(三) 繼承和發揚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借鑑和吸收世界文化優秀成果
三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指導思想
(一) 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指導思想
(二) 正確處理重在建設與抵制各種消極影響的相互關係
(三) 正確處理主鏇律與多樣化的關係
第十四章 實現祖國統一維護世界和平
一 現代化進程與祖國統一、世界和平的關係
(一) 祖國統一是實現現代化的重要條件和任務
(二) 世界和平是實現現代化的外部條件
二 “一國兩制”和平統一祖國的構想
(一) “一國兩制”是實現祖國統一長期探索的結果
(二) “一國兩制”是實現祖國統一大業的最佳選擇
(三) “一國兩制”的成功實踐
三 維護世界和平是中國的一項重要任務
(一) 中國在維護世界和平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 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三) 大力發展對外關係
(四) 為建立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而奮鬥
第十五章 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關鍵在於黨
一 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與堅持黨的領導
(一) 現代化建設必須堅持黨的領導
(二) 堅持黨的領導必須改善黨的領導
(三) 增強黨的凝聚力根本問題是改善黨的狀況
二 實施新時期黨的建設偉大工程
(一) 面向21世紀黨的建設總目標
(二) 新時期黨的建設的基本任務
(三) 新時期黨的建設的創造性探索
三 “三個代表”是面向21世紀黨的建設的偉大綱領
(一) “三個代表”的基本要求
(二) “三個代表”是立黨之本
(三) “三個代表”是對馬克思主義建黨學說的創造性發展
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