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奎安

馬克·奎安

馬克·奎安1964年出生在倫敦。1985年畢業於劍橋大學羅賓森學院。如今,他在倫敦生活和創作。

創作

奎安主要通過雕塑作品來塑造人形,用材廣泛,有大理石,血液,冰,玻璃,金屬,或化學合成物。他對生物結構的易變性很感興趣,有時用花作素材,保存在冷凍的矽樹脂里,使其長時間開放。從概念的層面來講,他的作品研究的是形式與內容,或說內在與外在的聯繫,尤其是關於身體方面的。

“自我”[Self, 1991]是奎安最著名的作品之一。他抽取了幾品脫自己的血液,冷凍後做成自己的頭部模型,放置在製冷箱裡保存和展出。這裡,奎安重新闡釋了一種藝術化的自我肖像手法,選擇以一種真正形式化和生理的方式來表現自己。他好像將這一傳統手法運用到死亡面具,即死人的面部模型的製作當中。

在“紅梅精神崩潰”[Raspberry Nervous Breakdown, 1997]這個作品裡,藝術家試圖通過令人膛目的肖像作品,說出內心深處的感覺,運用雕塑語言表現一種增強了的的情感效果。作品使用紅梅的色彩,使人聯想到血或體內其他液體,從而讓人注意到精神狀態和生理狀態之間的一種聯繫。

1999年,奎安開始創作一系列主題為身體殘疾的大理石雕塑,表現的是這種傳統上與理想之美聯繫在一起的媒介,也可以被用來讚美具有身體缺陷的群體。該想法被運用到“懷孕的艾莉森·拉帕”[Alison Lapper Pregnant, 2005]這一作品之中。這件大理石雕塑作品,是奎安為一位懷孕的殘疾藝術家朋友創作的。它在倫敦的特拉法爾加廣場的第四根柱基上展出了18個月之久。廣場是為紀念1805年英國海軍在特拉法爾加的勝利而命名的。奎安的這一作品,遠離雕塑的傳統概念---那些紀念男性英雄和帝國勝利的題材,歌頌的是女性的偉大與身體的殘疾。所以,拉帕的殘疾使人們重新認識到廣場中心所頌揚的雕像人物,即率領海軍獲得勝利的著名將領—納爾遜勳爵的殘疾。奎安的這件雕塑作品也提醒我們女性的偉大所在,特別是她們孕育生命的勇氣。

奎安一向對藝術的表達和科學知識之間的聯繫,或者從精神到肉體的關係很感興趣,他也因自己創作的DNA肖像作品而著名,比如:“約翰·薩爾思頓爵士:基因組肖像”[Sir John Sulston: A Genomic Portrait, 2000],這個作品展示了這位著名的科學家的DNA圖,即他的詳細的基因結構。作品完全是概念化的:這是最為真實的肖像---通過這個DNA作品,你可以追述作品原型的整個生理歷史。

“天真科學”[Innoscience,2004]表現的是藝術家的小兒子。乍一看,這個作品由潔白的大理石做成,具有他早期作品的特徵。但實際上它完全是用一種奶的替代品和蠟做成的。所用的這種奶的替代品曾經是兒子出生後不久,由於對牛奶過敏,而選用的一種飲用奶。作品中嬰兒的睡姿看起來安靜而舒適,不過卻被不適宜地放在畫廊冰冷並且生硬的地板上。奎安通過選用奶的替代品---這一使兒子生存下去的物質---創作兒子的模型,表達了人類生命的脆弱以及我們為了生存而對科學知識先進成果的依賴。

精選個展

泰特美術館,倫敦,1995年;漢諾瓦藝術協會,1999年;Fondazione Prada文化藝術基金, 米蘭,2000年;利物浦泰特美術館,2002年;愛爾蘭當代藝術館,2004年;現代藝術館,羅馬,2006年;羅寧格藝術館, 2006年,羅寧格。奎安也參加了很多重要的群展,如:“英國青年藝術家II”, 薩奇收藏展,倫敦,1993年;“感覺:薩奇收藏的英國青年藝術家作品”,倫敦,柏林和紐約,1997-99年;第50屆威尼斯雙年展,2003年;光州雙年展,2004年。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