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馬來亞豪豬身體強壯,體長63-72厘米,尾長8-14厘米,體重0.7-2.4千克。頭部的形狀有點像兔子,但耳朵很小,聽覺和視覺都不很靈敏。尾極短,6-11厘米,隱藏在棘刺的下面;體側和胸部有扁平的棘刺。身體後1/4和尾上的刺史圓棘刺。鼻骨寬長,長於顱全長的30%。鼻骨後部比前頜骨後緣長15厘米;眶前窩和顳窩幾乎大小相等,臼齒部分的齒根。上門齒略微彎曲,而且垂直向下,下門齒露出的部分極長,具有1對前臼齒。腿較長,前足和後足上都具有5趾,腳底下較為平滑。
全身呈黑色或黑褐色,通常情況下,後頸有長而粗的毛髮,頭部和頸部有細長、直生而向後彎曲的鬃毛,可以豎立成為一個波峰。身體的前半部分是深褐色至黑色,背部、臀部和尾部都生有粗而直的黑棕色和白色相間紡捶形棘刺,這些刺中間是空的,由體毛特化而成,容易脫落,有的尖端還生有倒向的鉤子,像一根根利箭,非常堅硬而銳利。全身的棘刺都以3至5枚一排生在體表厚厚的“肉鱗”弧形面上,並以5枚一排的居多,刺下的皮膚上生有稀疏的長剛毛,主要為白色,中間有一條暗帶。臀部刺長而密集,四肢和腹面覆短小柔軟的刺。尾端的數十個棘刺演化成硬毛,頂端膨大,形狀好像一組“小鈴鐺”。
棲息環境
馬來亞豪豬生活在林木茂盛的山區丘陵,在靠近農田的山坡草叢或密林中數量較多。棲于山坡、草地或密林中。穴居。常以天然石洞居住,也自行打洞。雖是自己挖掘修築,但主要是擴大和修整穿山甲和白蟻的舊巢穴而居。其巢穴的構造複雜,通常由主巢、副巢、盲洞和幾條洞道組成。盲洞的洞道較小,是遇到危險時避難的場所。洞口一般有兩個,有時多到4個,開口於外面,必有一個開口於雜草之中,這是危險時逃跑的洞口。這種構造複雜的洞穴,是有效地防禦敵害的最好辦法。
生活習性
馬來亞豪豬為夜行性動物,白天躲在洞內睡覺,晚間出來覓食。行動緩慢,反應較差,夜出覓食常循一定的路線行走,並連續數晚在同一地點覓食,豪豬在冬季有群居的習性。活動路線較固定。
平時豪豬身上的棘刺貼附於體表,當遇到敵害和發怒時,會迅速將身上約1米長的棘刺直豎起來,由於肌肉的收縮,使身上的硬刺不停地抖動,如同顫動的鋼筋,互相碰撞,發出“唰唰”的響聲;同時嘴裡也發出“噗!噗!”的叫聲。它以背部和臀部朝向入侵者,使全身的棘刺豎立起來並急驟地顫動,將身體倒退著向對方撞擊。有時,它還能將背部的硬刺靠肌肉彈動的力量,一枝一枝地射出來,如同開弓放箭一般,只是這些箭射出後的力量很小,沒有殺傷力,也許僅僅是嚇唬敵人而已。不過,一旦被這些棘刺扎入皮肉,就會受到嚴重的傷害。自然界中,只是偶爾才有經驗十分豐富的豹或獵狗,伺機將它踢翻,使其柔軟的腹部朝上,才能將其制服。如果豪豬的刺只是很鬆地嵌在皮膚上,那是很容易脫落的。可是一旦豪豬的刺刺進了臉或皮膚里,就很難拔掉了,豪豬的刺會深深扎進肉里,引起傷口感染,給傷者帶來巨大的痛苦,甚至導致死亡。
豪豬喜食花生、番薯等農作物。特別喜歡吃鹽。它們會啃汗手握過的工具把柄,甚至啃碎玻璃,只是為了得到其中的一些鹽分。
分布範圍
分布於孟加拉國、中國、印度、印尼、寮國人民民主共和國、馬來西亞、緬甸、尼泊爾、泰國、越南。
從尼泊爾通過印度東北部(阿魯納恰爾邦、錫金、西孟加拉邦、曼尼普爾、米佐拉姆邦、梅加拉亞邦和那加蘭邦)到中國中部和南部(西藏、海南、雲南、四川、重慶、貴州、廣西、廣東、香港、福建、江西、浙江、上海、江蘇、安徽、河南、湖北、陝西、甘肅),整個緬甸、泰國、寮國、高棉和越南,通過馬來西亞半島、新加坡和蘇門答臘(印度尼西亞)並在整個婆羅洲(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沙撈越和汶萊)。並生活在馬來西亞檳城島。垂直分布從海平面至海拔300米左右。
亞種分化
中文名稱 | 學 名 | 命名者及年代 | |
1. | 馬來亞豪豬指名亞種 | Hystrix brachyura brachyura | Linnaeus, 1758 |
2. | 馬來亞豪豬喜馬拉雅山亞種 | Hystrix brachyura hodgsoni | Gray, 1847 |
3. | 馬來亞豪豬印支亞種 | Hystrix brachyura klossi | Thomas, 1916 |
4. | 馬來亞豪豬海南島亞種 | Hystrix brachyura papae | Allen, 1927 |
5. | 馬來亞豪豬中國亞種(豪豬) | Hystrix brachyura subcristata | Swinhoe, 1870 |
繁殖方式
馬來亞豪豬在秋冬季節發情,春季或初夏產仔。豪豬晚間進行交配,懷孕期90-110天左右,哺乳期50天左右,通常一年兩胎,一胎二仔。豪豬八個月即可達性成熟,最長壽命大約是27年。自然狀況下年產仔1-2胎,每胎產仔1-2隻,人工養殖通過技術處理,年產仔2胎,胎產仔2-4隻。
種群現狀
該物種分布範圍廣,不接近物種生存的脆弱瀕危臨界值標準(分布區域或波動範圍小於20000平方公里,棲息地質量,種群規模,分布區域碎片化),種群數量趨勢穩定,因此被評價為無生存危機的物種。
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08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低危(L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