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信息
作者: 湯禎兆
出版社: 浙江大學出版社
出版年: 2012-5
頁數: 261
定價: 32.00元
裝幀: 平裝
ISBN: 9787308096454
內容簡介
《香港電影夜與霧》是一本具有獨立精神的香港電影通鑑,時而辛辣時而愛惜,在回顧與展望間,作者湯禎兆對不同年代的電影作品提出了清醒而具個人觸覺的觀點。
只要看看阿湯寫王祖藍現象,給劉德華的一個機會,又追擊《我的機器人女友》再重溫《追擊八月十五》,談《我是一個演員——周星馳的文化解讀》;由《金瓶梅》說及《大內密探零零性性》,《葉問2》天台上的隱喻,《戲王之王》的師傅教戲;將《月滿軒尼詩》中張學友飾的阿來,視為《旺角卡門》烏蠅和《男人四十》林耀國的深情延續;《前度》感情交替給性格留烙印的婉轉寄意,以及其中情侶吵架的電影學問;擺明請師父重振雄風的《打擂台》;譽為“安樂椅式懷舊”的《歲月神偷》成為流行文化與香港價值的代言尖兵。
再回看方育平三部曲為代表的香港電影新浪潮;葛優身上的男星陰性情意結;通過想像舒淇來討好自己;張國榮陰影價值之所在;麥兜與熊寶弟弟背後的隱喻與潮流意旨;港台青春片的比照與純愛根源;而彭浩翔之《志明與春嬌》最懂得捕捉時代氛圍與商業噱頭;許鞍華冷靜影像之背後,《天水圍的日與夜》暗藏兩代之間的溝通密碼,以及《得閒炒飯》張兆輝的幽默能量;王家衛的賞味期限及其他;解構虛實交錯《奪命金》;由“共感”到“共犯”看《劍雨》到《武俠》;看《東風破》講述屬於東華三院的香港歷史……這些在跟著《香港電影夜與霧》的追尋都能獲得啟示,阿湯真正立足香港本土文化,對香港電影特質及其微妙心理的剖析可謂一針見血,真切到位,此為市面泛泛而談的同類論著難望及項背的香港電影之最佳讀物!
作者簡介
湯禎兆,香港多重戰線文化人,1990年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中文系。在學期間已經開始寫作,由創作到評論均有嘗試。1991年赴日本留學,1992年底回港,其後一直從事寫作活動,興趣亦由文學到電影,再擴展至文化研究。主要寫作範圍包括日本文化研究、社會文化觀察、電影解讀、文學創作及評論等,目前為《文匯報》、《知日》及《文景》等報刊專欄作者,亦是香港中文大學新聞及傳播學系的兼任講師。
序言
娛樂背後湯禎兆寫我的電影,給我兩種感覺,一是一矢中的,二是恍然大悟。
我拍的多是娛樂為包裝的電影,大概作者心態作祟,總會隱藏著某些弦外之音,或自己喜歡的主題,希望在娛樂觀眾之餘,也保留著一點點信息,讓肯動多餘腦筋的人去發現。
阿湯的影評總是能一矢中的,指出這內藏的東西,筆鋒如強心利箭,不只正中靶心,還有一定的穿透力。
創作人都有率性的一面,我手寫我心,除了早定下的主題外,大部分細節並非理性安排,很多時候靠感覺,覺得應該如此便如此,我稱之為“感性邏輯”,與“理性邏輯”截然不同。
阿湯的文章,可以令電影作者恍然大悟,明白自己的作品反映出怎樣的一個自己。
《香港電影夜與霧》在內地出版,可以讓更多內地觀眾對香港電影多一個層次的認識,消弭一些誤解。
香港導演及編劇 陳慶嘉
後記
繼《香港電影血與骨》後,我有幸仍可以持續地發表文章,去論述心目中的香港電影變化圖像,成果就是大家手上的《香港電影夜與霧》。由阿倫·雷奈(Alain Renais)到大島渚乃至許鞍華,大家對“夜與霧”當然不會陌生,但我認為它更適合用作一出關於香港電影現況的片名。今天的香港電影,大家有目共睹,面對融入中華大市場的洪流壓力,能走的及不能走的,均背負千斤重的不同考慮。我選擇由“新世紀補充計畫”開始,旨在說明眼前所見的,究竟在過去先行作中有什麼千絲萬縷的關係。然而背後的目的,絕非想突出或建構一名香港電影原教旨主義者的僵化印象,而是去抓緊本身可貴的特質,並以此作為支柱,去探尋於未來路向如何擇善從之。
在夜與霧中潛行,不免令人心神恍惚,而且也容易迷失標準。一方面既易於流入一沉百踩的窠臼,把眼前不成器的一概推向負極;同時也常生恨鐵不成鋼的想像,由是會不分黑白把平庸作抬高,《歲月神偷》當然屬典型例子。加上工業界中種種因鼓勵勸勉而生有關利害之言論,每一項均指向左右評論人的判斷依據。而我所能言的僅為忠於自己,竭力去保持及維護評論本身的獨立性,那才是成書的價值依存所在。
“夜與霧”——嚴格來說也是20世紀80年代黃金歲月所留下的“罪與罰”。香港電影在飛揚跋扈之際,沒有好好珍惜一切,也未能把類型片的範疇延伸去開疆闢土,背後自屬人文質素的長期欠奉,甚至連娛樂方程式也來得過分因循保守。今天新導演所面臨的窘境,自非一朝一夕而成。但有趣的是,黃金年代的闖將悍帥,其實也是憑自己赤手空拳打出天下來,此所以今天的“夜與霧”,其實不少也不多,只不過把一切還原基本步而已。
是的,電影又何止幾個十年,中場休息之後,好戲理應仍在後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