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企業介紹
香港盛凱元養生產業(國際)集團是一家專門從事中華養生技術及產品研發、生產、推廣、培訓教育為一體的連鎖發展綜合型企業。坐落於國際化生態環境極佳、美麗的海濱城市---深圳。盛凱元養生打破了傳統的養生美容經營理念,為美容養生行業開闢了一條嶄新的生存之路,成為國內外養生美容行業發展的標桿企業。公司多次應邀參加國內外養生文化博覽會、世界養生大會,推廣御道養生,傳播東方養生文化內涵;2007年獨家承辦了“第四屆世界養生大會----養生文化與美容經濟分論壇”;引起了到會各界參會代表的極大關注,成為第四屆養生大會的亮點之一,當時中央電視台、北京電視台、山東衛視、中國衛生產業網等30多家媒體對此做了報導;“科學時報”題為“御道養生文化,引領中國養生產業發展方向”全面報導了“盛凱元御道養生”對中國養生行業所做的貢獻。
2009年8月盛凱元國際應邀參加第四屆傑出華商大會華商500強年會,作為養生行業的領航者,香港盛凱元養生產業(國際)集團,榮登“2009華商500強論壇最具成長性企業”金榜,被世界傑出華商協會授予世界傑出華商協會理事長單位。
公司成立六年以來勵精圖治發展成為多元化集團,目前集團在全國合作經營的整店輸出、溫泉御道養生館、連鎖加盟等讓眾多美容院、溫泉度假村、養生會所、休閒會所、香薰SPA會所,養生中心等獲的首肯,它獨特的項目和新穎有效的技術增加合作者競爭砝碼和實力。同時提升“御道養生”專業形象、品牌實力,改變同質化的產品價格競爭格局。
盛凱元公司在發展過程中,始終致力於打造“養生品牌”為目標,走獨特品牌化道路,注重品牌建議的發展,長期以來堅持“力求創新、誠信務實,協作共贏”的營運準則,追求與眾不同的產品特色和卓越的產品品質,以“創造價值,壯大企業,回報社會”為企業理念。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盛凱元旗下各養生品牌堅定不移的向人性化,科學化,品牌化的目標穩步前進!
二、企業文化
企業文化關係組織的生命力,同時也是組織的基礎。什麼是基礎?基礎就是內力,基礎就是企業文化。企業文化一直以來是盛凱元最具獨特的風景線,公司在創業之初,就把文化建設放在核心位置。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人們就把儒、釋、道文化納入人們的日常生活中。而中醫養生文化更是融合了三家之所長。“御道養生”作為中國古代皇室養生中的典範,集百家之所長。盛凱元作為這一文化和技術的傳承和傳播者,就義不容辭擔當起為當代人健康服務之角色。公司把古人所提出的“和”文化融入其中,提出“養生有道唯有御道御道養生和諧為道”的思想。我國這些年一直在講和諧社會,和諧已經成為整個民族文化的總綱。那么和諧要從那些方面去理解呢?
*身心和諧
中國傳統文化講究的是身心不二,人的肉體與心靈都要處於和的狀態才算完美。
佛教里講遂順眾生,其實“和”即是一種遂順眾生的能量。
“眾生”不單純指百姓,像我們的五臟六腑也是眾生。人要想身體好,首先就要感知生命,認知生命,了解本性,順應身體的需求。這才是最基本的養生原理。
五臟六腑都有各自的本性。如心氣應該是向上散的;腎水是往下行的,起潤下的作用;胃氣也要下行才可以。我們明白了這些基本的本性,才能知道如何去順應它、管理它,使其符合和諧之道。
五臟六腑最初肯定是和合的,但由於我們種種壞習慣與生存環境的惡化,導致了它的無序發展。比如現代社會中得癌症的人很多,人為什麼會出現癌細胞呢?其實癌細胞就是細胞無序發展造成的。
養生學就是把大家重新引導回到正確軌道上的一門學問。生命有向善的種子,這就是“人之初性本善”,那就把它引發喚醒出來,不僅對自己的身心健康有利,對社會的安定團結同樣有利。
*家庭和諧
家庭和諧其實就是男女陰陽的和諧。當我們每個小家都安定和睦,老人、夫婦、孩子都相互關愛、其樂融融,那就會奠定整個社會的和諧基礎。
社會和諧是由我們個體的身心健康、家庭的和睦相處所構成。
古語有“家國同構”、“家和萬事興”,這其實都是在強調家庭和諧是社會和諧的前提和保障。
*求同存異,和合之道
《論語》中有:“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從這句話中就能看出,從古至今中國人一直在追求的君子之道其實就是和諧之道。
君子可以與他周圍的人保持和諧的關係,但他對任何事情都必須經過自己的獨立思考,從不願人云亦云,盲目符合;但小人則沒有自己獨立見解,只求與別人一致,不講原則,與他人不能保持融洽的關係。
大智者共事,常常能夠求大同,存小異。做君子既要有胸懷,又要能堅持原則。胸懷寬闊,就善於與人溝通、交流,就聽得進各種意見。別人的意見能使你清醒,能使你看到自己的短處和缺點。改正了缺點,就是進步。
和是一種狀態,一種原則,中藥的方劑也是通過配屬追求一種“和”的狀態。
無論是哲學、倫理,還是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中國文化的精髓都是在追求一種和諧狀態,追求和合之道。
一個“和”字荏苒千年,發展變化,但中華民族“和為貴”、的人文理念從未有所改變。懂得了“和”字的內涵,了解了調和之道,就是懂得了中國民族文化的根基。這也正是御道養生和諧為道的“和諧觀”由來。
養生的含義:養生髮之氣
在人身當中,東方的生髮是陰陽五行變化演進的正途。
養:有牧養,養護之意
人的生命最關鍵的問題是有沒有生機的問題,做一個企業最關鍵也在於生機的問題,有生機就有希望,“生”是最重要的,養的就是這個“生”,養生髮之氣。
“道”這個字上面是個“首”,“首”代表頭,偏旁我們叫“走之兒”,古代叫也走辵(chuo)部。實際上表示頭腦、思維像乘上了馬車一樣在正確的道路上疾駛。
“御”指的是帝王式的 。
“道”也指的是一種方法、規則。
“養生有道 唯有御道”指的是養生須遵循科學的方法原理,來自宮廷帝王式的養生方法有其良好的實踐基礎值得借鑑。
“御道養生 和諧為道”指的是養生遵從的是天地人的和諧觀。
“和”是中醫的核心思想,也是中國文化的靈魂。人與天地要和,人與人要和,人與自己也要和。
何為“和”呢?為什麼中國人講求“和”的精神呢?追根溯源,我們先從“和”字的內涵說起。
《說文解字》中的解釋是“和(he),調(tiao)也。”
我們怎樣把事物達成一種最佳狀態呢?實際上就是用很多的原則、規律及方法進行調和。所以“和“就是”調和“之意。
為什麼樂師和廚師是中國文化的代表者?
*飯養身、樂養神
“調和“的方法與規律往往掌握在一些具有特殊技能的人手裡。
有兩種人最懂調和之道:一為樂師,二為廚師。
他們都被稱為師。“師”就是來定規則、定原則的人。
高雅的樂師與樸實的廚師風馬牛不相及,為什麼卻都是最懂調和之道的人呢?
我們每天都要吃飯,吃飯是一種基本的養生之法。而音樂養的則是人的靈魂。古人認為,世界上唯一能作用於人的靈魂東西就只有音樂。
人若之養好了身體,而沒有養好心靈,那就是行屍走肉,不叫養生。養生不僅僅局限在肉體層面,肉體與心靈的調和才是真正的養生之道。人既有健康的身體,又有美好陽光的大情懷,才叫身心的健康。這也是中國傳統文化一個很獨特的觀點。
優秀的樂師和廚師都是掌握調和之道的高手,他們代表了中國文化中的一種高境界。
廚師伊尹的調和之道
《呂氏春秋》記載:夏末商初,有一個叫伊尹的人,他善於調和五味,被譽為“廚神”。伊尹是商湯的大廚師,對於煮飯有自己獨特的視角與原理,即他特別懂得如何匹配食物的味道。
任何食物都有自己獨特的味道、特性。如何調和呢?伊尹說要靠三樣東西:水、火和味(五味)。要想去除食物中的怪味,首先要靠水火,通過掌握適當的火候和控制用水比例來去除異味;其次要通過酸辛甘苦鹹這五味的調和來達到去除異味的目的。
五味調和是中國烹飪藝術所追求的最高境界。伊尹不僅是個神廚,他還是藥食同源的奠基人。伊尹根據五味入五臟的原理,將食物以君臣佐使配伍,以寒熱溫涼調性,把舊有的單味藥治病發展成為複方治病,其著作《伊尹湯液》是流芳萬古的醫家聖典。
御道養生茶、養生湯就是按此種配伍調和出來的,對人體的五臟大有補益。
我們常說開方子,顧名思義,開方子實際上就是開一個正確的方向。而這個正確的方向指的是什麼呢?就是“和”的狀態。人體的身心達到了“和”這個狀態,就是走對了正確的方向。
成語有“和羹調鼎”,鼎指鼎爐,羹指肉等食物,和羹調鼎就是說會煮肉。古人有種說法,凡是能夠和羹調鼎者皆可以做宰相。這話的出處還是伊尹。
伊尹的出身很不好,為奴隸世家,但他非常有志氣,勤奮好學,後成為了商湯的大廚,但他並沒就此止步,而是在做飯之餘仔細研究三皇五帝、大禹等英明君主的施政之道。一次他借飯菜之事向商朝的君主湯提出了自己的治國主張,他說:“做菜既不能太鹹,也不能太淡,要調好作料才行;治國如同做菜,既不能操之過急,也不能松弛懈怠,只有恰到好處,才能辦好。”商湯聽後大受啟發,並重用伊尹,封其為相,伊尹後來乾的極為出色,成為了商朝的五代元老、一代賢相。
所以,我們留意的話就會發現,做飯好吃的人,做音樂好聽的人,都是懂得遵從和諧之道的人,這樣的人在生活中的很多方面往往也是遊刃有餘,掌控有度。其實像古人所說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治大國若烹小鮮”這些醒世恆言,都是基於“和”這個核心理念。而懂得和諧之道的人會是最有價值的人才,成為社會的中流砥柱。
關於儒釋道
儒學以昂揚的處世態度、入世的精神特質和利他的價值取向,教育並鼓舞著一代代志士仁人兼濟天下,發奮進取,也成就了無數英雄豪傑的千秋偉業。
道家,何謂道,世間萬物運行不變的規律。道家重視人作為個體的存在價值,尊重甚至鼓勵人生的肉體與精神的各種感受,並提供旨在延長生命過程的養生之道。提倡“保身”、“全生”、“養親”、“盡年” 。而對於芸芸眾生而言,無異於為寒者送衣,為飢者謀食。而就某一具體個人而論,進可為儒,退可為道;攻可為儒,守可為道;成可為儒,敗可為道;表可為儒,里可為道。儒家給我們一方堅實的大地,道家給我們一片自在的天空。人在其中,是以心靈無疆。儒家教我們承擔,而道家教我們舉重若輕。
佛教首倡眾生皆苦,將痛苦視為生命之常態與前提;提倡六世輪迴、因果報應,將此生之一切苦難之補償移至來世,使得人之願望在一生結束時仍未能未能實現甚至受盡苦難,亦毋須感到悲哀,因為這是在為來世的幸福而進行必要的投入。禪宗祖師惠能曾云:“世俗之人,心動無常,雜念叢生,將自性遮蔽。人之心動,如同水流,前念方生,後念又來,綿綿不絕,利刀難斷。”其意是講,俗界之人,因欲望和利益,使得其終身被種種雜念困擾,從而遮蔽的自身應有的本性。且使得各色人等皆終日沉湎於世俗瑣事之中,而心靈無所守望,故而輕浮、淺薄、癲狂、焦慮。而只有擯棄或降低欲望,才能使心靈歸於平靜。的確,人之痛苦源於現實與願望之間永遠無法消除的反差,減少痛苦不外乎兩途,或是努力追求,或是降低欲望。人能力有限而欲望無窮,節制欲望比苦苦追求要更顯智慧,而且無私無欲,尋求解脫,是人難以達到的極高境界,佛教為人們構建了這種境界。
有人說儒釋道是一家,因為他們都是修身養性為主要目的的。有人說,儒家是國小,道家是中學,釋門是大學。這是因為儒家是任何人都能看懂的,最利於人們修身養性。而道家,被人稱為玄學,則對道,萬物恆有的規律,闡述比較多,適合人們更進一層,朝更高的境界升華。釋門,則對較高層次的境界的修行方法闡述較多,利於人們修行。
不過,千萬別認為,儒家,道家水平低,而釋門水平高。其實這三門都能達到最高成就,不過是儒家容易入門,道家易於寡慾,釋門易於禪定。說是易於,事實上除了儒家,其他兩門都需要較高的悟性才會有所成就的。這樣來說,反而是儒家比較適合世人的。
這三家的思想,是通過修身養性,消除那些無所謂的煩惱,從而逍遙自在的活在當下。到那個最高境界,世人能做的我也能做,世人追求的我也追求,而我能做的世人卻做不了。但是到那境界,不應生此心,若生此心,還不得解脫。那時你應知道,眾生當真平等無差別。“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你要看那些對無為法的解說修行方法,不要執著於那些差別心所說的見知。
通觀儒釋道三教,可得出如下判斷:就個性而論,強者尊儒,智者信道,慧者崇佛。而一般情況下,對於人之一生而言,儒、釋、道又可代表三種境界:
血氣方剛時,欲建功立業,一般都會以儒家信條為圭臬,發奮進取,自強不息;遭遇挫折之後,氣焰收斂,甚至心灰意懶,開始理解道家學說之可貴,逐漸重視修身養性,享受生命,以彌補失意的痛苦;而屢遭打擊、萬念俱灰之後,則往往避入空門,焚香吃齋,參禪打坐,體味萬事皆空的境界,藉以安慰自己創傷累累的心靈。真正認真考察傳統社會中大多數成員在一生中大多數時間內的信仰取向就會發現,道家和佛家的學說所起的作用絕不亞於儒家學說,只是因為統治者的力挺,儒學才得以占領意識形態的中心,但若無道、佛兩家填補儒學留下的廣闊的精神空間,儒學必定獨木難支,接應不暇。
綜上所述,儒釋道在中國傳統社會鼎足而三,相輔相成,又互訐互補,共同支撐著國人的精神大廈。換言之,三大學說相融交匯,而形成了國人的精神長河。到底孰主孰從,只能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矣。
三、企業價值觀
御道養生——專注於“使人類健康的方法”21世紀對我們這代人,可以說是充滿機遇和挑戰的時代。把握機遇,迎接挑戰,加快發展,是當今社會賦予我們每個企業家的責任;不斷的進取,為之不懈的努力,已成為第個盛凱元人的奮鬥準則!
百船爭流,千帆竟渡。盛凱元養生產業(國際)集團發展的六年里,離不開國內外廣大消費者的認可、與眾商家的精誠合作中得以飛速發展,闖出一條具有中國養生產業特色的奮鬥之路。經過這六年辛勤耕耘,已發展成具有中國特色的養生產業集團。
盛凱元人一貫堅持優質服務,具有強烈的振興中國養生產業的社會責任感,為企業做強、做大奠定堅實的基礎。歷史的昭示,現實的機遇,未來的挑戰;這一切均將凝聚成兩個字“發展”!
“團結勤奮,勇於開拓”是我們的企業精神;
“誠信立身,共贏存遠”的我們企業理念;
“弘揚民族文化,發展健康產業”的企業目標,引領著我們每一位盛凱元人去創造出更加絢麗的明天!
四、企業使命
健康是財富,養生是根本!盛凱元人一直抱著為人類健康服務的精神,努力的傳播著古老的東方養生文化,以傳承中華傳統醫學和推廣中醫養生之道為己任。向世人倡導著我們的理念:用養生的方法,打造健康的身體,創造美麗的人生;為人類生活品質不斷提高而奮鬥!盛凱元人通過挖掘無盡的潛能,使大眾走上健康之路;以“開拓創新、精益求精”努力滿足人類的健康需求;堅持自我完善、真誠服務”為信條;用激情、專業、誠肯、睿智來贏取客戶的好評與信任。在養生的道路上不斷追求卓越的品質,優益的服務。
我們堅持以人為本、和諧為道的文化推動著企業發展。承載改善人類亞健康的神聖使命和職責,努力壯大企業。在商海中我們如履薄冰,堅忍不拔、自強不息,我們披星戴月、不捨晝夜打造一個偉大的民族企業,為創造價值、回報社會,在浩瀚的商海中留下波瀾壯闊的回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