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湖[香山湖]

香山湖[香山湖]

美麗的香山湖位於全國著名的將軍縣河南省新縣縣城東南部,景區面積55.5平方公里,這裡山清水秀,石奇景幽,風光如畫,素有"豫南西子"的美譽,是國家水利風景區。景區為亞熱帶與暖溫帶的過渡帶,屬於半濕潤氣候,這裡四季分明,生態優良,環境優美,是豫南著名旅遊目的地。

介紹

春回香山湖

香山湖香山湖

香山湖位於大別山腹地,距新縣縣城約6公里 ,景區以香山湖為中心,面積達55.5平方公里。香山湖面開闊,水質如鏡,水繞山行,宛若一塊碧玉鑲嵌在群山之間。從空中俯視,猶如一條騰空欲飛的巨龍,其龍頭、龍身、龍尾、龍爪清晰逼真,讓人驚嘆。環湖山峰疊翠,花草遍野。空氣里仿佛含有樹木花草的芳馨和湖水的純淨。湖內大小島嶼數十座,不少小島水漲島沒,水落島現,成為烏龜、鱉魚的棲息地。山谷中,有座漿砌石空心重力拱壩,壩長214米,高68米,耳貼壩牆側聽,近音如流水潺潺,遠音如萬鼓齊鳴。高峽出平湖,湖光瀲灩,波光粼粼。泛舟湖上,細評划船山姑唱的豫南民歌,陽光沐浴,湖風輕拂,一種回歸自然的感覺不禁油然而生。香山湖不僅風光如畫,而且氣候宜人,實為旅遊、避暑的好去處。

特色

香山湖

香山湖香山湖

香山湖因香爐山得名,香爐山屬豫南名山。相傳在遠古時代,玉皇大帝為救 民於水火,派殿前的香爐下凡間點化眾生,後化成這座大山,據說普天下的香爐都是香爐山的子孫,有“天下第一爐”的美譽,被尊為“香爐鼻祖”。香爐山的四面都有上山步道,各處景致不同,或奇石、或洞府,處處奇石,個個洞府都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奇妙點綴。有“觀音石”、“靈貓石”、“如來佛掌”、“問天石”“送子洞”等等。上峰頂,登高望遠,可鳥瞰連綿的青山,秀碧的湖水。 香爐山的對面是千畝無公害綠色生態茶園,一望無際的油綠。春天,滿山的山花爛漫與翠綠的茶樹相互映襯,茶葉採摘季,採茶姑娘三五成群,俏麗的身影,朗朗的笑聲構成了一幅美麗的畫面.距大壩兩公里處一有座千年古剎普濟寺,終年香火不斷,香客如織。寺四周群山環抱,中間地勢坦闊,冬暖夏涼。寺後松濤竹韻,搖曳多姿;寺前古楓高聳,遒勁古樸,傳說為華佗所栽。那古楓,乾圍5.10米,高約50米,主幹筆直,枝幹斜逸,是古寺的見證人。

風景資源

香山湖香山湖

香山湖為已經厭煩了鋼筋水泥和喧囂的人們提供了一個享受輕鬆休閒的絕佳去處,信步在仰可望滿山青翠,俯可觀一池聖水,近則花香撲鼻,遠則竹影婆娑,如同身處世外桃源的仿古民居中小住,白天與家人朋友一起乘小船在湖中蕩漾,品品香山翠峰,釣釣香山湖魚。或進入茶園自采自做,或進入清新果蔬園選摘蔬菜,或進入板栗園中自行採摘,將自摘的果、菜及釣的魚帶回住所或炒、或煮、或燉讓人們充分體驗豐收的喜悅和無窮的樂趣。夜晚,或聆聽蟲鳴鳥唱,在千年古樹林中感受樹木散發的古韻,品味風中夾雜的花草清香,或與村民自由派對,舉辦篝火晚會觀看當地特有的農家小唱,充分體驗大別山腹地的鄉土文化。 這裡的山會青翠眼帘,這裡的水會清澈到你的心澗,這裡的清新自然,返璞歸真會讓人難以忘懷。優美的環境、豐富的旅遊資源,投資置業的沃土。

香山湖一號

香山湖一號總占地面積約12萬,建築面積約7.3萬,容積率約0.6,總計約280戶,以聯排別墅為主,還有少量合院別墅及獨立別墅.

香山湖一號公館位於南京市浦口區象山路與森林大道之間,背倚老山森林公園與白馬湖,南接浦口中心城區,兼得自然風光與生活便利,集山景別墅與城市別墅於一體。項目位於南京市半小時都市圈以內,從南京長江大橋及長江三橋通過非常便利,從沿山大道可達南京高新區及浦口大學城,在建的緯七路過江隧道將直接連通南京主城。本案占地約12萬平方米,總建築面積7萬多平方米,總計287戶,為聯排別墅、合院別墅和獨立別墅。聯排與合院別墅每戶配置一個車庫,獨立別墅每戶配置兩個車庫。香山湖一號公館的聯排別墅擁有前院、後院及內院,前院作為公共與私密空間的過渡,後院作為家庭的私人室外空間,內院作為各功能組織的核心營造良好的通風、採光、景觀效果。院落的布局提升了聯排別墅的私密性和舒適感,符合中國的居住理念與審美情趣,勢必受到良好的市場認可並領導區域別墅消費的潮流。項目創造性的繼承了中國傳統民居的理念,而不是簡單模仿與複製傳統建築形式,利用了中式建築的諸多元素但兼顧現代化的居住功能。建築設計拋棄流行的歐美模式或純中國古典模式,形成的現代中式風格,是在南京區域市場上的重大創新。

所屬地將軍縣概述

詞目釋義

就是該地區被授予的將軍數在同等縣級區排在前面的縣級單位!

將軍軍銜

1955年9月27日,第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二次會議通過了授予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軍銜的決議。其後,國務院總理周恩來發布命令,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大將、上將、中將、少將軍銜。1965年軍銜制度被取消,直到1988年才陸續恢復。

開國授銜

1955年,新中國首次授予軍銜。其中,授予元帥10人:朱德、彭德懷、林彪、劉伯承、賀龍、陳毅、羅榮桓、徐向前、聶榮臻、葉劍英;大將10人:粟裕、徐海東、黃克誠、陳賡、譚政、蕭勁光、張雲逸、羅瑞卿、王樹聲、許光達。授予上將55人,1956年和1958年又各補授1人;中將175人,1956年和1958年又各補授1人;少將800人(其中1955年9月27日798人,1955年底2人。1956年補授3人,1957年補授2人,1958年補授1人;1961年由大校晉升少將218人,1962年晉升12人,1963年晉升3人,1964年晉升321人。至1965年軍銜制首次廢除,共授予元帥10人、大將10人、上將57人、中將177人、少將1360人,將官以上軍銜共1614人。

具體介紹

得名來歷:民間一般按照1955年-1965年獲得軍銜的將軍籍貫人數排名,得名出十大將軍縣。依次為:湖北紅安72人,安徽金寨59人,江西興國54人,湖南平江52人,江西吉安46人,江西永新41人,湖北大悟37人,河南新縣35人,安徽六安34人,湖南瀏陽30。故紅安縣又被稱為“中國第一將軍縣”。

背景原因:受山區地理條件影響,湖南、湖北、安徽、河南、江西等中部省區在上個世紀二三十年代,率先跟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建立早期革命根據地,展開了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武裝鬥爭。在革命戰爭時期,秋收起義、平江起義、黃麻起義,大別山戰役等深刻地影響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發展歷程,這些地區也隨之湧現出早期的人民武裝領袖和指揮家。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