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跨界水源地:經濟與生態協調發展模式與機理

第三節 第三節 第三節

基本信息

作 者: 張貴祥
出 版 社: 中國經濟出版社
ISBN: 9787501797905
出版時間: 2011-01-01
版 次: 1
頁 數: 293
裝 幀: 平裝
開 本: 16開
所屬分類: 圖書>經濟>經濟學理論

內容簡介

以官廳水庫流域張家口市域部分為例,從研究區的區位功能特點及其可持續發展的高度人手,總結探討水質約束下的城市上游飲用水源區節水生態型經濟發展模式與驅動力機制;從上下游兩個利益主體聯合協作的角度,探討北京與張家口經濟與生態環境協調協作的動力機制與內容,進而使區域飲用水源功能得以實現。在實例研究的同時,提出並總結城市水源生態區位與級差生態環境成本理論。從理論上探討不同等級水源保護區的級差生態成本(生態地價、生態林價等)、級差生態(防)排污費等的空間分布規律。為典型生態功能區以至城市與流域的產業合理布局、自然生態建設,及其市場調節、政策法制機制的建立提供科學依據。
官廳水庫流域張家口市域部分是首都北京市跨行政區界的飲用水源生態功能區。該區發展既要實行節水生態環保型經濟發展模式,又要得到科學的生態補償。區域內部圍繞水質目標,積極發展綠色產業和循環經濟,改進節水與清潔生產技術,搞好生態恢復與重建。經濟成長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優先發展的產業,如高科技產業、機械、風電、物流、信息、乳業等,關停並轉或限制發展的工業,如(小)造紙、化肥、農藥、皮革等。同時,區域工業、城鎮布局適度集中,以便於污染的集中而有效治理。區域外部要積極爭取下游中心城市北京市、天津市、國家向該區資金、技術、市場和項目的支持與協作,尤其是節水生態型產業、技術的轉移與擴散,如機械配件工業、生態旅遊等,加大自然生態建設和生態補償、生態移民的力度。
《首都跨界水源地:經濟與生態協調發展模式與機理》從理論上探索性地彌補了傳統區位理論無視資源與環境成本,無視生態功能區位的不足,豐富其理論體系。對支持首都北京建設宜居城市及生態大都市等也具有重要意義。
首都跨界水源地:經濟與生態協調發展模式與機理》可作為城市水資源、生態經濟、公共管理、區域經濟等領域的科技人員和大中專院校的教師、學生參考,同時可為決策部門制定政策提供參考。

作者簡介

張貴祥,男,1965年5月生,博士,山西省岢嵐縣人。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城市學院副教授,區域經濟學專業碩士生導師。中國自然資源學會資源經濟與循環經濟專業委員會副秘書長,北京市屬市管高校中青年骨幹教師(2005年),首都生態城市規劃與管理信息系統實驗室負責人。主要從事區域規劃、生態城市規劃,及城市與區域可持續發展的研究和教學工作。已在《經濟地理》《生態學報》《城市規劃彙刊》《中國軟科學》《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人文地理學》等期刊發表學術論文50餘篇。

目錄

內容提要
前言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必要性
第二節 國內外研究進展
第三節 本書研究的框架
參考文獻
第二章 理論基礎與研究進展
第一節 基本概念
第二節 理論基礎與進展
第三節 城市生態區位與級差生態成本理論構想
參考文獻
第三章 官廳水庫流域協調發展總體思路
第一節 研究區現狀問題與目標
第二節 總體思路與驅動機制
第三節 官廳水庫流域水質改善核心工程
參考文獻
第四章 流域產業結構節水生態化發展模式
第一節 節水農業與生態農業
第二節 節水型生態工業與循環經濟
第三節 生態旅遊等第三產業的積極發展與特色推進
第四節 節水低碳建築、節水人居與全民節水
第五節 自然保護區、生態林建設與生態移民
第六節 主要病蟲害生物措施及林保生態工程
第七節 對策與建議
參考文獻
第五章 水源保護區劃與分區發展模式
第一節 水源保護區劃分與分區管制
第二節 流域生態功能分區
第三節 流域人口、產業布局及其調整
第四節 流域跨界水源縣對比
第五節 水源生態示範區與生態經濟特區建設
參考文獻
第六章 上下游協調協作
第一節 城市與其水源區域協作與協調
第二節 京張合作
第三節 水資源補償與水權交易
第四節 上下游水價結構比較
第五節 國內外城市居民生活水費支出對比與啟示
參考文獻
附1 生態縣、生態市、生態省建設指標(修訂稿)
附2 調研提綱
附3 學術交流
附4 國家有關法律、政策及地方政府相關規劃
附5 專家評論
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