饒宗頤學述/當代人文社會科學名家學述

作者介紹

饒宗頤教授是我國當代著名的歷史學家、考古學家、文學家、經學家、教育家和書畫家,是集學術、藝術於一身的大學者,又是傑出的翻譯家。他長期潛心致力於學術研究,涉及文、史、哲、藝各個領域,精通詩、書、畫、樂,造詣高深,學貫中西,著作等身,碩果纍纍。在六十多年的學術生涯中,饒老一直保持著旺盛的創造力,孜孜不倦,勇於探索,在學術和藝術等領域中取得了舉世無雙的成就,為潮汕文化的發展和進步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作為“潮學”的倡導者和奠基人,饒老幾十年來矢志不渝地進行“潮學”的研究和探索,使潮汕文化及中華文化發揚光大,走向世界。
饒宗頤1917年6月生於廣東潮州一個富裕的書香門第,只上過一年中學,從幼年開始,饒宗頤就沉浸於父親數以萬計的藏書海洋中,每天與書為伴,與詩為偶,16歲開始便繼承先父遺志,續編其父饒鍔的《潮州藝文志》。其編撰的《楚辭地理考》開闢了楚辭研究的新領域,此書在上海的出版使29歲的饒宗頤一舉成名,從此他便專攻文史而一發不可收拾,同時又從鄉邦文化拾級而上,最終成為漢學界的泰斗級人物。
饒宗頤教授後來成為海內外著名的經、史、考古和文學家,並且對詩、書、畫造詣極深,治學的領域更加廣泛,遍及10大門類,如敦煌學、甲骨學、楚辭學、宗教學及華僑史料等各種學科,著書立說不勝枚舉。僅其中的《20世紀饒宗頤學術集》便有12卷,內容超過1000多萬字;專著六十多部;各種論文四百多篇;通曉英語、法語、日語、德語、印度語、伊拉克語等6國語言文字;他對中古梵文和巴比倫古象形文字頗有研究,有些文字連其本國人亦少有精通,作為一個潮籍的中國人,能通曉異國的“天書”,其天才實在令人嘆為觀止。
作為一個國際著名學者,半個多世紀以來饒宗頤先生的足跡踏遍五大洲,從事講學、研究和文化交流。66年來,教授、研究員及院士之類的頭銜有幾十個,他任教、受聘的都是國際上知名大學與研究機構,除香港和內地大學之外,他還在新加坡大學、法國科研中心、法國遠東學院、美國耶魯大學研究院、日本京都大學等學術研究機構從事講學或研究,先後被香港大學授予榮譽文學博士學位和法國索邦高等研究院授予人文科學博士學位,併兼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古籍整理小組顧問,泰國華僑崇聖大學中華文化研究院院長等職務。
由於饒宗頤先生在學術領域的傑出貢獻,1962年便榮獲號稱“西方漢學之諾貝爾獎”的“儒蓮獎”;自此之後榮譽更是接踵而來;被法國文化部授予文學藝術勳章,香港外文學院藝術家協會授予中華文學藝術家金龍獎和國學大師的榮銜,2000年中秋節前夕,被香港政府授予大紫荊勳章。
為表彰饒宗頤在敦煌學研究上的獨樹一幟,國家文物局和甘肅省人民政府在“紀念敦煌藏經洞文物發現暨敦煌學百年”的活動中,頒授其“敦煌文物保護研究特殊貢獻獎”。
1996年8月,在潮州市舉行的“饒宗頤學術研討會”上,來自美、法、日、荷蘭、新加坡及港、澳、台等地近百名學者出席了會議,確立了“饒學”的稱謂,奠定了饒宗頤先生在國際上的學術地位。
饒宗頤教授是“當今集學術和藝術於一身的一代英才”,他的書畫藝術秉承了中國明清以來文人書畫的優秀傳統,充滿“士夫氣”,是當今社會難得的“學者型”書畫藝術家,他的山水畫寫生和人物白描,獨具一格。他的國畫題材廣涉山水、人物、花鳥,有傳統流派的摹仿,有世界各國的風光寫生,更有自成風格的創作。書法方面,植根於古文字,而行草書則融入明末各家豪縱韻趣,隸書兼采殼口、汀洲、冬心、完白之長,自成一格,真草隸篆皆得心應手,從大幅中堂、屏條、對聯到方寸空間小品,風格多樣,而沁人心扉的書卷洋溢於每件作品之中,是名副其實的文人書畫。
饒宗頤教授先後舉辦過多次書畫展,出版了很多書畫集,每次都引起轟動,引來無數讚譽聲,他的作品已為世人所共知,並成為書畫收藏家搜尋的對象。早在1994年9月7日《饒宗頤教授書畫展》在北京中國書畫研究院展覽館揭幕時,全國政協主席李瑞環曾親臨剪彩,首都各界知名人士有200多人出席,中央電視台在新聞聯播中給予了重點報導。
饒老不愧為學界精英,同為炎黃子孫,我們有一萬個理由為擁有饒宗頤這樣的曠世奇才而自豪和驕傲。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