館前後徐家村

清末,館前後徐家村徐鏡心追隨孫中山革命,是辛亥革命先驅。 徐鏡心(1873~1914),原名文衡,字子鑒。 1905年結識孫中山,加入同盟會,並被推為山東省主盟。

簡介

館前後徐家村位於山東省龍口市黃山館東南1.5公里處,南距館前前徐家0.5公里,西距陳家0.5公里,東距嶺西村0.5公里,北距姚家村1公里,距黃城30公里。

由來

據村中《徐氏家譜》記載,該村徐姓原系蘇州崑山(今江蘇省崑山市)徐氏的分支、明初魏國公徐達後裔。洪武七年(1327年),徐達愛妾謝氏與孫奉旨到青州屯墾,稱為“徐家軍”。後徐達後裔在黃縣西南鄉小阜觀以北建一軍墾寨(今海岱大灣前徐家),官兵家屬依寨定居,建村名小阜觀徐家。清康熙六年(1668年),徐有榮由小阜觀徐家遷至黃山館南三里河岸建館前後徐家村。

沿革

清代,館前後徐家村屬乾山都黃山社。1930年屬黃縣安樂鄉,1936年屬東海鄉,1945年屬黃山區,1953年屬黃縣七區館前鄉,1957年屬黃山區黃山鄉,1958年屬閻家店公社,1966年屬黃山公社,1989年屬黃山館鎮

名人

清末,館前後徐家村徐鏡心追隨孫中山革命,是辛亥革命先驅。徐鏡心(1873~1914),原名文衡,字子鑒。1902年入濟南高等學堂就讀,1903年留學日本早稻田大學。1905年結識孫中山,加入同盟會,並被推為山東省主盟。1907年與宋教仁創立遼東支部,醞釀革命。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在濟南召開各界會議,迫使山東總督孫寶琦宣布獨立。1912年1月,率眾光復登州、黃縣。1913年任國會議員,力反袁世凱專制獨裁,痛斥袁向五國銀行非法借款,在議院帶頭彈劾。1914年3月4日被袁下令逮捕,同年4月13日就義。1935年國民黨中央追贈徐鏡心為陸軍上將,遺體由故鄉遷葬濟南千佛山烈士陵園。

古蹟

徐鏡心故居。位於館前後徐家村大街中部,始建於清代,大門朝東,院內有南北屋、東西廂,是典型的磚、石、木結構的農家四合院,是煙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故居南角有一棵高大的古槐直刺天空,古槐的主幹部分枯爛,仍葉綠花繁,生長茂盛。據傳古槐是徐氏先祖建村時所植,樹齡已有330多年。2003年,古槐遭到雷擊,兩主幹枝折斷,現已萌發新枝。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