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江[四川大學建築與環境學院副教授]

余 江: 女學位: 博士職稱: 副教授,四川大學建築與環境學院副教授,環境工程專業碩士生導師。主要從事水污染深度處理技術,土壤污染風險評估及修復技術,生物質新能源研究,以及固廢資源化利用研發環境功能材料。目前與澳門、丹麥、澳大利亞等在相關領域開展學術與科研交流與項目合作,主持國家、省、市級科研項目40餘項,在SCI、EI等期刊發表論文40餘篇。主持申請專利7項。副主編國家級“十二五”環保類規劃教材1部、參編國際學術專著1部、國內學術專著1部。多個國際期刊雜誌審稿專家。持有國家環境影響評價上崗資格證、國家環境監理師資格證、國家清潔生產審核師資格證、水環境監測工程師(高級)資格證、河道治理工程師(高級)資格證、重金屬污染治理工程師(高級)資格證等。

人物經歷

2009-至今 四川大學,環境工程專業,副教授

2012-2013 美國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 環境工程,訪問學者

2004-2008 暨南大學 環境工程 博士

主要課程

《土地利用規劃與管理》 (研究生)

《室內污染檢測與治理》 (研究生)

《物理性污染控制工程》 (本科生)

《環境規劃與管理》 (本科生)

《環境工程學》 (本科生)

《固體廢棄物處置實驗》 (本科生)

《室內環境檢測與治理》 (本科生)

《水體生態修復技術展望》 (2009-2011,本科生)

《環境生態學》 (2010-2011,本科生)

研究領域

1. 水、土環境污染風險評估及修復技術

2. 水生態安全評估,流域污染綜合治理

3. 納米材料 / 微生物工程菌 在水處理中的套用

4. 生物質新能源研究——廢水培育微藻捕捉CO2製備高附加值產品關鍵技術

5. 固體廢棄物處理及資源化利用

科研項目

1.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稀土對長江上游水體富營養化的影響機理研究,主持

2.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天然植物多酚對微囊藻細胞膜及細胞器質膜通道蛋白作用機理,主研

3.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 空調通風調控臭氧誘發體表化學污染有效度及協同送風量研究,主研

4. 四川省科技廳項目:高效低成本深度處理廢水的新型光催化納米材料及其作用機理研究,主持

5. 四川省科技廳項目:稀土對水體富營養化有效性的影響研究,主持

6. 四川省重點技術創新項目:基於電致伸縮器件的高性能新型電極結構及材料研製,主持

7. 四川省環保廳項目子課題:安寧河流域西昌境內重金屬污染重點防控區域風險評估,主持

8. 成都市科技局項目:酒糟廢水生產微藻蛋白關鍵技術研究,主持

9. 廣東省高校水體富營養化與赤潮防治重點實驗室開放基金課題:大型海藻龍鬚菜次生代謝產物對赤潮藻的抑制機理,主持

10. 四川大學青年教師科研啟動基金:典型水體微表層生物多樣性及其環境效應,主持

11. 成都市環保局項目:成都市重金屬污染防治動態管理資料庫及重金屬污染企業搬遷跡地場地環境調查項目,主持

12. 成都市科技局項目:以污泥、建築垃圾為基料製備高強輕質發泡環保陶瓷板,主持

13. 成都市環保局項目:大邑縣青霞鎮分水社區小流域及周邊生態綜合治理規劃,主持

14. 蓬安縣環保局項目:蓬安縣嘉陵江飲用水水源地環境保護規劃編制項目,主持

15. 成都市科協課題:成都市實現低碳生態城市進程中PM2.5防控對策調研,主持

16. 成都市科技顧問辦公室項目:成都節能環保產業現狀剖析與對策研究,主持

17. 貴陽市項目:貴陽市朱昌鎮茶飯村石洞廢棄煤礦煤矸石酸性廢水及礦井廢水複合生態綜合治理項目提升改造技術方案,主持

18. 澳門項目:爐渣灰露天填埋場對環境影響調查與評估,主持 等等

代表性論著

1. Jiang Yu, Ci Wang, Ziyi Su, Ping Xiong, Juanquan Liu.。Response of Microalgae Growth and Cell Characteristics to Various Temperatures,Asian J. Chem., 2014, 26(11):3366-3370 (SCI).

2. Yu J, Yang Y F. Physiological and biochemical response of seaweed Gracilaria lemaneiformis to concentration changes of N and P.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Marine Biology and Ecology. 2008,367: 142-148(SCI).

3. Jiang Yu, Wai-tim Ho, Hui-ming Lu, Yu-feng Yang. Study on Water Quality and Genotoxicity of Surface Microlayer and Subsurface Water in Guangzhou Section of Pearl River.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and Assessment, 2010,174(1): 681-690 (SCI).

4. Jiang Yu, Wen-qing Chen, Jian-quan Liu, et al. Study of the promoting mechanism of Rare Earth on water eutrophication in the upp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Disaster Advances, 2012, 5(4), 1595-1602 (SCI).

5. Jiang Yu, Wen-qing Chen, Wai-tim Ho, et al. Study on water quality and biodiversity of surface microlayer in fresh waters,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 Journal, 2013, 12(9): 1747-1884 (SCI).

6. Yu J, Ho wai-tim,Yang Yu-feng. Effects of changes in physical and chemical factors on ultrastructure of the chloroplasts of Gracilaria lemaneiformis. Journal of Sichuan University (Engineering science edition), 2009,41(2): 390-398(EI).

7. Ci Wang, Jiang Yu (corresponding author), Waitim Ho, et al. Effect of Mixed Rare Earth Elements on the Growth and Photosynthesis of Eichhornia crassipes, 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 2014, 955/959:203-207 (EI).

8. Jiang Yu, Ziyi Su, Ping Wang, et al. The growth traits of microalgae for biofuel and its effect on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removal in waste water,The 2015 3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dvances in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 2014,10.30-31 (EI)

9. 9.Jiang Yu, Ci Wang, Ziyi Su, et al. Application of photocatalytic nanotechnology in waste water purification.4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aterials engineering for advanced technologies. 2014, 137-139(EI).

10. Shui Yong-hong, Yu Jiang (corresponding author). Experimental Study on Purification of the Eutrophic water by Integrated Constructed Wetla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lectric Technology and Civil Engineering,8:6597-6600,2011(EI).

11. Jiang Yu, Yong-hong Shui, Wai-tim Ho, et al. Comparison of the Water Quality between the Surface Microlayer and Subsurface Water in Typical Water Bodies in Sichuan. Journal of Water Resource and Protection, 2010, 2(10):854-859.

12. 餘江,熊平,劉建泉,等.以污泥、建築垃圾為基料製備高強輕質發泡環保陶瓷板. 四川大學學報(工程科學版), 2014, 46(5): 161-167 (EI).

13. 餘江,陳文清,劉建泉,等. 人工濕地對氮磷去除效果試驗研究. 四川大學學報(工程版),2012, 44(3): 7-12 (EI收錄).

14. 餘江,盧慧明,楊宇峰. 龍鬚菜對錐狀斯氏藻的抑制機理. 深圳大學學報理工版,2010, 27(2): 199-203 (EI) .

15. 餘江,楊宇峰,聶湘平. 大型海藻龍鬚菜對重金屬鎘脅迫的回響,四川大學學報(工程科學版),2007,39(3): 83-90 (EI).

16. 餘江,楊宇峰. 龍鬚菜對鄰苯二甲酸二甲酯(DMP)毒性的回響. 中山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7,46(5):124-128(EI).

17. 餘江,楊宇峰. 龍鬚菜對重金屬Cd和有機物DMP聯合作用的回響. 深圳大學學報(理工版),2009,26(4):343-350 (EI).

18. 張貝克,餘江(通訊作者),宋雪梅, 等. 外源稀土Ce3+對紫背浮萍光合作用和水體富營養化的影響. 中國稀土學報, 2012,30(2):236-242.

19. 19 高旭,餘江(通訊作者),馬玉潔,等. 牛血清白蛋白與鑭(Ⅲ)相互作用的螢光光譜法研究. 稀土學報,2012,33(5):7-10 .

20. 支瑩,餘江(通訊作者),古燕琴,等.粉煤灰製備生物陶粒及其在水處理中套用研究.水處理技術,2015,42(2):72-75 .

21. 王慈,餘江(通訊作者),蘇子藝,劉建泉. 高效複合納米薄膜材料在水處理中的套用. 深圳大學學報理工版, 2015,32(3):239-244.

22. 蘇子藝,餘江(通信作者),王慈 ,等. 生活污泥製備輕質高比表面積陶粒的試驗研究. 深圳大學學報理工版, 2014,31(4):374-378.

23. Jiang Yu. Eutrophication: Causes, Economic Implications and Future Challenges -Chapter 16: Promoting Mechanism of Rare Earth on Water Eutrophication, America Nova Science Publishers,2013 (國際專著)

24. 國家“十二五”環保類規劃教材,居室環境保護概論,科學出版社,2011(副主編)等等.

學術兼職

1. 四川省環境保護廳技術專家庫 評審專家

2. 澳門生態學會理事

3. 澳門生態學會學術出版委員會 副主任

4. 四川省環境保護有機廢棄物資源化重點實驗室 成員

5. 四川省土壤環境保護工程中心 成員

6. 美國加州大學聖地亞哥藻與生物技術中心 成員

7. 成都市科技青年聯合會 委員

獲獎

1. 四川大學青年骨幹教師獎

2. 本科優秀畢業論文/設計指導教師

3. 四川大學學生課外科技實踐優秀指導老師

專利

1. 高強輕質發泡陶瓷板及其製作方法(ZL201210113375.X)

2. 一種用於達標廢水深度處理的納米薄膜材料(ZL 201520387220.4)

3. 以無機膠為粘接劑的蛭石輕質耐火保溫複合板材(Zl201220086247.6)

4. 一種輕質高強度發泡陶瓷保溫複合板(ZL201220144161.4)

5. 全面積Ag/LNO複合電極材料(ZL201120074509.2)

6. 小型室內生活污水處理裝置(ZL2014207893898.7)

7. 一種多功能型實驗室光生物反應器系統(申請號:201520952702.X)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