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詞條
-
非時食戒
五分律八曰:‘佛在王舍城,爾時未為比丘制非時食,迦留陀夷,著雜色衣,面黑眼赤,闇中乞食。 迦留陀夷言:我是沙門,非毗舍遮。 長老比丘白佛,佛呵責結戒,若...
-
比丘戒
比丘戒,梵語upasam!panna,或 upasam!pada^,巴利語同。音譯鄔波三缽那。意譯近圓,有親近涅盤之義。又作近圓戒、近具戒、大戒。略稱具...
簡介 經書記載 第十一世 大戒 意義 -
戒學
戒律的修學。三學之一。戒是出生一切功德善法的根本。從淺處說,佛教的戒學,是人生倫理道德的規律,是人之所以為人的準則。往深處講,戒是塑造人格乃至於圓滿究竟...
來源 名義 入道之基功德 中國地位 -
念戒近道
《念戒近道》出自《佛說四十二章經》,這是本經的第三十七章,這一章是說你相信佛的戒律,不論離佛多遠,也都是在佛的面前。
作品原文 注釋譯文 譯者簡介 -
三聚淨戒
三聚淨戒是總括大乘菩薩一切戒律的三個分類,即攝律儀戒、攝善法戒、攝眾生戒。三聚淨戒這個名稱最初見於陳、隋之際天台家等有關著述,但其內容早已見諸譯籍。
三聚淨戒簡介 發展 精神境界 -
菩薩戒[大乘菩薩所受持之戒律]
大乘菩薩所受持之戒律。又作大乘戒、佛性戒、方等戒、千佛大戒。反之,小乘聲聞所受持之戒律,稱小乘聲聞戒。菩薩戒之內容為三聚淨戒,即攝律儀戒、攝善法戒、饒益...
簡介 五種利益 菩薩道的精神 -
戒[漢字]
戒,從廾(gong)持戈,以戒不虞。 戒(sãla):有行為、習慣、品質、本性、自然等義,通常也指道德規範、好品質、良善的行為、佛教的行為準則等。
戒 (sila) 詳細釋義 基本字義 漢字演變 古籍解釋 -
南傳佛教
南傳佛教,又稱上座部佛教。是指現在盛行於泰國、越南、寮國、高棉、緬甸、斯里蘭卡及中國雲南省傣族地區等的佛教。它是原始佛教時期之後,部派佛教中的一個派系...
簡介 宗教特色 禪修方法 部派源流表 稱謂 -
具足戒
佛教的具足戒是比丘、比丘尼受持的戒律,因為這些戒律與十戒相比,戒品具足,所以稱具足戒。關於具足戒的條目,雖然各地都有不同,但大致內容是相同的。 具足戒是...
介紹 分類 告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