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沫

飛沫

飛沫(fēi mò),詞語,指口鼻噴濺的口水泡沫或水浪拍打激起的沫子。如《文選·傅毅<舞賦>》:“龍驤橫舉,揚鑣飛沫。”飛沫也是空氣傳播的一種方式。病原體由傳染源通過咳嗽、噴嚏、談話排出的分泌物和飛沫,使易感者吸入受染。

基本信息

引證解釋

飛沫飛沫
1.噴濺或激起沫子。《文選·傅毅》:“龍驤橫舉,揚鑣飛沫。”李善註:“馬舉首而橫走,動鑣則飛馬口之沫也。”《文選·木華》:“於是鼓怒溢浪揚浮,更相觸搏,飛沫起濤,狀如天輪膠戾而激轉,又似地軸挺拔而爭回。”呂向註:“言風急鼓擊怒,溢浪飛揚,浮涌於空,相觸搏為沫,起其波濤也。”
2.噴出或濺起的沫子。魯迅《三閒集·柔石作小引》:“濁浪在拍岸,站在山岡上者和飛沫不相干,弄潮兒則于濤頭且不在意,惟有衣履尚整,徘徊海濱的人,一濺水花,便覺得有所沾濕,狼狽起來。”

傳播方式

飛沫傳染是許多感染源的主要傳播途徑,藉由患者咳嗽、打噴嚏、說話時,噴出溫暖而潮濕之液滴,病原附著其上,隨空氣擾動飄散短時間、短距離地在風中漂浮,由下一位宿主因呼吸、張口或偶然碰觸到眼睛表面時黏附,造成新的宿主受到感染。一般情況下,飛沫傳播只有與傳染源近距離接觸才可能實現,而距離傳染源1米以外是相對安全的,距離2米以上是絕對安全的。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