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簡介
作者: 成曉軍 著出 版 社:
- 出版時間: 2009-1-1
- 字數:
- 版次: 1
- 頁數: 322
- 印刷時間:
- 開本: 16開
- 印次:
- 紙張:
- I S B N : 9787802145122
- 包裝: 平裝
編輯推薦
曾國藩的文治武功,除了自身因素外,其幕中眾多精英人物的鼎力輔助也是不可忽視的原因,曾幕鼎盛時期先後入幕者逾四百人,是名副其實的“神州第一幕府”,曾幕精英團隊遍布晚清政治、經濟、軍事、外交、科學、文化、教育等各個領域,他們或官居要津,或獨任封疆,一時形成,“名臣能吏,半出其門”之局面,以致晚清政局在用人、行政、國防、外交諸方面無不打上曾國藩思想政治烙印,晚清官吏出身曾幕而後官至三品者達50人,位至督撫、堂官者26人,其中不乏大學士、軍機大臣,在歷史上極為罕見,清末學者夏震武說:“數十年來朝野上下所施行,無一非湘鄉之政術、學術。”毛澤東以“愚於近人,獨服曾文正”評曾國藩:“所謂本源者,倡學而已矣。惟學如基礎,今人無學,故基礎不厚,時懼傾圮。愚於近人,獨服曾文正。觀其收拾洪楊一役,完滿無缺。使以今人換其位,其能如彼之完滿乎?”
蔣介石以“足為吾人之師資”評曾國藩:“曾氏標榜道德,力體躬行,以為一世倡……吾姑不問其當時應變之手段,思想之新舊,成敗之過程如何,而其苦心毅力,自立立人,自達達人之道,蓋已足為吾人之師資矣。”
李鴻章以“堅如金石,重如山嶽”評曾國藩:“公治軍,謀定後動,折而不撓,堅如金石,重如山嶽。諸將化之,雖離公遠出,皆遵守約束不變……公為學研究義理,精通訓詁;為文效法韓、歐,而輔益之以漢賦之氣體。其學問宗旨以禮為歸。”
左宗棠以“知人明,謀國忠”評曾國藩:“曾侯之喪,吾甚悲之。不但時局可慮,且交遊情誼亦難恝然也……輓聯云:‘知人之明,謀國之忠,自愧不如元輔;同心若金,攻錯若石,相期無負平生。’”
粱啟超以“曾文正集,不可不日三復也”評曾國藩:“曾文正公,近日排滿家所最唾罵者也。而吾則愈更事而愈崇拜其人。吾以為使曾文正生今日而猶壯年,則中國必由其手而獲救矣……吾黨不欲澄清天下則已,苟有此志,則吾謂曾文正集,不可不日三復也。”
錢基博以“戎馬倉皇,不廢文事”評曾國藩:“……其在軍也,終目凝然,奏牘書札,無不躬親。危城之中,益誦書史。嘗謂:‘軍事變幻無常,每日危疑震撼之際,愈當澄心定慮,不可發之太驟’……居官治軍,粹然儒者;戎馬倉皇,不廢文事。”
內容簡介
曾國藩幕府,是19世紀中葉在與以洪秀全為代表的太平天國農民起義軍相對抗的過程中產生和發展壯大的,因其人數眾多、盛況空前、影響深遠而有“神州第一幕府”之稱。本書選取與曾國藩關係最為密切的九位著名幕僚:李鴻章、彭玉麟、郭嵩燾、左宗棠、劉蓉、羅澤南、李元度、丁日昌、李瀚章,將其置於當時特定的、具體的歷史情境中加以認識、“理解”,以評傳形式分別展示他們在修身、齊家、從政、治軍、學術方面深受曾國藩培育、砥礪的全過程。全書內容豐富、文字流暢、可讀性強。書後所附“曾國藩的其他重要幕僚”,在介紹各自生平事功的同時,突出與幕主曾國藩的關係,具有相當高的資料價值。作者簡介:
成曉軍,男,湖南湘鄉人,1953年8月生。大學畢業於中山大學歷史系,先後任教於湘潭大學、河北大學,現任惠州學院政法系教授兼系主任,並擔任湖南曾國藩研究會副會長、惠州市廖仲愷何香凝研究會會長等兼職。 自1976年以來,先後在《歷史研究》、《近代史研究》等20多家刊物公開發表學術論文130多篇;自1984年以來,先後在上海人民出版社等十多家出版社出版獨著、合著、主編之書30多部,其中之《曾國藩與中國近代文化》等書發行海內外,並獲得修訂再版;先後獲得各級各類社科基金課題十多項,獲得各級社科成果獎勵20餘項。現主要從事中國近代思想文化史教學與研究。目錄
前言第一章 “薪盡火傳”――曾國藩的事業傳人李鴻章
科舉路上的奮進者
“生於末世運偏消”
兩進曾國藩幕府
發跡上海灘
“願為吾師畢未竟之業”
適時應勢而督直
對曾國藩對外“主和”思想的實踐和弘揚
對曾國藩洋務“自強新政”的繼承和發展
第二章“奇男子”――曾國藩的愛將彭玉麟
不平凡的早年經歷
“墨?從戎”助曾國藩練湘軍水師
田家鎮一戰使湘軍水師名聞天下
“芒鞋徒步”七百里解曾國藩南昌之危
“彭郎奪得小姑回”
血戰九?洲定合圍金陵之勢
與曾國藩合創《長江水師章程》
功成身退以遂初衷
“修身齊家”以曾國藩為法式
第三章 “孤獨的先行者”――曾國藩的至交好友郭嵩燾
早年的科途奮鬥
為鎮壓農民起義獻計獻策
與僧格林沁從合作到翻臉
從蘇松糧道到兩淮鹽運使
粵撫任上的是是非非
坎坷不平的出使之行
還郭嵩燾以歷史的本來面目
第四章 “相期無負平生”――曾國藩的畏友左宗棠
“寒素”家世與艱難的科考之途
“力耕讀書”十年功
初次出山顯奇才
“湖南一日不可無宗棠”
從襄辦軍務到獨當一面
“同心若金”與“攻錯若石”
第五章 “笑談都與聖賢鄰”――曾國藩的學術至交劉蓉
“少負奇才”
“海內論義我最先”
劉、曾兩家喜結姻親
“賽諸葛”名揚巴蜀
巡撫關中遺恨多
“遂初園”內耕耘勤
第六章 “良師益友”――最受曾國藩敬重的湘軍儒將羅澤南
第七章 “患難相從”――曾國藩發誓“三不忘”的李元度
第八章 “青出於藍而勝於藍”――曾國藩稱道不已的洋務實幹家丁日昌
第九章 “香火緣深”――曾國藩的後勤供需部長李瀚章
附錄一 曾國藩的其他重要幕僚
附錄二 百餘年來曾國藩幕府研究述評
附錄三 主要參考書目
後記
書摘
第一章 “薪盡火傳” ――曾國藩的事業傳人李鴻章在曾國藩的眾多幕僚中,影響最為重大、權勢最為顯赫者,當為李鴻章。李鴻章能夠以一介書生而成為晚清重臣,拜相封侯,權傾朝野,主持清廷內政外交達數十年之久,固然與時代環境和個人才識有著密切關係。但曾國藩對其精心培育、著意栽培提攜所起的作用不可低估。
對此,時人已清楚地意識到,如“淮系湘出”、“湘淮一家”之類廣泛流傳的口碑,即道出了曾、李二人之間的密切關係;李鴻章本人也自稱不僅為曾國藩門下“傳教習教之人”。而且是曾氏“諸門人中受知最早、最深亦最親切”的“忠實繼承人”。的確,李鴻章謹守曾國藩的諄諄教導,在實現“修身、齊家”尤其是“治國、平天下”的封建士大夫人生信條方面,可以說表現得非常充分具體:他在曾國藩的維護“綱常名教”這面大旗的驅使之下,殘酷鎮壓了太平軍、捻軍等農民起義,為延續大清王朝60多年的壽命立下了汗馬功勞:他對曾國藩的“主和”外交理論加以實踐和發揚,特別是對曾國藩倡導的“師夷智”以“自立”、“自強”的洋務新政,加以全面繼承和發展,自然而然地成為曾氏事業的忠實傳人。
科舉路上的奮進者
李鴻章(1823-1901),本名章銅,字漸甫,號少荃,晚年自號儀叟,安徽合肥人。先代本姓許,八世祖許迎溪與同莊李心莊既是姻親又是好友,因心莊無子而收養迎溪次子慎所為嗣,這樣慎所的子孫便改襲了李姓。同中國一般傳統的中上農民家庭差不多,李氏世代以“耕讀”為業。
李鴻章的高祖父李士俊,謹守“處家恭儉”之祖訓,從最初“清貧無田”漸積至擁有200多畝土地:但因李家有錢無勢,缺乏政治靠山,也就常常受到他人的欺凌。到了李鴻章曾祖父李椿時,這種狀況才得到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