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沿革
1947年 上海市私立興慈中學成立,成為滬上第一家由佛教人士創辦的中學。
1955年8月 興慈中學更名為上海市私立粹文中學。
1956年1月 私立粹文中學改制市立,更名為上海市粹文初級中學。
1968年9月 上海市幼兒師範學校劃歸閘北區,定名為上海市新幼師附中。
1969年8月 新幼師附中和閘北第三中心國小合併,定名為東方紅五七學校。
1971年1月 東方紅五七學校改名為上海市風華中學(原風華中學)。
1978年2月 學校被確定為閘北區區重點中學。
1982年8月 原風華中學與粹文中學合併,仍冠名上海市風華中學。
1995年6月 閘北區政府批准成立上海市風華中學北部民辦,9月開學。
1997年 北部民辦更名為上海市民辦風範中學。
1997年9月 高、國中分離,國中部冠名上海市風華初級中學並遷址。
2006年8月 成立國際部。
2015年11月 劃歸靜安區。
辦學特色
2000年正式啟動,學校成立雙語教學研究組,由一位主管雙語教學工作,一位教導主任兼任雙語教學教研組長。每學期均由外籍專家任教的雙語教師培訓班。在數學、物理、化學、歷史、生命科學、信息技術等六門學科中試行雙語教學,每周一課時;在雙語班每周有二課時用英語以科技與人文為專題開展討論。數理化生採用牛津圖解教材,信息技術採用學校自編的計算機套用軟體(英文版)教材,歷史學科選用部分原版教材。教學方法上主要採用過渡型雙語教學模式,先在部分學科、部分章節和內容中運用英語進行教學,課堂上運用英語為50%,並逐步達到80%。
辦學規模
學校占地46畝,建築面積24000平方米,擁有設施先進、配置完備的 DIS 物理實驗室、心理教育活動室、圖書館、電子閱覽室、大禮堂、籃球館等現代化的教育教學設施和生活服務設施。還設有由特級教師馮容士主持的上海市DIS數位化實驗系統研發中心、 特級教師馮永熙主持的上海市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校長任總策劃的學校文化研究中心。
師資力量
“揚起求知風帆,譜寫做人華章”是風華人的嚮往;“今日我以風華為榮,明天風華以我為榮” 是風華人的追求。學校堅持“隊伍高素質、管理高水平、設施高規格、教育高質量”的管理目標;倡導“崇尚科學、注重實效、追求和諧”的校園氛圍;努力打造高質量的師資隊伍,有特級教師2人、高級教師34人,區學科帶頭人6人,區拔尖人才5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2人。
辦學理念
學校堅持與時俱進,全面實施“一切為了未來”的教育,即一切為了學生的未來,一切為了教師的未來,一切為了學校的未來。落實“學會做人,學會求知,讓生命煥發活力”的育人目標,以先進的教育為學生奠定終身發展的基礎,為教師創造提升發展的條件,為學校提供內涵發展的保障。培養以優良的思想道德為核心、深厚的文化底蘊為基礎、鮮明的個性特長為特徵的合格畢業生;培養以優良的師德師風為核心、深厚的專業造詣為基礎、鮮明的教育教學風格為標誌的優秀教師。建成辦學目標明確、辦學思想先進、辦學效益顯著、辦學特色鮮明的現代化學校。
所受榮譽
多年來,學校以良好的辦學傳統及卓越的教育教學質量,獲得社會廣泛認可。先後被評為:世界衛生組織“健康促進學校(金獎)”單位、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環境人口與可持續發展教育(EPD)項目成員學校、青春健康國際合作項目示範點、國家教育部全國小公民道德建設實驗學校、全國體育衛生工作先進單位、上海市行為規範示範校、上海市中國小課程教材改革研究基地、上海市雙語實驗學校、上海市學校心理輔導示範校、上海市花園單位、上海市軍民共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先進集體、上海市二線高水平運動隊(桌球)試點學校、上海市優秀家長學校、靜安區文明單位、靜安區教育局辦學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
校訓
校訓、校旨、校風、教風、學風、校歌、辦學理念及宣傳語 一、校訓:同聲相應 同氣相求 二、校旨:學會做人,學會求知,讓生命煥發活力 三、校風:誠 和 樂 四、教風:博 活 親 五、學風:勤 思 創 六、辦學理念:實施“走向未來的教育” 七、校歌
校標及校歌
風 華 之 歌 (讓)兩股江流交匯激盪, (讓)兩座峻岭終生守望, 沖刷出搖籃的寧靜,聖殿的軒昂; 支撐起命運的風帆,人生的輝煌; 同聲相應,同氣相求, 學會做人,學會求知, 前行者後來者一同挽緊臂膀。 晴天時雨天時始終奮發前往。 風華正茂,桃李芬芳, 看我們生命煥發,活力張揚; 風華正茂,傳承華章, 看我們馳騁理想,放飛希望。 宣傳語:揚起求知風帆 譜寫做人華章
地址及交通
學校地址:上海市靜安區大寧路1000號(近大寧國際);
周邊捷運:捷運1號線、捷運4號線、捷運3號線、捷運7號線;
周邊公交:547、40、937、959、912、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