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簡介
《風的新娘》是科柯施卡的早期作品中還存在一定浪漫主義情調的一幅幻想性創作。當時他正與情人馬勒在熱戀中。畫上描繪了他與情人在旅途中經受海濤洶湧時的感受。他倆似乎駕著小舟,顛簸於風與浪的決鬥之中。畫家把自己的感受神化了。畫上忽隱忽現、粗短彎曲的筆觸,富有光感的瑣碎形象,周圍是一片深沉的夜色,只有朦朧的月光,照亮了藍色的群山和峽谷。
1920年後,科柯施卡發表了《德勒斯登宣言》,譴責一切軍事行動,這時,他完全是以一個人道主義者的姿態出現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他畫了一些公開反對法西斯戰爭的宣傳畫。早期那種悲苦形象不甚突出了。
在19世末20世紀初,作為一個整體的維也納美術,其表現主義,實質上是浪漫主義的分支,儘管它屬於德國和斯堪的納維亞半島文化的領域。奧地利的美術與19世紀末期的法國象徵派藝術有血緣關係。比如,維也納的“新藝術運動”是法國象徵派藝術重裝飾風格的延續。畫家克里姆特是這個“運動”的傑出代表。繼起的有埃貢·席勒和科柯施卡。
作者介紹
奧斯卡·科柯施卡(1886.3~1980)出生於奧地利的珀歇拉恩, 因家庭破產而隨家遷居維也納。1904年入維也納工藝美術學校,畢業後留校任教。1907年開始接受訂件,為維也納工藝製作室畫些裝飾畫。在裝飾畫中,他感興趣於用人體藝術,就連在裝幀設計中也不例外。1908年,他與維也納建築家阿道夫·魯斯結為知已。這時他也畫風景,往往重在色彩的表現,線條用得很激動,顯示出一種表現主義的傾向。
科柯施卡還善於作詩,寫劇本。他的主要劇作有《扼殺婦女的希望》(1907年)。作品以人道主義思想為基礎,對現代生活中的道德問題發出呼籲,但未獲社會首肯,受到了打擊。他的繪畫大約從1910年開始嶄露頭角。第一次畫展是在柏林舉行的,反應不佳。1911年回到維也納,曾與康定斯基、保羅·克里、弗朗茲·馬爾克等人共同舉辦畫展。由於他在戲劇上聲譽不佳,加上這次的表現主義畫展又遭抨擊,他所任教的維也納工藝美術學校便把他辭退了。第一次世界大戰他應徵入伍。1916年身負重傷退役,旋又在德累期頓美術學院任教,達10餘年之久,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
科柯施卡的表現主義屬於另一種極端,即常常將生活中痛苦的病態揭示得淋漓盡致,尤其是他的所謂“黑色繪畫”階段。那些充滿複雜的變態心理的、具有精神創傷的面孔,被他刻畫得入木三分,這些面孔展現在公眾眼前,為人們所驚訝,因為這些面孔在生活中不常為人所熟見。在他畫上的人物總是被籠罩著一種氛圍,與克里姆特用來弱化人物特徵,強調性的特徵的手法相反,而是加強人物的精神性特
征。如果說在他的有些作品上存在著弗洛伊德式的壓抑,那么其形式表現也是騷動性的。實際上,這種繪畫形式是畫家一種強烈感情的“宣洩”,如他的這幅代表作《風的新娘》即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