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學史
風信子原產地在地中海東北部,有著很長的栽培歷史,可追溯到15世紀。300多年來,風信子一直是歐洲園藝植物育種家喜愛的花卉育種對象,育種目標是培育新奇的花色、重瓣花和大而美麗的花朵。風信子的栽培種數量在19世紀末達到了最高峰,隨後的100年隨著許多栽培種的丟失,風信子的品種有所下降。遺留下來的風信子資源,由於風信子愛好者阿倫(Alan Shipp)等人的努力而得以保存,阿倫在立陶宛建立了風信子種質資源收集中心。
風信子最早是作為來自土耳其的植物在花園中種植。1453年,土耳其的回教君王默罕默德二世征服了伊斯坦堡後喜歡上了種植風信子。1520-1566年,奧斯曼帝國的統治者也喜歡種植風信子、鬱金香和許多其它的球莖花卉。由於受帝王貴族愛好種植的影響,風信子很快從土耳其傳到了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奧地利、法國等歐洲國家。1613年,德國出版的一本書《Hortus Eystettensis》首次刊登了一張重瓣花風信子的照片,1622年,法國巴黎出版的一本書《Theatrum Florae》中有藍色單瓣花、白色單瓣花和重瓣花的風信子圖片,1629年,英國出版的《Paradisus Terrestris》一書中有6種不同的風信子圖片,其中有兩種是重瓣花的品種,後來黃色花的風信子品種由俄國傳到了英國。
到17世紀末,當鬱金香種植在荷蘭開始走下坡路後,荷蘭的育種家開始將育種的注意力轉向其他花卉。以荷蘭Haarlem為中心的周邊地區成了風信子種植和新品種選育的重要區域,當地的沙質壤土富含有機質,地下水位距離地表僅0.6-1米高,非常適合風信子生長。風信子的品種改良在荷蘭取得了長足的發展,18世紀初的圖片資料顯示,風信子的每莖花序上最多著花數只有10-15朵花,到了18世紀末花序每莖著花數已上升到了60朵之多。儘管風信子的貿易量從來沒有達到超過鬱金香的數量,但人工選育出來的每個新花色的風信子品種推向市場都能賣到一個很高的價位。如18世紀由彼特(Peter Voerhelm)發現的重瓣花品種‘大不列顛國王’(‘King of Great Britian’)是一個很賺錢的品種,每個球莖售價100英鎊。
18世紀,在荷蘭的種植園中有一個紅色花的風信子通過芽變形成了淡藍色花的品種,這在當時是非常珍貴稀有,據說發現者害怕丟失這個種,曾用鳥籠把它懸掛在天花板上收藏,到種植季節才把它取出種植,這個突變種被保留了下來,命名為‘孤本’(‘La Unique’),它成了後來許多淡藍色花風信子品種的父母親本。風信子通過突變產生了多種不同顏色的花,不斷增加的栽培品種也促進了19世紀風信子產業的發展。
1838年查理(Charles M Intosh )在他寫《鮮花園》(Flower Garden)一書中談到荷蘭花農種植的風信子栽培種多達2000多個,書中列舉了200多個品種,花色很豐富,包括黃色、紫色,還有白色、紅色和藍色等,其中有些重瓣花栽培種具有深色的花心,但如今的商業栽培風信子只有單瓣花的品種才有深色的花心。
這一時期,盛行著用特製玻璃容器裝滿水種植風信子,而維多利亞時期種植風信子的玻璃容器現今則成了古董收藏家的收藏對象。直到今天,人們仍然通過使用玻璃瓶種植風信子,來向孩子們展示植物的生根和發芽的過程。
20世紀,風信子的盛行期過去後,風信子的種植面積急劇下降。第一次世界大戰對世界園藝花卉產業造成了嚴重的影響,也導致了許多風信子栽培種的丟失。接下來的第二次世界大戰使花卉園藝產業繼續下滑,到了20世紀70年代,風信子在世界範圍種植生產面積跌到了最低谷,當時花卉供應商能用於栽培生產的風信子栽培種只有50幾個,這些大部分是17世紀培育得較好的品種。從20世紀50年代至70年代全世界只培育出了約10個新的風信子栽培種。
幾十年來人們似乎對培育風信子新品種或找回丟失的老品種失去了興趣。幸運的是一位叫阿倫(Alan Shipp)的農場主正努力設法改變現狀,他正收集和繁殖所有的風信子栽培種,研究沒有命名的品種,並努力擴大風信子的套用範圍。他是當今唯一一位能供應種類繁多的維多利亞時期風信子栽培種的花卉供應商,阿倫的工作得到了許多風信子愛好者的熱心幫助,大大增加了他對風信子品種的收集範圍。
1997年3月,一封意外的信給阿倫帶來了一些頗為重要的信息,這封信來自立陶宛的維爾紐斯花卉研究站負責人麗塔(Rita Riziulyte)小姐,她告知阿倫他們研究站收集保留了大約60個風信子栽培種。阿倫後來知道其中有38個是他沒有收集到的品種,有些品種甚至是在西歐已消失了50多年的品種。在這60個品種中有些是風信子國際品種登記機構有記載的品種,其它沒有登記的品種在18-19世紀的品種目錄文獻中也能查到一些,其中最令阿倫震驚的是一個叫‘太陽花’(‘Sunflower’)(註:1897年之前的品種)的品種和一個神秘的黃色重瓣花的品種;此外,還有19種有名字但未被記錄,這些品種人們正努力從西方的文獻資料中查找它們的原始記錄,人們通過大田試種後將最終評估出它們的品種特性。
風信子很容易種植,種植時只需要提供充足的光照。在春天的花園中,風信子的花色和香味所產生的裝飾效果是許多花卉所無法比擬的,自立陶宛的激動人心的風信子新品種將預示著人們對風信子興趣的增加,並激勵人們去追祟這種園藝花卉界的瑰寶。
形態特徵
風信子是多年草本生球根類植物,鱗莖球形或扁球形,有膜質外皮,外被皮膜呈紫藍色或白色等,皮膜顏色與花色成正相關。未開花時形如大蒜。葉4-9枚,狹披針形,肉質,基生,肥厚,帶狀披針形,具淺縱溝,綠色有光。花莖肉質,花葶高15-45厘米,中空,端著生總狀花序;小花10-20朵密生上部,多橫向生長,少有下垂,漏斗形,花被筒形,上部四裂,花冠漏斗狀,基部花筒較長,裂片5枚。向外側下方反卷。根據其花色,大致分為藍色、粉紅色、白色、鵝黃、紫色、黃色、緋紅色、紅色等八個品系。原種為淺紫色,具芳香。蒴果。花期早春,自然花期3-4月。
生態習性
風信子習性喜陽、耐寒,適合生長在涼爽濕潤的環境和疏鬆、肥沃的砂質土中,忌積水。 喜冬季溫暖濕潤、夏季涼爽稍乾燥、陽光充足或半陰的環境。喜肥,宜肥沃、排水良好的沙壤土。地植、盆栽、水養均可。
秋季生根,早春新芽出土,3月開花,5月下旬果熟,6月上旬地上部分枯萎而進入休眠。在休眠期進行花芽分化,分化適溫25℃左右,分化過程1個月左右。花芽分化後至伸長生長之前要有二個月左右的低溫階段,氣溫不能超過13℃。
風信子在生長過程中,鱗莖在2-6℃低溫時根系生長最好。芽萌動適溫為5-10℃,葉片生長適溫為5-12℃,現蕾開花期以15-18℃最有利。鱗莖的貯藏溫度為20-28℃,最適為25℃,對花芽分化最為理想。可耐受短時霜凍。
分布區域
風信子原產於歐洲南部地中海沿岸及小亞細亞一帶、荷蘭,如今世界各地都有栽培。野生種生於西亞及中亞的海拔2600米以上的石灰岩地區。
荷蘭是風信子的主要生產地,在十八世紀風信子的栽種非常流行,在當時有紀錄的品種已經超過二千個以上。20世紀50年代開始,中國各地植物園和公園才有少量栽培,用於花壇觀賞。直到80年代以後,風信子才在全國各地有較大的發展,廣泛用於春季花卉展覽和盆栽銷售。至今,栽培風信子已開始進入家庭和公共場所的室內點綴和擺放,需求量逐年增加。但中國尚未能自行繁種,尚需從國外引進。
繁殖方式
分球
6月份把鱗莖挖回後,將大球和子球分開,“大球秋植後來年早春可開花,子球需培養3年才能開花。由於風信子自然分球率低,一般母株栽植一年以後只能分生1-2個子球,為提高繁殖係數,可在夏季休眠期對大球採用閹割手術,刺激它長出子球。
播種
多在培育新品種時使用,於秋季播入冷床中的培養土內,覆土1厘米,翌年1月底2月初萌發。實生苗培養的小鱗莖,4-5年後開花。一般條件貯藏下種子發芽力可保持3年。
常見品種
極早花種
阿姆斯特丹(Amsterdam)花紅色
簡·博斯(JanBos)
早花種
安娜·瑪麗(AnnaMarie)花粉紅色
粉珍珠(PinkPearl)
英諾森塞(LInnocence)
白珍珠(WhitePearl)
花藍色的大西洋(Atlantic)
巨藍(BlueGiant)大花
藍星(BlueStar)
彩藍(DelftBlue)
奧斯塔雷(Ostara)
安娜·利薩(Lisa)
中花種
德比夫人(LadyDerby)
晚花種
馬科尼(Marconi)
軟糖(Fondante)
粉皇后(Queen of the Pinks)
卡內基(Carnegie)花白色
藍衣(BlueJacket)
瑪麗(Marie)花深藍色
紫晶(Amethyst)花紫色
紫珍珠(VioletPearl)
吉普賽女王(GipsyQueen)花橙色
哈萊姆城(CityofHaarlem)花黃色
其他品種
國內較少有栽培:
中花種
紅色火箭(Red Rocket)
晚花種
威爾拜卡(Vuurbaak)花紅色
紅色魔術(Red Magic)花心白色
桑紅玫瑰(Mulberry Rose)
可恩糖(Candy Cane)花粉色
重瓣風信子
經過長時間的雜交與繁殖栽培,風信子漸漸產生了一些特殊的重瓣品種,中國有的部分品種。
蘿茜特(Rosette)花粉紅色
那不勒斯玫瑰(Rose of Naples)
皇家粉(Pink Royale)
蜀葵(Hollyhock)花紅色
紅色鑽石(Red Diamond)
安娜貝爾(Annabelle),板栗花(Chestnut Flower)花淺粉色
科勒將軍(General Kohler)花淺藍色
依莎貝爾(Isabelle),科多國王(Double King Codro)花深藍色
無畏勇者(Dreadnought)花藍色
本尼維斯(Ben Nevis)花白色
栽種技術
選購
風信子開花所需養分,主要靠鱗莖葉中儲存的養分供給,只要選擇表皮無損傷、肉質鱗片不過分皺縮、較堅硬而沉重、飽滿的種球,就能開出豐碩美麗的花。在選購種頭時,要注意挑選皮色鮮明、質地結實,沒有病斑和蟲口的為好,通常從種皮的顏色可以基本判斷它所開的是什麼顏色的花。比如外皮為紫紅色的它就會開紫紅色的花,若是白色的將會開白色的花,但有些經過雜交育成的品種其顏色較為複雜,有時會分辨不清,需要向經營者詢問清楚才好購買。當種頭購回後,用多菌靈泡好,晾乾。為了使它打破休眠期,要先放進冰櫃的最下格冷藏一個月左右,以便於日後順利開花。但從冰櫃取出時,最好移放在陰涼的地方七八天才可播種。
土壤
風信子應選擇排水良好,不太乾燥的沙質壤土為宜,要求土壤肥沃,有機質含量高,團粒結構好,中性至微鹼性,pH值6-7的水平;可按腐葉土5∶園土3∶粗沙1.5∶骨粉0.5的比例配製培養土;在栽種前,可用福馬林等化學藥劑,在土溫10-15℃的情況下,在土壤表面施藥後立即覆蓋薄膜,溫暖天氣3天后,撤去薄膜,晾置1天后進行栽種,保持土壤濕潤。種植前要施足基肥,大田栽培,忌連作。
宜於10-11月進行,選擇排水良好的土壤是最為重要的條件。種植前施足基肥,上面加一薄層沙,然後將鱗莖排好,株距15厘米-18厘米,覆土5厘米-8厘米。並覆草以保持土壤疏鬆和濕潤。一般開花前不作其它管理,花後如不擬收種子,應將花莖剪去,以促進球根發育,剪除位置應儘量在花莖的最上部。6月上旬即可將球根挖出,攤開、分級貯藏於冷庫內,夏季溫度不宜超過28℃。
盆栽
用壤土、腐葉土、細沙等混合作營養土,一般10厘米口徑盆栽一球,15厘米口徑盆栽2-3球,然後將盆埋入土中,其上覆土10厘米-15厘米,經7-8周,芽長到10厘米以上時,去其覆土使陽光照射,一般10-11月栽植,3月開花。
水養
風信子水養要求水位離球莖的底盤要有1-2cm的空間,讓根系可以透氣呼吸,嚴禁將水加滿沒過球莖底部。可在12月份將種球放在闊口有格的玻璃瓶內,加入少許木炭幫助防腐和消毒。其種球僅浸至球底即可,然即放置在陰暗的地方,並用黑布遮住瓶子,這樣約經過20多天的全黑環境萌發後,再放到室外讓它接受陽光的照射,初期每天照1-2小時,後逐步增至7-8小時,大多數在天氣好的情況下,到春節便能開花。
選時
7月下旬以後,將球根用8℃的低溫處理 70-75天,然後10月上旬盆栽,於溫室中栽培,即可令其年末開花。由於栽培品種其促成的感度相差很大,因此在行促成栽培時應選用適於促成用的品種。
光照
風信子只需5000Lx以上,就可保持正常生理活動。光照過弱,會導致植株瘦弱、莖過長、花苞小、花早謝、葉發黃等情況發生,可用白熾燈在1米左右處補光;但光照過強也會引起葉片和花瓣灼傷或花期縮短。
濕度
土壤濕度應保持在60-70%之間,過高,根系呼吸受抑制易腐爛,過低,則地上部分萎蔫,甚至死亡;空氣濕度應保持在80%左右,並可通過噴霧、地面灑水增加濕度,也可用通風換氣等辦法,降低濕度。
溫度
溫度過高,甚至高於35℃時,會出現花芽分化受抑制,畸形生長,盲花率增高的現象;溫度過低,又會使花芽受到凍害。20世紀世紀初,花卉種植者們開始在溫室中生產風信子並對其進行一定的溫度處理。像鬱金香和其它球根植物一樣,它的種球需要低溫條件下維持一段時間,否則就不會產出高質量的花朵和具有足夠長度的莖來。
風信子的生長過程包括一個葉形成期,一個花形成期和伸長期。通過提早花形成期,同時提供最有效的低溫期,以促成種球開花。這是種植在地中海地區的風信子往往可以很早開花的原因。通過在種球栽植階段中保持較高的溫度就可以加速葉的形成期,於是花形成期也提早了。
與其它球根類植物相比,風信子通過對其施行的特殊的溫度處理而提早使其形成花朵。達到此目的的一種方法就是增加種球生長期間的土壤溫度。由於這種方法的成本較高,所以很少使用。更為常見的是,種球被提早掘出,同時在有空調的房間內做溫度處理,從而達到促進花朵形成的目的。挖掘的時期和處理的溫度是區別盆栽和切花風信子的因素。
病害防治
風信子常見的病害有生芽腐爛,軟腐病、菌核病和病毒病。種植前基質嚴格消毒,種球清選並作消毒處理,生長期間每7天噴一次1000倍退菌特或百菌清,交替使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病菌的傳播。嚴格控制澆水量,加強通風管理,控制環境中空氣相對濕度,出現中心病株及時拔除,可以大幅度降低發病率。
為了防止在室外土壤冷處理時病害的發生,可取的方法是每年使用新鮮的土壤。這樣就不必對土壤進行常規處理了。
如果土壤以前被用過,可再用來裝盆或覆蓋種球。使用前建議進行常規土壤消毒,以避免絲核菌的發生。這種常規的土壤處理方式,與鬱金香種植前的土壤處理是一致的。另外可參考有關常規處理土壤的方法,我們建議您向當地的有關部門進行諮詢。
如果風信子種球種植後立刻提供9℃的溫度,而且冷處理期間花芽完全暴露而不覆蓋土壤的話,沒有必要使用殺菌劑來處理種球。
寄生性頂腐爛
植物的一部分位於花序上部花腐爛,被稱作“頂腐爛”,它常常伴隨著葉尖端出現褐斑。這種腐爛多由常態下隨機存在的寄生物引起,包括在小花受乾後才開始被侵染的植物(生理性芽腐爛)或已預先被寄生菌感染的植物(寄生菌芽腐爛),接著寄生物能引起最初的侵染。
絲核菌
這種真菌從被污染(甚至是在種植前即被污染)的土壤中開始侵染植株。識別的標誌是在一些小花上有不規則形狀的,亮褐色的鋸齒狀疤痕。在外部的葉片上的發生程度稍微輕一點。而更嚴重的侵染是斑點變大,植物葉尖變褐,在溫室種植時可以看見蜘蛛網似的真菌生長痕跡。這種侵染常常區域性出現,當土壤溫度上升時侵染加劇。
防止方法:經常使用新的土壤作為盆土。被侵染的土壤在使用前用常規方法處理。自然冷處理和生根室保持規定的溫度。
青黴菌
屬於貯藏期腐爛,最初的症狀在種植之前就能立刻看見。在根尖受真菌感染部分乾枯。在切開根基部時,可以看見其周圍組織呈現淺褐色。在小籽球脫落處也能看見同樣顏色的組織。貯藏和以後的種植過程中種球會繼續腐爛。被感染的種球芽比較短,種球本身根很少或是根本沒有根。植株很容易倒伏。
這種真菌侵染也發生在種球的受傷部分。受侵染的部分有白色到藍綠色的真菌生長,其下組織變褐而鬆軟,但這種侵染並不會延伸到根盤,而且對開花質量也沒有不好的影響。
這種侵染由不同的青黴菌如P. verrucosum引起。“Pink Pearl”及其變種容易經根尖受到感染。這種侵染主要發生在低溫貯藏室(17℃以下),同時濕度高於70%。另一原因是由種球受傷而引起的。
防治方法:防止芽早熟或根的形成。在到貨後要立即種植(特別是“Pink Pearl ”及其變種)。在貯藏室內,要保持規定的恆定溫度並使空氣流通。在整個貯藏期間要保持濕度在70%以下。
歐文氏桿菌
軟腐,在溫室中,嚴重感染的種球不再發芽。種球變軟,種球組織透明並伴隨有白色或黃色斑點。這些感染種球同時散發難聞的氣味。感染不嚴重的病症是:從葉片基部形成一些濕的,暗綠色長的區域,會首先造成生長受阻,然後是植株萎蔫直至死去。
這種病害是由歐文氏桿菌引起的。這種細菌多為寄生性,主要侵染受凍或水分過多的組織。當溫度太高或土壤太濕時,另一種侵染形式是從那些早熟根或小籽球剝落處的傷口處感染。這個問題主要是由於秋季自然冷處理時土壤溫度太高或過濕引起。“DelftBlue”和“Carnegie”是極易受感染的栽培品種。這種病在溫室中沒有傳染性,儘管受侵染組織通常出現黃油色,但侵染不會再在其它部位發生。
防治方法:通常種植種球在所推薦的條件下進行,即自然處理或生根室保持低溫(9℃),同時不要太潮濕。種植時和整個溫室期要除去受侵染的種球和植株。這可以防止歐文氏桿菌通過灌溉水向臨近的種球傳播。
生理性芽腐
最後一朵小花脫水,這是由於冷處理過短造成的。對這種芽腐是否敏感要根據不同品種和種球的尺寸來判定。
防治方法:確保種植種球的生根室和自然處理溫度保持在9℃恆溫,不是9℃的處理要使用補償措施。不要過早地將種球移入室內,提供各個品種所需的冷處理。在溫室期內保持23-25℃恆溫,在種植期間溫度降低幅度不要大於1-2℃,以避免溫室氣候中相對濕度較高而引起的青黴菌侵染。千萬不要將水澆灌在花序上,特別是在最後階段。在運送之前,如不能提供貯藏,不要使盆中的土壤過濕,同時確保植株之間有足夠的空氣流通。
頂端變綠
一些花序頂部的小花保持綠色,嚴重時會遍及整個花的頂部。病因:由於低溫處理不當而導致的失調;處理時間太短或不正確的溫度都會產生這樣的結果。某些品種,如“Pink Pearl”及其變種和“Jan Bos”等,對這種失調的敏感程度都高於其它品種。
防治方法:在栽培後,按規定的冷處理期和低溫進行操作。
花序歪斜
在種球移入溫室後,風信子花莖的最上端生長變得歪斜。在風信子大的花序中,一部分花莖及其附著的小花生長比其它部分相對要快,諸如“Delft Blue”及其變種,“Carnegie”和“L’Innocence”等品種。這種性狀並不是我們所期望的,這種失調多見於種植較早,以及有大花序的風信子中。
防治方法:種植後,使用規定的冷處理和低溫標準。保持稍低的溫室氣溫(18-17℃)也能防止花序歪斜病症的發生。
頂端開花
與正常生長狀態不同的是,位於頂端的小花提早於較低部位的先開花。這類花朵的花序通常短且健壯。這種失調,是由於在將植物移入室內之前沒有進行該品種的所需的冷處理而造成的。每個品種於這種病症的敏感性各不相同。
防治方法:在種植後,按規定的冷處理和低溫標準操作。
灰霉病
發病初期,感病葉尖變色,葉片皺縮腐爛。冷濕條件下,花部亦發生腐爛。發病後期,病部產生灰色霉層及黑色菌核。病原菌以菌核在病殘體及土壤中越冬,條件適宜時產生分生孢子,分生孢子隨風雨傳播進行侵染危害。低溫高濕利於病害發生。
防治方法
減少侵染來源:及時摘除病花、病葉,集中銷毀。
藥劑防治:發病初期,噴施1:1:100波爾多液,或65%代森鋅可濕性粉劑500-800倍液,或50%苯來特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或斑銹清800-1000倍液噴霧防治。
1.減少侵染來源:及時摘除病花、病葉,集中銷毀。
2.藥劑防治:發病初期,噴施1:1:100波爾多液,或65%代森鋅可濕性粉劑500-800倍液,或50%苯來特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或斑銹清800-1000倍液噴霧防治。
根瘤病
風信子根腫病又稱根瘤病。根系初發生時正常,伸長至-定程度即產生白色小瘤體,長勢減弱,有時發生小花乾腐,影響生長發育,嚴重時全株桔死。
防治方法:
貯藏期嚴格消毒滅菌,注意加強通風,勤檢查,勤翻動,發現病株及時撿出集中燒毀。
嚴格進行土壤消毒滅菌,不連作,不重複套用栽培土。
栽培期間發現病株及時清除,並對土壤進行滅蟲滅菌。
嚴格檢疫,不使病球病株八圃。
1.貯藏期嚴格消毒滅菌,注意加強通風,勤檢查,勤翻動,發現病株及時撿出集中燒毀。
2.嚴格進行土壤消毒滅菌,不連作,不重複套用栽培土。
3.栽培期間發現病株及時清除,並對土壤進行滅蟲滅菌。
4.嚴格檢疫,不使病球病株八圃。
主要價值
風信子植株低矮整齊,花序端莊,花色豐富,花姿美麗,是早春開花的著名球根花卉之一,也是重要的盆花種類。適於布置花壇、花境和花槽,也可作切花、盆栽或水養觀賞。有濾塵作用,花香能穩定情緒,消除疲勞作用。花除供觀賞外,還可提取芳香油。
球莖有毒性,如果誤食,會引起頭暈、胃痙攣、拉肚子等症狀,所以要嚴防小孩子或者動物的誤食。
植物文化
命名
希臘神話中受太陽神阿波羅(Απλλων)寵眷、並被其所擲鐵餅誤傷而死的美少年雅辛托斯 (κινθο),是由於西風風神澤費奴斯(Zephyrus)用計害死。在雅辛托斯的血泊中,長出了一種美麗的花,阿波羅便以少年的名字命名這種花——風信子υκινθο(Hyacinthus orientalis)。
花語
風信子花語:勝利、競技、喜悅、愛意、幸福、濃情、傾慕、頑固、生命、得意、永遠的懷念。
園藝用風信子新品種的花語:注目。
藍色的風信子:生命。
紫色的風信子:悲傷、妒忌,憂鬱的愛(得到我的愛,你一定會幸福快樂)、道歉(對不起,請原諒我)、後悔。
淡紫色風信子:輕柔的氣質、浪漫的情懷。悲傷。
白色的風信子:恬適、沉靜的愛(不敢表露的愛)、暗戀。
紅色的風信子:感謝你,讓我感動的愛(你的愛充滿我心中)。
桃紅色風信子:熱情。
藍色的風信子:恆心、貞操、彷佛見到你一樣高興、高貴濃郁。
深藍色風信子:因愛而有些憂鬱。
黃色的風信子:幸福、美滿,與你相伴很幸福。
粉色的風信子:傾慕、浪漫。
淡綠風信子:如果你想沒有秘密,必先擁有善良的心。
象徵
1.只要點燃生命之火,便可同享豐富人生。
2.重生的愛。忘記過去的悲傷,開始嶄新的愛。
婚禮用花
在英國,藍色風信子一直是婚禮中新娘捧花或飾花不可或缺的代表新人的純潔,祈望帶來幸福。
傳說
傳說英俊瀟灑的美少年海新瑟斯和太陽神阿波羅是好朋友,而西風之神傑佛瑞斯也很喜歡海新瑟斯,且常為此吃醋,但海新瑟斯總是較喜歡阿波羅且經常和他一起玩樂。有一天,當他們正興高采烈地在草原上擲鐵餅,恰巧被躲在樹叢中的傑佛瑞斯發現了,心裡很不舒服,想捉弄他們一番。
當阿波羅將鐵餅擲向海新瑟斯之際,嫉妒的西風之神偷偷地在旁邊用力一吹,竟將那沉甸甸的鐵餅打在海新瑟斯的額頭上,一時之間血流如柱,這名英俊的少年也因此一命嗚呼了。阿波羅驚慌之餘,心痛地抱起斷了氣的朋友“唉!唉!”(Ai!Ai!)地嘆著氣,只見由海新瑟斯的傷口不斷地湧出鮮血,落到地面上並流進草叢裡。
不久之後,草叢間竟開出串串的紫色花,阿波羅為了表示歉意,乃以美少年之名當作花名,我們則直譯為“風信子”。紫色的風信子從此被後人認為是“嫉妒”的代言者;希臘語Ai和Aei(“永遠”之意)同義,所以風信子也象徵“永遠的懷念”,歐美人常將風信子的花樣雕刻在親人的墓碑上,以示“永久的懷念”。
幸運星座
處女座 天秤座 雙魚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