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作 者:顧頡剛 著
![](/img/8/c34/nBnauM3X0UTM5EDO3ADM3MDN0MTMxADO1YTMwADMwAjMxAzLwAzL2U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出版時間:2003-12-1
版 次:1頁 數:311字 數:237000印刷時間:2004-4-1開 本:紙 張:膠版紙印 次:I S B N:9787810585354包 裝:平裝
內容簡介
對於二十世紀中國傳統文化研究而言,顧頡剛的出現,可以說是具有某種十分特殊的意義。作為一位歷史學家和民俗學家,顧頡剛不僅在古史研究上取得了非凡成就,提出了“古史是層累地造成”的重要學說,而且還將自己在史學上創見運用到民俗學領域之中,並進而創建了極為重要的“演變法則”,使這一法則成為整個民俗研究中一直沿用至今的科學方法。這種歷史與民俗的互動性研究思路,使得顧頡剛無論在古史研究領域還是在民俗研究領域,都占有重要的學術地位。
歷史與民俗學看似兩個不同的領域,其實在顧頡剛的學術思想中有著極為緊密的聯繫。他著力研究孟姜女故事,主要目的就是“為研究古史方法舉旁證的例”。其研究結果也表明,一切傳說中記載的古史現象都是不可信的。他的這種新疑古派的思想與方法,以及對民間文藝進行動態考察的眼光,都曾給後人以巨大影響。特別是他在研究中所涉及到一些神州中的人物和事件,至今仍成為不少學者的研究課題。我們編選的這本《顧頡剛經典文存》,是從顧頡剛已出版的全部著作中精選出來的,主要偏重於古史學和民俗學等方面的論述與思考,它可以為廣大讀者尤其是青年學生在人生的道路上提供一面思考的鏡子。
作者簡介
顧頡剛(1892—1980),江蘇蘇州人。現代歷史學家,“古史辨”派的主要代表人物。
顧頡剛於1913年考入北京大學預科,1920年北京大學本科哲學門畢業。以後留任教於北京大學、廈門大學、中山大學、燕京大學、雲南大學、齊魯大學、中央大學、復旦大學、社會教育學院、蘭州大學等,並任北平研究院歷史組主任、齊魯大學國學研究所主任主編《中山大學語言歷史研究所周刊》、《燕京學報》、《禹貢半月刊》、《邊疆周刊》、《齊大國學季刊》、《文史雜誌》等。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中國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研究員,中國民間文藝研究會副主席,第二三屆全國政協委員,第四、五屆全國人大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