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經歷
1982年,畢業於上海交通大學套用物理系,獲學士學位。
1984年,畢業於中國科學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獲碩士學位。
1988年,畢業於中國科學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獲博士學位,之後赴澳大利亞從事博士後研究 。
1995年,進入維多利亞大學任教。
2000年,赴斯威本科技大學創立了微光子學中心,並擔任中心首任主任(至2015年)。先後擔任學校光電子學首席終身傑出教授、理學院院長、工程及工業科學學院副院長、副校長。
2003年,出任澳大利亞研究委員會卓越中心的分部主任。
2005年,出任澳大利亞聚合物合作研究中心的分部主任(至2010年)。
2006年,當選為澳大利亞技術科學與工程院院士。
2007年,入選中國教育部長江學者講座教授 。同年當選為澳大利亞科學院院士。
2009年,被韓國教育部評為世界級大學教授 。
2010年,擔任維州-尚德先進太陽能設施的首任主任(至2015年)。
2016年,出任皇家墨爾本理工大學副校長。
2017年11月,當選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 。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科研綜述
顧敏的研究領域包括:(1)微納米光子學:生物光子學,光存儲及光子晶體,納米光子學;(2)光電子學成像:雙光子顯微術,三維光存儲,混濁組織中的成像,近場光學和雷射俘陷;(3)物理光學:光學共焦顯微術,三維圖象重構超短脈衝光學顯微術,超快非線性光學;(4)離化層物理:全球定位系統 (GPS) ;(5)雷射電漿物理:雷射核聚變,x光雷射器;(6)雷射物理:光孤子,光雙穩態。
顧敏教授在三維光學顯微成像和多光子納米光子學的基礎研究及數據存儲、生物醫學工程套用中作出了創造性貢獻。他是三維光學顯微成像理論的國際權威和先驅者之一,對現代光學顯微成像技術的發展有重要的推動作用。在多光子納米光子學領域,他首次在聚合物材料中實現了包括空域,時域,偏振等的五維光存儲,具有Terabytes甚至Petabytes以上的存儲能力。顧敏教授在世界上首次利用雙光束超分辨原理突破聚合物中的光學衍射極限,獲得9納米特徵尺寸的世界紀錄,在大數據時代實用意義巨大,雙光束超分辨存儲專利已成功轉讓給工業界。顧敏教授率先實現了納米尺度下對光子角動量模式進行編碼、傳輸和解碼的新技術,這項光信息技術領域的顛復性重大突破,為下一代超寬頻、超大容量、超快速並行處理的光學通信奠定了基礎。此外,他還在多光子誘導的多維光子晶體、雷射光鑷和雙光子非線性光學內窺鏡等方面,取得一系列國際領先水平的成果 。
2016年,顧敏領導的研究團隊,通過使用兼顧三維製造能力和超越衍射極限解析度的雙光束光刻技術,首次按1:1比例完全精確模擬複製“Gyroid”這種具有光學功能活性的三維生物納米結構。該論文以“Biomimetic photonics exceeding their natural origins”為題,於5月13日在Science子刊Science Advances上發表 。
•論文著作
截至2017年,顧敏獨立撰寫了兩本光學成像理論專著,在Nature、Physics Review Letters雜誌上發表論文450餘篇 。
出版著作
出版時間 | 名稱 | 出版社 |
1996年 | 《共焦顯微鏡的三維成像原則》 | 世界科技出版社 |
2000年 | 《高級光學成像理論》 | 施普林格出版社 |
2010年 | 《飛秒生物光子學:核心技術與套用》 | 劍橋大學出版社 |
《組織狀介質中的顯微成像:蒙特卡洛模擬和套用》 |
期刊論文代表作
Zijlstra, Peter, James WM Chon, and Min Gu. "Five-dimensional optical recording mediated by surface plasmons in gold nanorods." nature 459.7245 (2009): 410.
Ren, Haoran, et al. "On-chip noninterference angular momentum multiplexing of broadband light." Science 352.6287 (2016): 805-809.
Gan, Zongsong, et al. "Three-dimensional deep sub-diffraction optical beam lithography with 9 nm feature size." Nature communications 4 (2013): 2061.
Yue, Zengji, et al. "Nanometric holograms based on a topological insulator material." Nature communications 8 (2017): 15354.
Yue, Zengji, et al. "Nanometric holograms based on a topological insulator material." Nature communications 8 (2017): 15354.
Barbiero, Martina, et al. "Spin-manipulated nanoscopy for single nitrogen-vacancy center localizations in nanodiamonds." Light: Science & Applications 6.11 (2017): e17085.
Thekkekara, Litty V., and Min Gu. "Bioinspired fractal electrodes for solar energy storages." Scientific reports 7 (2017): 45585.
Gu, Min, Qiming Zhang, and Simone Lamon. "Nanomaterials for optical data storage." Nature Reviews Materials 1.12 (2016): 16070.
Gan, Zongsong, Mark D. Turner, and Min Gu. "Biomimetic gyroid nanostructures exceeding their natural origins." Science advances 2.5 (2016): e1600084.
Zhang, Yinan, et al. "Efficiently-cooled plasmonic amorphous silicon solar cells integrated with a nano-coated heat-pipe plate." Scientific reports 6 (2016): 24972.
Yue, Zengji, et al. "Intrinsically core-shell plasmonic dielectric nanostructures with ultrahigh refractive index." Science advances 2.3 (2016): e1501536.
Zheng, Xiaorui, et al. "Highly efficient and ultra-broadband graphene oxide ultrathin lenses with three-dimensional subwavelength focusing." Nature communications 6 (2015): 8433.
Li, Xiangping, et al. "Athermally photoreduced graphene oxides for three-dimensional holographic images." Nature communications 6 (2015): 6984.
Gu, Min, Hong Kang, and Xiangping Li. "Breaking the diffraction-limited resolution barrier in fiber-optical two-photon fluorescence endoscopy by an azimuthally-polarized beam." Scientific reports 4 (2014): 3627.
Gu, Min, Xiangping Li, and Yaoyu Cao. "Optical storage arrays: a perspective for future big data storage." Light: Science & Applications 3.5 (2014): e177.
Turner, Mark D., et al. "Miniature chiral beamsplitter based on gyroid photonic crystals." Nature Photonics 7.10 (2013): 801.
Li, Xiangping, et al. "Three-dimensional orientation-unlimited polarization encryption by a single optically configured vectorial beam." nature communications 3 (2012): 998.
Chen, Jiabi, et al. "Observation of the inverse Doppler effect in negative-index materials at optical frequencies." Nature Photonics 5.4 (2011): 239.
榮譽表彰
時間 | 榮譽/表彰 | 參考資料 |
1999年 | 澳大利亞物理學會會士 | |
2003年 | 國際光學工程學會會士 | |
2004年 | 美國光學學會會士 | |
2006年 | 澳大利亞技術科學與工程院院士 | |
2007年 | 澳大利亞科學院院士 | |
2008年 | 英國物理學會會士 | |
2011年 | 澳大利亞光學學會W.H.斯蒂爾獎 | |
2014年9月10日 | 澳大利亞科學院伊恩沃克獎章(Ian Wark) | |
2015年 | 澳大利亞物理學會博阿斯獎章 | |
2015年 | 電氣電子工程師學會會士 | |
2017年 | 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 | |
澳大利亞桂冠教授(Australian Laureate Fellow) | ||
澳大利亞光學學會Beattie Steel獎 | ||
2019年 | 國際頂級光學獎章-丹尼斯·加博爾獎章 (Dennis Gabor Award) |
社會任職
時間 | 擔任職務 | 參考資料 |
2002年-2004年 | 國際生命光學學會主席 | |
2004年-2012年 | 國際生命光學學會副主席 | |
2005年-2011年 | 國際光學委員會副主席 | |
國際光學委員會獎狀委員會主席 | ||
國際光學委員會伽利略獎委員會成員 | ||
純套用物理國際聯盟光學組的青年科學家獎委員會 | ||
美國光學學會的董事會董事(執行委員會,財務委員會,國際委員會主席,亞洲工作組主席) | ||
復旦大學顧問教授 | ||
2009年 | 中國第二屆國務院僑辦海外專家諮詢委員會委員 | |
2010年6月 | 中國科學院愛因斯坦講席教授 | |
2016年1月 | 南京工業大學名譽教授 |
人物評價
顧敏在三維光學顯微成像和多光子納米光子學的研究和工程套用中作出了突出貢獻。他是公認的三維光學成像理論的國際權威和先驅者之一,研究成果得到國際同行的普遍公認,對現代光學顯微成像術的發展有重要推動作用;他是雙光子螢光共焦顯微學的發明者之一,該技術被生物學界視為非常重要的高空間分辨顯微技術;顧敏首次在聚合物材料中實現了五維光存儲,突破藍光DVD存儲的技術瓶頸,在大數據時代實用意義巨大。在多維光子晶體、雷射光鑷和非線性光學內窺鏡等方面,取得國際領先水平的系列成果 。 (上海理工大學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