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事跡
刻苦學習
顧平利生在工匠之家,從小就喜歡搭房子、碼瓷磚的小玩意。他的父親和叔叔都是新中國第一代磁磚工,從新中國解放前上海第一個瓷磚工程到榮毅仁故居、北京電報大樓、北京火車站,他們貼的磁磚全都不空、不鼓、不裂、不掉,業界同仁把他們的作品叫做“顧磁”。為了把“顧磁”絕技學到手,1980年初,顧平利接了父親的班,到北京一建公司當了瓷磚工。他和叔叔編在一個班,上班跟叔叔學藝,下班聽父親家傳,很快就掌握了看家本領,並當了班長、入了黨。1994年底,公司承接了全國政協辦公樓乾掛工程,他的任務是放線。後來,他升任為工長級的一流放線工。但他覺得,共產黨員應當成為振興國企、全面掌握新技術的先鋒,絕不能只保自己的“一流”,還要爭企業的“一流”。一天,他拿著畫好的圖紙向工友余樹明一招手:“餘子,咱們做點試驗。”隨即又跟上兩個工友在工地組裝起了鋼骨架。顧平利拿出了鋼骨架打孔工藝的革新方案,比原引進工藝省工、省力、省機具,提高工效10倍以上。革新方案一經上牆,就是公開發布,很快被有心人“拿來”,迅速傳遍同行。政協辦公樓乾掛工程優質竣工後,顧平利已經掌握了乾掛工程的全部工藝和工藝流程,為爭企業的“一流”做好了充分的準備。
革新技術
1996年8月,顧平利被任命為項目經理,率領一行8人,前往大連啟動三鑫大廈乾掛工程。三鑫大廈位居大連市中心,地上30層,檐高113米。113米的乾掛高度,當時屬中國最高,日本業界對此嚴格設禁叫停:大連三面環海,易受颱風襲擊,乾掛高度不得超過50米。他們的代表作品就在三鑫大廈斜對面的人行大廈。 “我們的目標是:超人行,超日本。”三鑫大廈的總經理第一次面談就把這話扔給了顧平利,“超日本”使他明確了“爭一流”的目標,從而找到了本土化國際競爭“爭一流”的準確定位:企業的“一流”就是國際的“一流”。施工前,顧平利集合全體施工人員,前往人行大廈觀摩,回到工地宿舍,進行了戰前動員:“我們要乾的是日本人沒有乾出來的全國最好、最高的乾掛工程,要爭國氣、壯國威。” 建築不僅具有實用功能,而且是裝飾性建築,它的審美價值,更是超過實用需求,所以,顧平利特別注重它的外部觀感。比如縫隙誤差,人行大廈控制在2毫米左右,顧平利就嚴格限定在1毫米之內,守在乾掛現場,死盯著這“1毫米”。乾掛不到30平方米,工程監理就帶著靠尺進了現場,經過6個小時298個點的檢查,縫隙誤差全在1毫米之內。一個上午,工地上一切如常,顧平利接到甲方通知書:“經過建築力學論證,現行金屬墊片傳力,傳力加風壓,影響牢固程度,應設法改用彈性墊片,否則停工。”平利難以接受“停工”,因為施工方案的加固係數論證完全符合牢固強度要求,也得到了甲方的簽字認可。電話打到北京,公司工程師說:“查遍所有信息,彈性墊片全世界也買不到。”平利一時陷入了茫然。關鍵時刻,他經過冷靜思考後,決定自己建造。他拿起牆角下的一葉雪白的“銀帶”,經過加工、驗證:彈性適度、厚度適中、高強度、耐腐蝕,取名“防風抗震掛件”,甲方當場簽字認可,當天下午,全面復工。“防風抗震掛件”被作為解決原創工藝致命缺陷的創新成果,獲得國家知識產權局的專利授權。經過8個月的精心施工,三鑫大廈竣工。這是在限高叫停的險境下完成的作品,是震驚大連港灣的標誌性建築。三鑫大廈總經理說:三鑫乾掛實現了“五個第一”:高、強、快、美、省。時任大連市市長薄熙來盛讚三鑫乾掛“為大連城市建設提升了檔次”。中外建築裝飾商爭相前往觀摩。一位韓國老闆,企圖高薪聘請顧平利加盟,被婉言謝絕。三鑫大廈經過11級颱風的洗禮,刮扭了鋼窗,刮壞了玻璃,全部石材穩固如山。三鑫大廈乾掛工程榮獲首屆全國建築工程裝飾獎。
創新提高
顧平利完成了三鑫大廈工程,又參加到了富源大廈工程,受三鑫大廈的鼓舞,富源大廈改變了原來抹灰造型的裝修方案。然而,富源大廈那巨型王冠般的超大挑檐,中國傳統的倒掛須彌樣式,在116米的高空之上伸出外牆1.85米,高2.7米、周長167.54米。如此複雜而龐大的規模,又是一場嚴峻的挑戰。顧平利便以此作為的新的主攻目標。建築業流傳這樣一句俗話:一丈高,不顯糙。這裡既有對高而做糙的寬容,也有對高而不糙的警戒。顧平利組成了超大挑檐攻關小組,用1比1放大樣的方法,使全部3145個孔位100%與設計重合,任憑L板、圓窩、內外弧等多種異形花飾石材七鼓八錯,全都在排檐組合中乖乖地吻合歸位,以縫隙誤差1毫米以內的實測實量通過了優質驗收。該工程榮獲全國工程質量管理優秀成果獎,業主送來了一幅兩米長的匾額,上面寫著“乾掛王”三個大字。“乾掛王”不脛而走,顧平利聲名遠播,追蹤不捨的客戶應接不暇。在大連施工期間,丹東和廣東等地的甲方慕名跟蹤而來。2002年,在京西賓館的施工中,鋼骨架作業由焊接改為栓接的國家規範剛剛開始實施,顧平利就立即執行,叫上工友,創造了一次作對“零缺陷”的新工藝。工人培訓一周后上崗,42000個孔位全部一次作對。
所獲榮譽
2000年,被評為北京市勞動模範;
2000年,獲首都勞動技能勛;
2001年,被評為北京市十大能工巧匠;
2002年,被評為全國技術能手;
2004年,被評為北京市用戶滿意服務明星;
2005年,被評為全國勞動模範。
其所在集體2000年被評為全國職工職業道德百佳班組、全國質量信得過班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