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風濕敷臍療法
類風濕的敷臍療法簡稱“臍療”,是將藥物放在臍中(神闕穴),上面用膠布或紗布等覆蓋固定,以防治疾病的一種方法。本法無絕對禁忌證,但敷臍的藥物一定要與疾病相符合。
類風濕敷臍療法敷臍療法介紹: 敷臍療法簡稱“臍療”,是將藥物放在臍中(神闕穴),上面用膠布或紗布等覆蓋固定,以防治疾病的一種方法。 1.根據病情選定方藥。 2.將選定的藥物研細末,或作散劑用,或用調和劑調勻作膏劑用。如為新鮮濕潤藥物,可直接搗如泥,作膏劑用。 3. 將患者臍部洗淨擦乾,然後將配製好的藥粉或藥膏置入臍中,然後用臍布或紗布墊敷蓋固定。 4.根據病情,或l-2天換藥二次,或3-5天換藥1次。 禁忌症與注意事項: 一、禁忌證 本法無絕對禁忌證,但敷臍的藥物一定要與疾病相符合。 二、注意事項 1.明確疾病,辨證施治,正確選用和配製敷臍藥物。 2.敷臍後如局部有皮疹癢痛,應暫停3-5天;如出現局部潰瘍,應停止敷臍,改用其他療法。 3.用此法7-10天后仍無效,改用其它療法。 4. 此法對有些病收效較慢,可配合藥物內服、針灸、推拿等療法同時治療,以提高療效。 類風濕敷臍療法簡介: “敷臍療法治療類風濕”與單純的一種敷臍藥治病不是一個概念,它是以肚臍裡層臟腑、經絡異常為病因理論學說,辨證施治為主導思想,針對類風濕患者的不同體質特點、病理階段及症狀表現等,採用不同的敷臍藥及相關係列藥物,內外結合,從而達到從機體裡層祛除病根之目的,故稱敷臍療法治療類風濕。敷臍療法開創了治療風濕類疾病的新紀元。 受風濕免疫學發展軌跡的影響,以前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多是以中西醫的先進科研成果及臨床經驗為主,取得的療效與國內同步。1991年在治療經歷中,萌發了敷臍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理論學說。 敷臍療法屬中醫外治法的範疇。中醫外治法,源遠流長,歷史悠久,它起源於秦漢,發展於唐宋,成熟於明清,歷代醫家對其均有研究,精方妙藥層出不窮,治病屢見奇效。歷代醫家在長期的醫療實踐中發現肚臍是外治法層佳部位之一,隨著經驗積累,敷臍治療疾病的範圍逐漸增大,最終形成了具有中醫特色的敷臍療法,堪稱中醫一絕。 敷臍療法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的原理: 敷臍療法屬中醫外治法的範疇。中醫外治法,源遠流長,歷史悠久,它起源於秦漢,發展於唐宋,成熟於明清,歷代醫家對其均有研究,精方妙藥層出不窮,治病屢見奇效。歷代醫家在長期的醫療實踐中發現肚臍是外治法層佳部位之一,隨著經驗積累,敷臍治療疾病的範圍逐漸增大,最終形成了具有中醫特色的敷臍療法,堪稱中醫一絕。 肚臍又叫"神闕"穴,為先天之命蒂,後天之氣會,介於中、下焦之間,腹部正中部位,此穴能通調周身經氣,通過各經脈與五臟六腑、四肢百骸、皮肉筋骨等組織器官密切相聯,正如彭祖《小續命蒸臍法》曰"臍者,腎間動氣,氣通百脈,布五臟六腑,使百脈和暢,氣竅通達,上至泥系列藥物,下至湧泉"。歷代醫家及中醫氣功理論都認為,胎兒出生後,一點真元之氣聚集臍下,為生命之根本,恰是人體太極之所在地,以臍為中心,有直徑10厘米大小的兩個對持相抱的陰陽魚,產生陰陽感應,使氣血升降出入,生機周流不息。因此,肚臍是調治疾病的主要氣穴。從現代解剖學認為,臍部表皮角質層最薄,無皮下脂肪組織,皮膚和腹部筋膜直接相連,除局部微循環外,臍下腹膜還布著豐富的靜脈網,腹部靜脈吻合點,深部與腹部上下靜脈相聯,腹下動脈分支也通過臍部。在臍下用藥,易穿透彌散,吸收於血管進入血循環,發揮治療作用。 《素問·痹論》中說"帝曰:營衛之氣亦令人痹乎,歧伯曰:營者,水谷之精氣,和調五臟,灑陳於六腑也。衛者,水谷之悍氣也,其氣剽疾滑利,不能入於脈也,故循皮膚之中分肉之間,熏於肓膜,散於胸腹。逆其氣則病,從其氣則愈,不與風寒濕三氣合,故不為痹。"這裡所說的營衛之氣:相當於機體內的能量;熏者:熱量溫煦之源地;散者:布散發散之意;肓膜:據多數醫家考證,在肚臍最深層,第二、三腰椎椎體前側,背側即命門穴,前側為神闕穴(肚臍)。胸腹:即肚臍裡層周圍的腹腔太陽神經叢,它主管腹部各臟器的功能活動,若大腦長期受精神刺激,或痰食寒熱之邪傷害胃腸,致使肚臍深層營衛之氣合成散布失常,痰濁瘀血留滯在肚臍周圍,形成網狀、條索狀、包塊狀反應物,加上風寒濕熱之邪相合,則關節、筋骨、肌肉、疼痛腫脹僵硬由此而產生。 中醫認為"藥物入臍,先作用於胃與小腸,再通過臟腑的氣化和輸布作用,散布於五臟六腑乃至全身,以達到健脾和胃、溫腎散寒、回陽救逆、和中理腸、行氣消腫、散結通滯、強腎健骨、活血通經、保健防治百病的作用。正如清代著名外治學家吳師機深有體會的說 "則知藥物由臍而入,無異於入口也,切藥可逐日變換。"現代研究表明,將芳香藥物置於臍下,藥物不斷的刺激臍下皮膚,可激活神經內分泌的反饋作用,促進人體免疫功能的發揮。經臨床觀察,敷臍療法中不同劑型的敷臍藥敷貼肚臍後,所出現的全身溫熱、出汗、氣流竄動、身體輕鬆有力等反應則是營衛之氣調和,五臟六腑功能增強,免疫活性細胞激活的佳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