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鄭所南蘭

《題鄭所南蘭》是元末明初詩人倪瓚為南宋愛國畫家鄭所南畫的墨蘭而題寫的七言絕句。 該詩前兩句用象徵手法,感嘆天地間的蘭蕙在肅殺的秋風中化為茅草,或失去生存的故土,影射南宋末期一班士大夫失節,而堅持氣節的志士又孤苦無依。第三句頌揚鄭所南不改初衷,對故國仍舊一往深情。結句用屈原的詩篇,指代所南的蘭畫。詩中讚揚了鄭所南的民族氣節,寄寓了作者的愛國情操。此外,該詩運用象徵、寓意、對比、比喻等手法,抒發了詩人愛國之情。

作品原文

題鄭所南蘭

秋風蘭蕙化為茅 南國淒涼氣已消

只有所南心不改 淚泉和墨寫離騷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①鄭所南:南宋遺民,畫家,他的詩畫多表現對故國懷念之情和堅貞的民族氣節。

②蘭蕙:蘭草、蕙草。 茅:茅草。

③南國:泛指長江以南廣大地區。 氣已消:萬物生氣已經消失。這裡比喻遺民的復國之志已經消失。

④所南心不改:鄭所南的復國之心始終沒有改變。

⑤淚泉:淚水。

⑥離騷:愛國詩人屈原的愛國詩篇。

白話譯文

秋風凜冽蘭蕙變成茅,江南寂寂生氣已全消。

只有所南忠心仍不改,用淚泉磨墨抒發愛國情操。

創作背景

《題鄭所南蘭》是一首題畫詩,是為鄭所南所畫的墨蘭而題寫的七絕。鄭所南(1241~1318),即鄭思肖,字憶翁、所南,是南宋的遺民,畫家,連江人(今福建省連江)。宋亡後,隱居蘇州。平時不論是坐是睡,都面朝南方,表示懷念南宋。他善繪墨蘭,但蘭下從不畫土和根,有人問他,他說:“土地為番人奪去,汝猶不知耶?”至於沒有畫蘭根,那是因為蘭花沒有地方生根。由此也可看出他的復國之心絲毫未改。倪瓚深知鄭所南之心,故題此詩,表達出了自己的民族意識。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詩一開始就對鄭所南所畫的蘭抒發自己的感受。但這種感受是作者通過自己的想像把鄭所南所畫的蘭加以改造後而抒發的。鄭所南畫的是不著土地的蘭花。而作者想像這畫中的蘭花,在肅殺的秋風裡已變成了茅草。這裡作者用了屈原《離騷》中“蘭芷變而不芳兮,荃蕙化而為茅;何昔日之芳草兮,今直為此蕭艾也”的詩意,以此手法,表明宋亡之後,不僅國土慘遭蒙古族統治者的蹂躪,而且許多人有的受到摧殘,有的變節,有的抗元復國的意志消磨殆盡。而且是整個“南國”一片淒涼,毫無復國的生氣了。這兩句寫出南宋滅亡之後,在蒙古族殘酷統治下,抗元復國的鬥爭已逐漸消沉的情狀。

後面兩句轉而讚揚鄭所南。說只有鄭所南忠於南宋之心依然堅定不移,他用自己的淚水和著墨水畫蘭,以繪畫的方式寫出又一部《離騷》。從而表現了鄭所南堅貞的民族節操和堅定的愛國信念。作者讚揚鄭所南,實際也表達了自己絕不屈服於任何暴力的民族氣節。

全詩用反襯手法。前兩句用比的手法表現在蒙元殘酷統治下人們抗元復國鬥爭日益消沉的景象,後兩句寫鄭所南堅貞之節依然不變,以前面兩句反襯後面兩句,見出所南堅貞之志和愛國精神的可貴。正如孔子所說的:“歲寒知松柏之後凋也。”

名家點評

上海市古典文學研究會理事劉明浩《宋元詩觀止》:該詩讚頌鄭思肖念念不忘故宋的操守,表達了倪瓚在元亡前夕眷念元朝的複雜思想感情 。

作者簡介

倪瓚(1301~1374),初名埏,幼名明七,字泰宇;後名瓚,字元鎮,曾更名奚元朗,字玄瑛;白號風月主人、雲林子、滄浪漫士,淨名庵主等,無錫人,元末詩人及書畫家。詩作多為題贈抒懷之作,風格清麗淡雅。畫以水墨山水著稱,意境淡遠幽雅。善操琴,精音律,散曲也膾炙人口。散曲作品如詩如畫,骨氣奇高,意境脫俗。至正初年,把家資財產散發親故,隱居泛舟五湖三泖(今太湖附近水鄉)間,縱情山水書畫,絕意仕進,晚年尤為狂放。著有《清閣集》、《雲林詩集》。今存小令12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