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位
位於大腿外側,直立垂手貼股,當拇、食指之間趾蹼緣中點下際處。
主治
頭風眩暈。
配伍
主穴:頭風、虎口、足太陽、下都、後神聰、鼻交、額中、印堂。配穴:當陽、伴星、前髮際、小趾尖、拇指聚毛可治療眩暈。
操作
直刺1~1.5寸。灸3~7壯;或溫灸5~10分鐘。
附註
該穴位於足少陽膽經風市穴前斜上方約3寸處,即髕骨中線上9寸處。《經外奇穴圖譜》列作奇穴,名頭風。
相關論述
《神應經》:“頭風眩暈……垂手著兩腿,灸虎口內。”
頭風穴,經外奇穴名,出自《神應經》。位於大腿外側,直立垂手貼股,當拇、食指之間趾蹼緣中點下際處。主治頭風眩暈。直刺1~1.5寸;灸3~7壯;或溫灸5~10分鐘。
位於大腿外側,直立垂手貼股,當拇、食指之間趾蹼緣中點下際處。
頭風眩暈。
主穴:頭風、虎口、足太陽、下都、後神聰、鼻交、額中、印堂。配穴:當陽、伴星、前髮際、小趾尖、拇指聚毛可治療眩暈。
直刺1~1.5寸。灸3~7壯;或溫灸5~10分鐘。
該穴位於足少陽膽經風市穴前斜上方約3寸處,即髕骨中線上9寸處。《經外奇穴圖譜》列作奇穴,名頭風。
《神應經》:“頭風眩暈……垂手著兩腿,灸虎口內。”
百會穴位於頭頂正中線與兩耳尖連線的交叉處,穴居顛頂,聯繫腦部:可見,百會穴與腦密切聯繫,是調節大腦功能的要穴。百脈之會,貫達全身。頭為諸陽之會,百脈之宗...
特點 範圍 現代研究 取穴方法 解剖頭風病是一種以慢性陣發性頭痛為主要臨床表現的疾病,該病病程較長、纏綿難愈、易於復發。此病在古代醫著中常與頭痛並列提出。相當於現代醫學的緊張性頭痛、偏頭痛...
病因病機 臨床表現 辨證分型 治療 預防保健醉頭風,病名。即痰飲眩暈。
八關,經外奇穴名,出自《經穴匯解》。別名八邪、八關大刺。在手指背側,微握拳,第一至第五之間的縫紋端,或張手,指蹼緣後方赤白肉際中點處,左右倆手共8個穴位...
名稱釋義 功能套用 定位 解剖 主治督脈所屬穴,據《針灸甲乙經》及《醫宗金鑒》等書載,計有:長強(少陰所結)、腰俞、陽關、命門、懸樞、脊中、中樞、筋縮、至陽、靈台、神道、身柱、陶道(足太陽...
簡介 功能機理 醫學套用 督脈穴歌百會穴位於頭頂正中線與兩耳尖連線的交叉處,穴居顛頂,聯繫腦部:可見,百會穴與腦密切聯繫,是調節大腦功能的要穴。百脈之會,貫達全身。頭為諸陽之會,百脈之宗...
特點 範圍 現代研究 取穴方法 解剖少海穴為針灸穴位 ,手少陰心經合穴。海為諸川之匯,深闊無量。在人身以少陰為六經之最里。又本穴治症,極為複雜,牽及多經之病,有如眾症來歸者,故曰“少海”。...
簡介 臨床運用 名解 功能與主治 文獻摘要百會穴,首見於《針灸甲乙經》,歸屬督脈,別名“三陽五會”。《采艾編》云:“三陽五會,五之為言百也”,意為百脈於此交會。百脈之會,百病所主,故百會穴的治症...
特點 範圍 現代研究 取穴方法 解剖明堂穴,經外奇穴名。出自《針灸大全》。位於頭項部正中線,項肌隆起間溝中,入後髮際約0.75寸處,在督脈啞門穴與風府穴之間,計1穴。淺層布有枕大神經的分支...
定位 解剖 主治 操作 臨床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