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概況
村兩委會班子具有思想基礎和民眾基礎好,且工作能力較強的村民擔任領導班子,村委會領導3人,村支書張有榮,39歲,高中文化 ,黨員 ,自己經營農家樂,善於經營管理。村委會班子成員7人,平均年齡39歲,具有高中文化程度4人、國中文化程度3人。在民眾中享有較高的威信,幹群關係比較融洽。廣大農民民眾苦幹精神強、村風正、民風順,鄰里和諧、觀念新、思路活、信息靈,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決心大、信心足。村集體先後被市、區、鄉評為“全市精神文明先進集體”、“計畫生育先進”、“小康示範村”、“雙文明村”、“五好”村黨支部等光榮稱號。“八星級”以上文明農戶98戶,占全村的71%。基礎設施
轄區內在建項目3個。⑴ 投資1.2億元,占地150畝的蘭山佛教文化院。到位資金4000萬元,開工建設,2007年建成;⑵ 三台閣重建項目,投資5000萬元,已於2009年9月建一成;⑶ 城關區國防教育基地項目,投資150萬 元,資金到位,已動工建設。這些項目建成後,將會全面拉動頭營村的經濟成長。皋蘭山自來水供水系統設計為雙機供水,為單機供水。單機日提水量為400立方,遠期為900立方,日供水10小時。自來水入戶100%。電:農電網已覆蓋全村,2003年完成區第二期農網改造工程,已新建成紅變113線路皋蘭線路段,全長15.701公里,村、戶通電率均達到100%;綜合電價執行到戶率達到100%,執行改造後同網同價電價水平;供電可靠率達到98%;10KV電壓合格率達到98%;0.4KV電壓合格率達到98%。村內有兩個10千伏、180安培變壓器,可提供380伏動力電源。路:有縣鄉公路一條,即伏直公路(包括伏直南路)。伏直公路北與蘭山公園三台閣相鄰,進入三台閣穿村而過,且全部硬化。交通便利,通往榆中縣、七里河區及東崗鎮。該路已列入蘭州市鄉村道路改建項目,年內將動工建設。路面將由縣鄉四級提升為三級。現有村、社道路3條,其中一社一條,長1800米,寬3米;二社一條,長520米,寬3米;三社一條,長1120米,寬2.9米。三條村社道路共長3340米,平均寬3米,均為村社便道(土路)。未安裝路燈。電信:通訊條件優越,信息網路健全,電信與國際、國內連通,電話普及率85%。村村通有線電視入戶率90%。能源:農戶70%用煤炭、30%用液化氣日常生活。煤炭取暖。
發展產業
2003年頭營村1450畝土地已全部退耕還林。現有各類植物資源30餘種。其中:可供用材的樹木有槐、楊、柳、榆、雲杉、側柏、檸條、紅柳等10多種;可供果品生產的樹木有梨、蘋果、杏等,還有芫麥草、紫花苜蓿 等。初顯生態特色,具有林副、旅遊服務諸多綜合發展的資源優勢。頭營村農民主要依託蘭山公園的旅遊收入和奶牛養殖收入,使生活富裕起來。截止2005年底,村集體固定資產累計250萬元,實現農村社會總產值734.5萬元,其中農業產值59萬元,旅遊業產值675.5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5240元。全村圍繞蘭山公園已建成集停車、食宿、跑馬為一體的蘭山服務公司,年收入50萬元。主要經營農家樂、小客運、跑馬等旅遊產業。其中:農家樂50戶、小客運40輛、跑馬場馬匹40匹、個體茶攤點20戶、糖酒日用品商店8戶、照相攤點4戶。強化完善農家樂經營管理,建立健全各項規章制度。除蘭山公園和44個綠化承包單位外,駐村單位還有外貿龍首山莊、電信局客戶俱樂部、省農行接待中心、市水電局綠化點、頭營村服務公司等。這些經營單位直接帶動了該村的經濟發展。頭營村127戶,529人,土地全部退耕還林,農民失地後,大部分從事旅遊服務業,依託蘭山公園旅遊業發展農村經濟。從2003年開始發展以農家樂為主的旅遊服務業。在重點發展以農家樂休閒為主旅遊產業方面,建起農家樂服務經營戶40戶,從事小客運車55輛,在蘭山公園內擺設茶攤4座,跑馬場跑馬經營18戶,照相服務5戶,從業人員166人。
黨建工作
頭營村有黨員24名,村“兩委”班子成員也都是中共黨員,在“三爭一促”活動中,頭營村黨支部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努力學習,開拓進取,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精神,全面落實 科學發展觀,努力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以開展“三爭一促”活動為契機,不斷學習和傳授農民所需的科技實用技術和致富門道,因地制宜,依託蘭山公園旅遊業發展農村經濟,帶領頭營村父老鄉親把耕地退耕還林、村民收入轉變的頭營村走出了一條以經營農家樂、微客運輸、旅遊休閒服務為一體的致富路,充分發揮共產黨員的先鋒帶頭作用。不斷提高黨支部和黨員幹部謀劃發展促進發展的能力、服務生產服務增收的能力、帶頭致富領民眾致富的能力。首先,在“三爭一促”活動中,加強黨員科技實用人才隊伍建設。以舉辦培訓班的方式加強黨員隊伍建設,為新農村建設提供了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提高了村民綜合素質,加強農民勞動力轉移培訓、技能型人才的培養,培訓農村種植、養殖技術人員和骨幹農民隊伍。結合本村實際,採取能工巧匠“手把手”傳技藝;聯繫有關單位,組織進行了計算機操作,網路技術,先進管理模式的學習,專門聘請廚師對農家樂經營戶進行培訓,與此同時,採取多措並舉,著力選拔培養農村實用人才,培養農村專業戶,廣泛開展科技示範活動,發揮黨員“一戶帶十戶,十戶帶一村”的傳幫帶效益,通過典型的示範帶動,使更多人進入懂技術善經營的農村致富能人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