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順昌縣文化館建立於1950年10月,初名為順昌縣城關人民教育館。1953年,城關人民教育館更名為順昌縣文化館。建館五十七年來,縣文化館歷經五次搬遷,二建文化大樓,現在擁有在縣城最繁榮的黃金地段上,文化大廈內的五層樓,(2、3、5、6、8)建築面積單層540平方米,合計建築面積2700平方的館舍。各樓層的安排:二、三層為經營性歌舞廳;五層為業余藝校教室和展覽廳;六樓四間房為辦公用房,其餘五間房為藝校教室;八層為排練大廳兼作舞蹈教室。 文化館現有編制14個,在職在崗幹部職工11人,中級館員職稱3名,助館2名,高級工5名;設有美術(2崗)、舞蹈(2崗)、音樂、攝影、農村文化輔導、業餘藝校部共6個門類8個業務崗。
文化館在設施設備建設上,近年來有較大的發展,除原有的四架鋼琴和培訓班設施外,新增添一套演出用音響,一台電腦、印表機、複印機,全館設施設備總價值40萬元。
在陣地建設上,我館高效地利用場地,注重社會效應的結合:
一是無償並免費供水、電,把三樓前廳約100平方場地提供給城區愛好戲劇戲曲的中老年人作為吹、拉、彈、唱娛樂之地。五樓為多功能廳,其中展廳每年舉辦各類展覽10場以上。
第二,開辦少兒藝術培訓業餘藝校,並且逐年增加培訓種類。目前館內已有2個大廳8個教室,開辦了書法、美術、鋼琴、小提琴、音樂、武術和三個舞蹈班。年培訓數百名學員,每年都有七、八名學員考上大、中專院校藝術系專業。
第三,在社會文化工作上,起了領頭和總輔導員的作用,校園文化、企業文化、社區文化等文化活動,全部都有我館專業幹部的介入與協助。在城區8個社區中,我館協助建立了8支文藝隊伍,在各個廣場裡幾乎是天天有活動,月月有大型晚會。
第四,在農村文化建設上,縣館設定了農村輔導股,專人專職負責聯繫與輔導工作。每年每個鄉鎮平均2次以上的大、中型活動是由我館策劃和編導組織的。如謨武文苑20周年紀念、鄉村青年藝術節、鄉村卡拉OK歌手選拔賽等大型活動,都是我館幹部在操作。2006年,村級文化協管員的選拔、培訓,我館都派出數名幹部參與協作,如今村文化協管員已成為我館的基層骨幹力量。
第五,在挖掘和保護民族民間文化遺產工作上,傾注了較大的精力。近年來更加強了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名錄的申報工作,整理並通過了縣政府公布的十一項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其中“大聖崇拜習俗”已通過市級保護名錄,正申報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第六,中級館員周聯合為省美協會員,在美術創作上成績顯著,有作品《細雨潤春山》、《農家》等。中級館員蔡長江為省舞協、曲協會員,在曲藝創作上成績顯著,有小品《牽手》、《紅與黑》、《苦竹花》等。中級館員高中良為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蒐集整理的民間文學作品多次獲國家級和省級獎,出版有民間文學故事集《靈芝仙子》。省作家協會會員吳孔易創作的小說有《雪》、《承受苦難》。
開放時間:06:00—2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