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順其自然的智慧:達人媽媽的育兒手記》編輯推薦:1、媽媽寶寶雜誌、聰明寶寶雜誌聯袂推薦;金色雨林創辦人林薇、音樂家譚盾夫人黃靜潔媽咪Jane、紅黃藍副總裁高壽岩撰文推薦!
2、作者作為專家型的媽媽,吐露心聲,與讀者分享親子經歷,真實故事專業吐槽。
3、最好的教育方式是順其自然的方式,拔苗助長、強力灌輸,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等觀念和做法是存在諸多隱患的。
4、順其自然的方法,決不是放養、任其自生自滅,恰當引導是需要學習的一種智慧;掌握觀察理解孩子的正確眼光,孩子所犯的“錯誤”往往根本不是錯誤,而是成年人的誤讀。而獲得這些方法只能通過分享與借鑑。
作者簡介
劉湘梅,畢業於北京師範大學學前教育專業,有著十餘年母嬰傳媒從業經歷。曾任母嬰雜誌執行主編、副總編,現為《聰明寶寶》雜誌顧問,京師創智早教研發中心主任,多家育兒刊物、網站撰稿人、特邀專家。
李雪琴,媒體從業者,文學碩士。做過記者、編輯、電視紀錄片導演、兒童節目編導、兒童劇編劇、策劃。五年前,開始以文字的形式記錄自己的育兒心得,在新浪網撰寫知名育兒部落格“童心園”,並在若干育兒刊物開設兒童教育專欄。迄今為止,覺得自己乾的最好的活兒是當媽媽。
專業推薦
媒體推薦
智慧媽媽,是個好園丁,懂得等待種子優雅地長大,陽光和雨霹固然不可少,擔健康的種子更有與生俱來的勃勃生機!壯壯和暢暢寶貝的兩個媽不是平凡的母親,她們的專心和專業讓她們的孩子收穫到當今很多孩子失去的童年,在快樂中紮實地成長,這是順其自然中播種的智慧!
——林薇
沒有哪位在孩子出生前知道如何當媽,所以學當媽的日子不好過,每天都會被突如其來的“為什麼”圍攻追打。暢暢和壯壯小朋友的故事可以幫助媽媽們做兩件事:讀懂你的孩子,了解你自己。孩子是天使也是天書,讀懂了,才開始明白如何當好媽。
——黃靜潔
通過一個個輕鬆有趣的成長故事,把早期教育的規律和方法娓娓道來,家長讀後一定會感受到: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尊重孩子的天性最重要。
——高壽岩
名人推薦
智慧媽媽,是個好園丁,懂得等待種子優雅地長大,陽光和雨露固然不可少,但健康的種子更有與生俱來的勃勃生機!壯壯和暢暢寶貝的兩個媽不是平凡的母親,她們的專心和專業讓她們的孩子收穫到當今很多孩子失去的童年,在快樂中紮實地成長,這是順其自然中播種的智慧!
——林薇(北京金色雨林學習能力研究中心創辦人,中國教育學會學習障礙專業研究會副秘書長,高級心理諮詢師)
沒有哪位在孩子出生前知道如何當媽,所以學當媽的日子不好過,每天都會被突如其來的“為什麼”圍攻追打。暢暢和壯壯小朋友的故事可以幫助媽媽們做兩件事:讀懂你的孩子,了解你自己。孩子是天使也是天書,讀懂了,才開始明白如何當好媽。
——黃靜潔 媽咪Jane(在中美兩國生活工作,中西方科學育兒新觀念推廣者,“父母堂”微信刊創辦人)
通過一個個輕鬆有趣的成長故事,把早期教育的規律和方法娓娓道來,家長讀後一定會感受到: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尊重孩子的天性最重要。
——高壽岩(紅黃藍教育機構副總裁)
以前,一直為寶寶的淘氣、破壞煩惱,有時急了,脾氣比他還大,結果自然是他哭我怒。看完這本書,對孩子知道了更多,也懂得了更多,知道孩子的一些行為,是他的年齡與心智決定的,不可以用成人的標準來要求孩子。讀懂孩子,順其自然,寶寶開心,媽媽也輕鬆。
——搶鮮媽媽讀者 夏蟲語冰
本書以順應孩子的天性的主旨去看待一切,全方位探秘孩子的內心世界。書中挑選出孩子成長中若干個比較典型的現象,通過作者的親身經驗,以及孩子的表現,逐一分析孩子“錯誤”背後的原因,與大家分享確實可行的應對辦法。
——搶鮮媽媽讀者 Nini
書中的內容非常貼合實際,可操作性很強。有趣的故事,充滿童趣的漫畫,每個情景都配有精彩的故事和絕妙的建議。本書讓父母懂得生活中大人和孩子之間非常容易發生一些“誤會”“錯誤”正是孩子長大成人時必然經歷的。
——搶鮮媽媽讀者 小貝的媽
一本高品質親子教育圖書,以尊重孩子的成長經歷,順應孩子的天性,讓父母能多點耐心去讀懂孩子,不斷鼓舞孩子,使孩子愉快,從而讓育兒這件事變得更愉快也更有效。
——搶鮮媽媽讀者 芳傑
一本和孩子有效溝通的超級指導,清晰簡潔的操作方法,使做家長變得更高效和更快樂。
——搶鮮媽媽讀者 虞靜
怎樣做到理解孩子、接納孩子的情緒,怎樣與孩子一起建立一個能夠快樂交流的平台,怎樣使孩子變得願意與父母配合,翻開本書解除煩惱,讓家庭充滿快樂歡笑。
——搶鮮媽媽讀者 康康寶貝
圖書目錄
序順其自然養孩子,我們一起修行
孩子的眼淚,你能讀懂嗎
面對孩子的眼淚,很多大人都亂了陣腳,其實孩子的哭並沒有我們想像的那樣可怕。
孩子也有說“不”的時候
從孩子會說“不”開始,他們進入了人生的第一個反抗期。
會診小磨蹭
不要讓孩子在“被催”中長大。
孩子,沒有不愛學習的
我們該做的就是讓他們“通過自己的努力自由地學習”。
孩子的自私不私
自私?這樣一頂關乎道德人品的大帽子,小小的孩子頂得起嗎?
孩子打架,這樣的麻煩事誰能掌控
當孩子開始與小夥伴交往了,總是免不了糾結於“欺負”與“被欺負”的主題。
慢慢來,養一個講禮貌的孩子
令我們糾結的不是“孩子要不要講禮貌”而是“怎樣讓孩子講禮貌”。
家有“破壞王”
孩子就是那個你在前面收拾,他跟著在後面糟蹋的搗蛋鬼。
為什麼我養了個“牛皮糖”孩子
黏你只是因為愛你,以積極心態面對孩子“黏人”。
為膽小的孩子點一盞溫暖的燈
懂得怕了,恰恰說明孩子在成長。
謊言,了解孩子內心世界的通道
孩子在兩歲半到三歲時就會講十分完整的謊言了。
遭遇“一根筋”孩子
孩子的秩序感的外在表現就是“一根筋”。
後記
後記
為本書第一次開策劃會的時候,暢暢還是一個比桌子高不了多少的小娃娃,當她突然站起來的時侯,所有人都不約而同地用手擋住桌子的尖角,怕她不小心磕著了,也正是從這一個小細節里,我意識到自己遇見了幾個真正懂得呵護孩子,並且心細如髮的人,於是我們開始了接下來的合作。
三年後的今天,暢暢已經是幼稚園大班的小朋友了,而曾經讀幼稚園的壯壯則成為一名小學生了。可以說這本書伴隨著孩子們的成長。同時也成為我和湘梅讀懂孩子的一本“觀察日記”。
最初的創意是做一本育兒mook,再後來,我們深深地感覺到,生活中,大人和孩子之間非常容易發生一些“誤會”:孩子的叛逆、撒謊、打人……常常會讓大人生氣、惱火和擔心,事實上,這些“錯誤”正是他們長大成人時必然經歷的,於是大家一致決定,挑選出若干個比較典型的現象,通過我和湘梅的親身經驗,確切地說就是暢暢和壯壯當時的表現,逐一分析孩子這些“錯誤”背後的原因,並且與大家分享我們的一些應對辦法。
我們無意於做一本學術專著,也不想炮製幾條包治百病的方法。事實上,在育兒中也沒有這種手到病除的靈丹妙藥,如果非得總結一點適用性比較強的做法,那就是:尊重孩子的成長經歷,順應孩子的天性,這也正是本書的主旨。
其實,類似的教育理念被很多先賢以各種形式都表述過,我寫這篇後記的時候,恰好讀到了王陽明先生的《傳習錄》,其中有這樣一段話:
“大抵童子之情,樂嬉遊而憚拘檢,如草木之始萌芽,舒暢之則條達,摧撓之則衰痿。今教童子,必使其趨向鼓舞,中心喜悅,則其進自不能已。譬之時雨春風,沾被卉木,莫不萌動發越,自然日長月化。若冰霜剝落。則生意蕭索,日就枯槁矣”。(《傳習錄·勒蒙大意示教讀劉伯頌等》)
這裡明確地說出,教育孩子應該順應他們的天性,不斷鼓舞他們,使他們心中愉快,這樣孩子才會不斷進步。我一直固執地相信,沒有父母不愛自己的孩子,只不過很多時候由於不了解孩子的成長規律,一些人以愛的名義做了很多“摧撓”之事,結果是大人和孩子都無比難受,如果每個做父母的人能多點耐心去讀懂孩子,那么育兒這件事就會變得更愉快也更有效率。
為了讓這本書讀起來輕鬆一些,我們還選取了暢暢和壯壯的幾個有趣的故事,並據此改編成了漫畫,希望朋友們看到後能會心一笑,因為類似的故事也會發生在您的孩子,或者您朋友的孩子身上。
本書涉及的年齡段為0至六歲,也就是學齡前的兒童教育階段,這樣做的原因,一來是因為暢暢和壯壯的成長經歷,另一個更重要的原因則是,這段時期的教育,尤其是親職教育將會奠定孩子未來的基礎,我經常打的一個比方是,這就好比在畫畫之前打底色,此時可能看不出這幅畫到底是什麼樣子,但是,底色的好壞很大程度上決定了這幅畫最終的品質。
孩子的未來很長,終究會有一天我們只能目送孩子遠行,毫無疑問,我們無法提供他們需要的一切知識和能量,因此我們能做的是在他們生命的最初幾年,儘量把“底色”打好。
在本書成書之際,需要感謝很多人的付出。
感謝我的女兒暢暢,也就是吳依穆小朋友,她不僅僅成為我觀察與思考的案例,使得我說出的話不再是紙上談兵的大道理,更重要的是,由於她的到來,我獲得了一個“二次成長”的機會。孕育和養育孩子的過程讓我更加尊重個體生命,並且於人於己更加寬容,而這一切極大地提升了我的幸福感。
感謝我的先生吳青松,多年來,我們喜相慶,病相扶,寂寞相陪。他一直支持我做自己願意做的事情,並且通過他自己的努力,讓我免於著書謀稻粱的尷尬。這些年耳聞目睹的很多實例,讓我越發覺得一個和諧的家庭氛圍對孩子的成長是多么地重要。 感謝湘梅,她為這本書耗費了許多心力,從最初的創意到最終的統稿,沒有她,這本書無法呈現在大家面前。
感謝向晨,在一個什麼都唯恐慢了的時代里,他等待了我們三年多,這確實需要勇氣和耐心,同時感謝陝西人民出版社所有為這本書勞神費力的朋友:徐建、白薇和關誼等。做這本書的一個收穫就是,我們由合作夥伴最終變成了朋友。
感謝我的各級領導。特別是趙平洋先生多年來對我的支持和理解,感謝同事和朋友們對我的寬容和幫助,感謝我的家人。
感謝所有和我一起探討過育兒話題的朋友們。
李雪琴
2012年12月於北京
序言
序 順其自然養孩子,我們一起修行
壯壯和暢暢第一次見面就親如兄妹。那時候的暢暢兩歲多,還處於“世間萬物只分為可食與不可食兩類”的階段;而馬上就要五歲的壯壯也破天荒地表現出十足的哥哥樣——之前他是不屑於跟小小女孩兒玩的。
他們一見如故,如同他們的媽媽。
兩位媽媽初次見面以“李老師”、“劉老師”敬稱,後來混得熟了,便帶有調侃的意思了。通常兩個媽媽湊在一起就聊孩子,遇到聊得來的,會沒完沒了,我們就屬於這一類。所謂聊得來,自然是對彼此的教育觀念、養育方式認同,並能產生共鳴。比如,李老師說暢暢把大米撒了一桌子一地,劉老師關心的不是怎么收拾殘局,而是李老師怎么去引導她理解“一盤散沙”的概念;而說到壯壯的某些“破壞”行為,相信李老師也絕不會問出:“這在你們家是被允許的?”我們覺得最有差異的一次是看到劉老師和壯壯在草坪上瘋玩,又打拳又轉圈時,李老師感嘆道:“帶兒子要比帶女兒費的體力大多了!”
我們這樣的媽媽經常會被認為是“慣”孩子的。很多事都順著孩子,按照孩子的意願來。我對這種看法的反駁意見之一是:難道都按照大人的意願就對了?
大人總是想當然地以為,自己都是對的。而孩子,天生就是會犯錯的,他們在一個接一個的錯誤中,藉由大人的糾正和引領而成長。所以,當他黏媽媽的時候,媽媽要斷然離開,告訴他抱著媽媽哭不是好孩子;當他不願意把玩具給小朋友玩的時候,要讓他知道分享是一種美德;當他跟小朋友胡扯他有一屋子玩具的時候,警告他說謊是很惡劣的行為……
有問題嗎?應該沒有,都合乎社會行為規範和道德準則,但教育怎么就是這么難的一件事呢?孩子要么聽不進去,要么屢教不改,還脾氣越來越大,學會跟父母頂撞。
其實原因很簡單,大人常常忽略了“孩子就是孩子”。用大人的標準來要求孩子,他們做不到。但是,他們會按照自身成長的規律不斷地完善自己,走向成熟。做父母的,只需找到這條規律,順其自然,就好比種下一棵小樹苗,大自然有陽光雨露供它成長,我們在必要的時候略為修剪,別忘了澆水施肥,它便會茁壯成長。
李老師跟劉老師之所以能聊到一起,最根本的是我們會順應孩子成長的天性,不去做“逆天”的事。
李老師不在乎一地的大米很難收拾,因為她知道,孩子在成長的最初階段能夠自由地探索,對於她的未來有多么重要,她將學會主動學習,學會思考和解決問題,而這一切代價可能就是每天多洗幾件衣服,多做點兒家務。劉老師不再非要給壯壯看那些容易讓他傷心流淚的繪本,即使它們再經典、再美好,因為我懂得自己的兒子有顆敏感而多情的心,情感教育無須過度。
誰不想做個輕鬆快樂的媽媽?李老師和劉老師是幸運的,存在大腦里的知識結構,使我們能夠相對比較容易地了解孩子,讀懂孩子,內化吸收,全部匯總為一個詞——尊重。必須有這一前提,才會明白,順應天性,讓孩子自然成長就是最輕鬆的教養方式。但是,順其自然不是放養和大撒把,而是一種需要全心體悟的智慧。
我們堅持這樣的理念。
感謝暢暢和壯壯,他們成長中的每一個進步都是對媽媽這份堅持的回應。
我一直以為,孩子是上天派來的,是真正的天使,他們的使命就是要我們在陪伴他們成長的過程中,不斷地修正、懺悔、超越自我。養育孩子就是我們修行的過程,因此,我對所有的孩子心存感恩,心懷敬意。
感謝李老師,朋友很多,知己難求。
感謝很多參與此書策劃和編輯的朋友們。
感謝向晨,你的寬容和理解,堅持和信任,詮釋了這本書的主題——尊重。
劉湘梅
2012年·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