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介紹
項有禮,為溫州市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龍灣區民間文藝家協會副主席,工藝美術師。受傳於四位年畫大師,將學到的技藝運用於鏡畫中,融會貫通,在鏡畫、墨鉛畫等領域內創造性的融進了“月份牌”和新年畫的技法,作品獨樹一幟,享譽工藝界。
項有禮入門玻璃銀光刻一行,得力於他深厚的美術功底。學生時代,他曾由學校(浙美附中)派遣到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師從國內著名年畫大師金梅生、李慕白、金雪塵、謝之光先生學習“月份牌”年畫技法。“月份牌”年畫產生於上海,歷史悠久。民國時代風靡大江南北廣大城鄉,民眾基礎深厚。這種以墨鉛“擦筆”為主的民族畫法近已失傳。回溫後的項有禮將年畫技法運用到了玻璃銀光刻中去:如題材的吉祥如意、富貴興旺;色彩的鮮艷明麗、濃妝重彩;線條的細膩纖巧、柔和自然,充分表達了民間大眾的審美追求。
在開始玻璃銀光刻創作後,項有禮還特邀李慕白先生蒞臨溫州龍灣家中,就如何繼承“月份牌”技藝,請李慕白先生當面指導了一周時間。所以,他的玻璃銀光刻從選題上突破了傳統的以花鳥、龍鳳為主的狹隘框框,借鑑了年畫以人物為主的風格。在工藝上,從布局線條、色彩都繼承了年畫細膩精緻的傳統風格,雅俗共賞,符合廣大人民民眾的審美情趣。在製作上,他克服了純商品化傾向,對作品精益求精。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儘管他的“樹仁堂”工藝鏡風靡溫州城郊,還一度出口美國,市場供不應求,但項有禮始終視產品為“作品”,件件作品親刻親繪,一絲不苟。他的主要作品有《壽星圖》(浙江美術學院附中收藏)《紅樓仕女》(獲溫州市工藝美術世紀回顧展銀鹿獎)《踏雪尋梅》《八仙過海》《三星圖》《松鶴》《洛神》座屏等。本人曾被授予第三屆溫州民間藝術百花獎。
主要作品
主要作品有《壽星圖》(中國美術學院附中收藏)、《踏雪尋梅》、《黛玉葬花》、《八仙過海》、《三星圖》、《松鶴》、《洛神》座屏等等。
作品價值
文化價值
首先是繼承了久已失傳的“月份牌”年畫(又稱“上海年畫”)和瀕臨失傳的“楊柳青”(又稱“天津年畫”)年畫的技法;使祖國文化寶庫中這一珍貴的畫種從向“異類移植”中得到傳承。
其次是發展與創新了古老的“玻璃銀光刻”工藝:擴大了題材,走出單純花鳥、龍鳳的題材束縛,開拓了以刻劃人物為主的創作領域;提高了工藝,克服了鏡畫製作中的圖案粗俗,線條生硬,色彩單調的流弊。從造型、線條、色彩,自內容到形式將鏡畫創作提高到一個嶄新的高度。
實用價值
“玻璃銀光刻”鏡畫具有光潔鮮艷,經久不變色的特點,在傳統鏡畫基礎上發展起來的項有禮工藝鏡畫,雅俗共賞,更符合廣大人民民眾的審美情趣。因此在上世紀下半葉中風靡溫州城郊,一度出口美國。在當前人際交往加劇,旅遊業漸成三產中的主柱產業的時代潮流下,它作為交際禮品與旅遊紀念品開發,極具市場潛力。
藝術現狀
基本內容
“玻璃銀光刻”是在玻璃鏡上作字畫,是供觀賞和裝飾或禮品、獎品用的玻璃製品,如鏡框、對聯、中堂的“三星”“八仙”“松鶴”等圖象,衣柜上的玻璃畫鏡等等。“玻璃銀光刻”是在玻璃鏡上通過塗蠟、刻線、腐蝕、鋪銀光等工序,製成圖案的銀線,以後在颳去銀層後的銀線內著色作畫,所以“玻璃銀光刻”即玻璃鏡里作畫。
歷史淵源
大概在民國初年,上海市場上出現供觀賞又實用的衣櫃門上的裝七十年代擴展為多種日用品。溫州玻璃銀光刻的第一代傳人邵思榮,自四十年代從上海學得技藝,輾轉黃岩,於五十年代回溫傳授其第邵松,七十年代由第二代傳人邵松傳授龍彎區的項有禮。
瀕危狀況
隨著民居的現代化,家具的時髦化,傳統的“玻璃銀光刻”鏡畫市場已日益式微。全市從業人員寥若晨星,不下3-5人。項有禮的工藝鏡雖仍有市場,但他年事已高,加以自2002年以來3次中風,體弱力衰,授徒無人。項有禮的玻璃銀光刻技法面臨失傳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