響水橋[揚州響水橋]

提起響水橋,在揚州無人不知。小橋位於南門外街,豬草坡下。橋下小溪,北通舊城河,經小虹橋、大虹橋,與瘦西湖相連;南達古運河,與人江水首貫能。由於地勢的高低,橋下流水形成約2米左右的水位落差。為此,潺潺流水,常年響聲不斷。響水橋也由此得名。

響水橋的流水響聲,當然會給周圍民眾的學習、生活和休息帶來影響,特別是夜晚,萬籟俱寂,響聲干擾尤重。但奇怪的是,有人發覺這響聲會時有時無,時輕時重,甚至近處的居民聽不到,遠處的居民反而聽得清。殊不知,這都是聲音傳播的“怪癖”所造成的。

聲音是靠空氣傳播的。順風比逆風傳得遠,風向改變、風力增強,都會影響聲音的傳播。所以,離橋較遠的居民,聽到水響聲會斷斷續續,起伏無常。

聲音的傳播還與溫度有關,它總是從溫度高的地方,向溫度低的地方走,如果各處氣溫不同,聲音就會拐彎。夏天,陽光曝曬,地面溫度很高,而高空溫度較低,故聲音彎向上空,傳播不遠。尤其是夏日的沙漠地帶,地面與高空溫差極大,人們對話,儘管相距較近,卻常常是“只見嘴在動,不聽聲音響”。相反,在冬天,特別是在滿天繁霜的冬夜,地面和高空溫度基本趨於一致,聲音就傳得較遠了。在北極,地面溫度較低,高空溫度高,故聲音傳得更遠。在那裡,狗叫一聲,幾十里以外的人,都能聽得見。由此可知,響水橋流水聲的傳播,是隨季節而變化的。即使在同一季節,比如夏季,也常因氣候的劇烈變化,造成各處溫差懸殊,聲音也隨區域的溫差而多次拐彎,傳播的路徑呈現弧形曲線。所以,夏天的夜晚,離橋很遠的居民納涼時,常能聽到響水橋流水的響聲,而較近居民卻聽不到,其原因就在此。

如今,響水橋已經不“響”了。那是因為上游的舊城河已被堵塞,有的地方已填平,砌了居民新村。你如果再到響水橋一觀,橋下小溪,近乎枯竭,但仍可看到片片水流,發出那潺潺的微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