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子[中藥]

韶子[中藥]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韶子,中藥名。為無患子科韶子屬植物韶子Nephelium chryseum Bl.的果實。植物韶子,分布於廣東西部、廣西南部和雲南南部,約以北回歸線為其北限。具有散寒,止痢,解毒之功效。主治痢疾,心腹冷痛,瘡瘍。

入藥部位

果實。

性味

味甘、酸,性溫。

功效

散寒,止痢,解毒。

主治

痢疾,心腹冷痛,瘡瘍。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15g。

外用:適量,煎水洗。

炮製

採集加工:夏季採收成熟果實,烘乾或曬乾。

形態特徵

常綠喬木,高10-20m或更高。小枝有直紋,乾時灰褐色,嫩部被銹色短柔毛。偶數羽狀複葉,互生;葉連柄長20-40cm;小葉常4對,很少2或3對;小葉柄長5-8mm;葉片薄紙質,長圓形,長6-18cm,寬2.5-7.5cm,兩端近短尖,全緣,背麵粉綠色,被柔毛,側脈9-14對或更多。花單性,雌雄同株或異株;花序多分枝,雄花序與葉近等長,雌花序較短;萼長1.5mm,密被柔毛;花盤被柔毛,雄蕊7-8,花絲長3mm,被長柔毛;子房2裂,2室,被柔毛。果橢圓形,紅色,連刺長4-5cm,寬3-4cm;刺長1cm或過之,兩側扁,基部闊,先端尖,彎鉤狀。花期春季,果期夏季。

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500-1500m的密林中,分布於廣東西部、廣西南部和雲南南部,約以北回歸線為其北限。

相關論述

1、《植物名實圖考》:“韶子,《本草拾遺》始著錄,《虞衡志》謂之山韶子,俗呼毛荔支,謂荔支子變種。”

2、《南方主要有毒植物》:“海南韶子果核(種子)有毒,雖經炒熟,但多食引起腹痛,頭暈,發熱,嘔吐;嚴重的不能站立,以致發狂。”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