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介紹
布拉格學派最突出的貢獻在於其音位學說以及對語音學和音位學的區分。在這一領域中最具影響力的學者就是特魯別茨柯依。他最完整和權威的論述都集中表述於1939年出版的《音位學原理》一書中。特魯別茨柯依沿用索緒爾區分語言和言語的理論,提出語音學屬於“言語”,而音位學則屬於“語言”。在此基礎上,他又逐漸形成了“音位”的觀念,以之作為語音系統的抽象單位來與實際發出的聲音相區別。音位可以被定義為若干不同功能的總和,而聲音當其能夠用來區別意義時也可以歸為音位。
分類概況
特魯別茨柯依在給這些區別性的語音特徵進行分類時,提出了三條標準:(1)它們與整個對立系統的關係,(2)對立成分之間的關係,(3)區別力的大小。這些所謂的對立可以被概括為以下內容:
a. 雙邊對立(bilateral opposition)。如果兩個音位所共有的語音特徵只屬於這兩個音位,它們的對立就叫雙邊對立。換句話說,就是它們共有的特徵不同時出現在其它音位中。例如/p/和/b/就共有一個“雙邊”的特徵。
b. 多邊對立(multilateral opposition)。這是一種更為鬆散的關係。例如/a/和/i/僅僅因為都是元音這個特徵而彼此相似,它們共有的“元音”這個特性也同時被其他的元音對共同擁有。
c. 均衡對立(proportional opposition)。如果同一項特徵同時可以區分若干組音位,這種音位對立就叫做均衡對立。例如,清與濁不僅是/p/和/b/的對立特徵,而且也是/t/和/d/, /k/和/g/之間的對立特徵。
d. 孤立對立(isolated opposition)。如果兩個音位的對立關係是獨特的,是其他音位對立中找不到的,這兩個音位的關係就是孤立對立。這種對立特徵不能被語言中其他音位分享。例如,英語中的/v/和/l/,前者是一個唇齒摩擦濁輔音,後者是一個雙邊輔音。再如德語中的/t/和/x/,一個齒齦塞音對一個軟齶擦音,也是孤立對立。
e. 否定對立(privative opposition)。如果兩個音位的對立是一個具有某種特徵而另一個不具有這種特徵,就叫否定對立。例如,送氣的/p/和不送氣的/b/的對立,鼻化音/m/和非鼻化音/b/的對立,等等。
f. 分級對立(gradual opposition)。如果兩個音位的對立是一個具有不同程度的同一特徵,就叫分級對立。例如一種語言的元音系統中有七個元音:
i u
e o
ε [此字母與c反向]
a
/u/和/o/的對立就是分級對立,因為具有同一特徵(元音)的音位還有第三個--/[字母與c反向]/。
g. 等價對立(equipollent opposition)。如果兩個音位可以在邏輯上看成是等價的,既不是分級對立,又不是否定對立,就叫等價對立。例如英語中的/t/和/p/,/t/和/k/。
h. 中和對立(neutralizableopposition)。如果兩個音位在有些位置上是對立的,而在其他位置上失去對立,這就叫中和對立。例如英語中的/p/和/b/出現在/s/之後就失去對立。再如德語中的濁輔音,在詞尾位置上就變為清輔音:Rat(勸告)和Rad(輪子),書寫形式不同,但發音卻完全一樣。
i. 永恆對立(constantopposition)。如果對立的音位可以出現在一切可能的位置上而不會取消對立,則稱永恆對立。例如,在奈及利亞的努皮(Nupe)語中,一般音位結構是一個輔音跟著一個元音,只有少數例外。/t/與/d/的對立就是永恆對立,在一切輔音位置上都不消失的對立。
特魯別茨柯依對音位理論的貢獻涉及四個方面。首先,他指出了語音的區別性功能並且給出了音位的精確定義;其次,通過區分語音和音位以及文體音位學和音位學,從而定義了音位學研究的範圍;再次,通過研究音位的組合關係、聚合關係來解釋音位間的互相依賴的關係;最後,他提出一整套用於音位研究的方法論,譬如確立音位的方法和研究音位結合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