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信息
作 者:南瑤語 編
出 版 社:西苑出版社
ISBN:9787802106345
出版時間:2010-01-01
版 次:1
頁 數:361
裝 幀:平裝
開 本:16開
所屬分類:圖書 > 傳記 > 歷代帝王
內容簡介
治國安邦善管理,平藩伐準掃六合,
康乾盛世的開創者
他自幼苦讀,好學有倦,身體強健,騎射嫻熟。
他7歲登基,14歲計除權臣鰲拜而親政,在位61年,一生勤奮治國,是中國歷史上一位傑出的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
目錄
第一章 四大臣受命輔政
第二章 孝莊輔助皇孫
第三章 狂鰲欺幼主
第四章 鰲中堂重提圈地案
第五章 私設公堂凌遲大臣
第六章 拉攏輔臣意欲親政
第七章 首輔索尼初發威
第八章 鰲拜朝廷之上殺同僚
第九章 鰲拜被殺
第十章 康熙準備撤藩
第十一章 平定三藩叛亂
第十二章 施琅東征
第十三章 平定三藩叛亂
第十四章 鄭氏子孫禍起蕭牆
第十五章 施琅持帥平台
第十六章 暗夜突襲浴血奮戰
第十七章 鄭氏歸降平定台灣
前言
康熙是清朝入關後的第二位皇帝,名愛新覺羅·玄燁。順治十一年(1654)三月十八日生於北京紫禁城景仁宮,佟妃之子。康熙六十一(1722)年十一月十三日卒於北京暢春園清溪書屋。終年69歲。在位61年,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
康熙繼位時只有八歲,是順治的第三子。順治接受湯若望的意見因其出過天花最有可能不夭折而把他選為繼承人。康熙六年(1667)七月初七在太和殿舉行親政儀式。在其祖母太皇太后孝莊文皇后的幫助下,在康熙八年贏得了與顧命大臣鰲拜的鬥爭,開始真正親政的階段。
康熙是清朝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他文武雙全,既精通傳統文化,又涉獵西方科學;既能上馬左右開弓,御駕親征擊退噶爾丹,又能治國安邦善於管理。他運籌帷幄,決勝千里,673年撤除吳三桂等三藩勢力,1684年統一台灣,在1688-1697年平定準噶爾汗噶爾丹叛亂,並抵抗了當時沙俄對我國東北地區的侵略,簽定了中俄《尼布楚條約》,維持了東北邊境一百五十多年的邊界和平。在雅克薩戰役,康熙派遣黑龍江將軍薩布素成功驅逐沙俄對黑龍江流域的侵略,收復了雅克薩城和尼布楚城。這一切顯示了康熙卓越的軍事指揮才能。另一方面,康熙有著過人的政治眼光和手腕。康熙創立“多倫會盟”取代戰爭,聯絡蒙古各部;以條約確保了國家在黑龍江的領土不被侵犯;興修水利,治理黃河,鼓勵墾荒,薄賦輕稅,愛民如子。康熙還特別重視教育,包括自己子女,奠定了持續100多年的“康乾盛世”。
康熙在位六十一年,由於他的文治武功,中華帝國的多民族統一的局面得到鞏固發展,出現“康乾盛世”的繁榮,開創中華帝國的另一黃金時代,是一位英明的好皇帝。本書全方位描述了康熙的一生,利用大量翔實的歷史資料,多視角、多角度地再現了一個好學敏求、勤於政事、雄才大略的歷史人物。書中圖文並茂,資料翔實,生動感人,引人入勝。
精彩書摘
文武無輕重。由於順治帝在位時間短,他羅致的人才,主要是在後世發揮作用為“康乾盛世”做了組織上的準備。
總之,順治朝雖然時間不長,形勢複雜,困難重重,它卻為清朝在全國的統治邁出了成功的第一步,為康熙朝的輝煌、為“康乾盛世”奠定了雄厚的基礎。
康熙作為清朝入關後的第二位皇帝,在大清統治全國不到20年登基,任重而道遠。多爾袞、順治帝遺留下來的問題,必須由康熙來解決,包括“三藩”問題、台灣問題、滿漢民族關係問題、滿族文化、制度與儒家文化、中原傳統制度的棄取、結合問題,等等。
康熙是滿族的後代,這是從父系論得出來的結論。他的祖父皇太極是滿族,祖母博爾濟吉特氏布木布泰(1613-1688)即孝莊文皇后是蒙古族,父親福臨即順治帝是1/2滿族,1/2蒙古族,母親佟氏是漢族。所以說,他實際上是1/2漢族、1/4滿族、1/4蒙古族;擁有滿、漢、蒙三個民族的血統。
康熙的祖父皇太極,是努爾哈赤的第三個大福晉(福晉,即夫人,大福晉相當於皇后)葉赫那拉氏盂古姐姐所生。努爾哈赤共有后妃16人,生子女24人,其中子16人,皇太極排行第八。由於他富有過人才智、儀表堂堂、威嚴莊重,深得汗父鍾愛。7歲以後便受汗父委派主持家政。1616年,努爾哈赤建立後金政權時,被封掌管八旗的4個子侄為和碩貝勒。和碩是滿文,角的意思,和碩貝勒即專主一方面軍的貝勒。以年齡為順序,皇太極年齡最小,為四貝勒。天命六年(1621)實行四大和碩貝勒按月值班制度,值月掌理一切機務,對汗負責。從此以後,年僅29歲的皇太極,不僅有專主正白旗、實際指揮兩白旗的實力,更重要的是已躋身於後金政權的最高領導階層,成為後金最高統治集團的核心成員。從根本制度來說,領導八旗也就是領導後金的國政,後金的最高統治者英明汗努爾哈赤,就是八旗的共主、最高領導者。以他為首,四大和碩貝勒的參加,共同組成全面領導八旗和後金政權的最高統治核心。天命十一年(1626)努爾哈赤逝世,就這樣諸貝勒、大臣推舉皇太極繼承汗位。還在皇太極即汗位的前一年,天命十年(1625)二月,康熙的祖母博爾濟吉特氏布木布泰嫁給了皇太極。布木布泰是蒙古科爾沁部寨桑貝勒之女,年僅13歲,皇太極34歲。不言而喻,這是一樁政治色彩濃厚的婚姻。其動因在滿蒙聯盟的政治需要。我國東北地區,是滿族發源地,又是多民族雜居地區。到明代,主要有漢族、滿族先世女真族、蒙古族以及朝鮮族,此外,還有幾個人口很少的民族。蒙古族與滿族先世女真族,都是明代遼東邊外人數最多的兩大民族。他們彼此相鄰而居,蒙古族居西,在當今東北西部和內蒙古東部;女真族的建州、海西及東海等三部居東。雖然說地域有劃分,但兩民族之間交往卻十分頻繁,關係密切。明朝初年,就有一部分蒙古族人進入建州等女真各部,附屬於女真部落而居。女真人也因為生活困苦,到蒙古族人家中充當過傭工。連清太祖努爾哈赤本人,也曾經在蒙古部中進行過勞作。至於彼此通婚,更是常事。海西女真四部中,至少葉赫、烏拉、哈達等三部,都是與蒙古族相互融合、通婚而形成的女真部落。他們的始祖明文記載自己是“蒙古人”,或“蒙古苗裔”。建州女真地處海西女真之東,與海西各部通婚較多,但是與蒙古族也不疏遠,時有親戚往還於建州首領李滿住的三個妻子家中,蒙古婦女居其二。
努爾哈赤在統一女真各部中日益強大,引起了各部蒙古族的重視;努爾哈赤從對抗明朝的長遠戰略高度出發,把團結近鄰,蒙古各部視為根本大計。於是,出現了建州女真與蒙古科爾沁部聯手的機緣。而聯姻則是他們密切關係、建立和鞏固聯盟的一座重大的橋樑。博爾濟吉特氏家族與愛新覺羅氏家族聯姻,門當戶對。博爾濟吉特氏是成吉思汗的姓氏,也是蒙古族最高貴的姓氏。成吉思汗統一全蒙古,建立起了橫跨歐亞太陸的蒙古帝國之後,稱自己的家族為黃金家族,所有姓博爾濟吉特的兄弟子侄,都是黃金家族的成員,享有最尊貴和最崇高的地位。即便是元朝滅亡之後,博爾濟吉特氏仍然被視為成吉思汗的聖裔,在蒙古族中被崇拜、甚至被神化。科爾沁蒙古是成吉思汗二弟合撒兒的後裔,合撒兒具有超人的武藝和勇敢頑強的性格,為他哥哥的輝煌事業立下了不可磨滅的功勞,並且在他的後代中形成堅韌不拔、苦戰奮鬥的好傳統。
這兩個家族的聯姻最早在萬曆四十年(1612),也就是布木布泰出生前一年的春天。努爾哈赤因為聽說科爾沁貝勒明安(布木布泰的叔祖父)的女兒博爾濟吉特氏美貌出眾,便遣使說媒。明安貝勒在從前一次戰爭中曾經被努爾哈赤打得丟盔卸甲,狼狽不堪,現在被努爾哈赤尊稱為老丈人,受寵若驚,立即解除了女兒的既訂婚約,於同年四月親自送女兒博爾濟吉特氏去建州女真,被努爾哈赤封為妃。努爾哈赤以禮親迎,大宴成婚。明安貝勒是蒙古王公,也是博爾濟吉特家族中第一個與建州聯姻者,毫無疑問,他起了帶頭作用,對未來影響深遠。
萬曆四十一年(1613)二月初八,布木布泰出生於科爾沁蒙古部落中段地帶,即現今內蒙古自治區哲里木盟科爾沁左翼中旗遼河之濱。在翌年(1614)六月,即布木布泰出生第二年,她的祖父莽古斯貝勒,親自送16歲的女兒哲哲,即布木布泰的親姑姑,與努爾哈赤第八子皇太極貝勒成親。
十多年後,通過姑母哲哲做紅娘,布木布泰又嫁給後金四貝勒皇太極。
此時是皇太極當政的時期,是後金——清朝發展與蒙古各部聯盟的高峰期。表現在皇太極的婚姻上最為突出。他經冊封或生育子女的后妃有5人,其中蒙古族7人;稱帝後崇德元年(1636)七月,皇太極冊封五宮后妃時,1後宮4妃全出自蒙古族,而且都姓蒙古族最高貴的姓氏:博爾濟吉特。她們出自同一遠古祖先,其中3位科爾沁博爾濟吉特氏家的姑娘被封為1後宮2妃:布木布泰的姑母哲哲為清寧宮中宮國君福晉(皇后),姐姐海蘭珠為東宮關雎(ju)宮大福晉宸妃,布木布泰為次西宮永福宮福晉莊妃。哲哲姑侄3人,競占據了5宮中的3宮,而且掌握後宮大權。至此以來,清朝後宮成了蒙古族后妃、尤其是科爾沁博爾濟吉特氏姑侄的天下。蒙古后妃們的確在鞏固滿蒙聯盟中起了積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