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平及履歷
履歷
1903-1906年 在遼寧海城縣騰鰲堡國小讀初級國小。
1907-1910年 在遼寧海城縣騰鰲堡國小讀高級國小。
1911-1913年 在遼寧海城中學讀國中。
1914-1916年 在北京大學預科學習(相當於高中)。
1917-1919年6月 在天津北洋大學土木系學習。
1919年 因參加學潮被開除。
1920年6月-1921年6月 在北京大學土木科學習。
1921年7月-1921年11月 在北京石景山龍煙鐵礦煉鐵廠當練習生。
1921年11月-1924年6月 在遼寧北票煤礦任測量主任、建築工程師。
1924年7月-1925年3月 在河北井陘煤礦任建築工程師,修鐵路。
1925年4月-1928年3月 在遼寧北票煤礦任採煤副主任、工程師。
1928年9月-1933年 在北寧路(現京哈鐵路京瀋段舊稱)大通支線(大虎山至通遼)、通遼段、皇姑屯段和唐山段任分段工程師。
1933-1935年8月 在北寧路天津總局工程處任科長、工程師。
1935年9月-1950年3月 在河北唐山開灤煤礦從事東礦區鐵路修建等工作,任土建主任、工程師。
1950年3月-1955年3月 在遼寧瀋陽東北煤礦管理局任基建處總工程師。
1955年3月-1958年1月 在北京煤炭工業部煤礦建設總局任工程師。
1958年1月-1964年6月 在遼寧省煤礦管理局任副總工程師。
1964年6月-1974年 在煤炭科學研究院北京建井研究所任副所長。
1974年10月 因車禍在北京逝世。
生平簡介
韓礎石,曾用名韓厚基,1895年出生於遼寧省海城縣騰鰲堡一個教師家庭。1903~1910年在原籍讀國小。1911年考入海城中學,其父告誡他,家境貧寒,出外讀書不易,必須刻苦攻讀,以為將來謀生鋪好道路。這在他幼小的心靈中留下了深刻的記憶,種下了必須學好才有出路的種子。在國小讀書期間,先是日本後是帝俄占領著我國的南滿鐵路,他經常看到帝國主義分子對過往的中國人打罵,心中十分憤恨,腦海中產生了復仇之念。一位叫王乾的老師,經常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當時,他所在的遼東半島已割讓給日本),對他影響很大。在他中學讀書期間,雖然滿清政府已被推翻,中華民國正式成立,但辛亥革命建立的革命政權很快被以袁世凱為首的北洋軍閥篡奪,軍閥混戰、列強入侵,人民生活困苦不堪,中國落後,任人欺辱,這就是當時留在他心中的深刻烙印。有一次,他聽人講,唐山那裡中國人自己修起了鐵路(即由詹天佑修建的唐山至天津段鐵路),看起來也不比日本人、俄國人在東北修的鐵路差,路經的橋樑也都是由中國人自己製造和修築的,還在山海關成立了專教中國子弟的鐵路學校。這個訊息使他興奮至極,覺得中國是有希望的,並暗下決心學好功課,將來自己也去學工程,走實業救國之路。
1914年,他考入北京大學預科(相當於現在的高中),學期3年,他喜愛數理化且成績優良,為此曾獲免交學費獎勵,並被公推為班長。當時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日本帝國主義向袁世凱政府提出以支持袁稱帝為條件的企圖滅亡中國的秘密條款二十一條賣國條約,遭到國人強烈反對。韓礎石出於愛國熱情曾和同學約200餘人奔赴新華門向北洋軍閥執政當局請願,要求取消二十一條賣國條約。1917年秋,韓礎石從北京大學預科畢業,被分到天津北洋大學土木系(即現在的天津大學)學習。他刻苦學習,成績優良。第二年,因學生對某教師講課不滿而發生學潮,直至罷課。韓礎石參加了罷課。校長為此引咎辭職,省長曹瑞另派馮熙運任校長,鬧學潮者以馮為律師不宜當工科大學的校長而抵制,並得到京津各校之援助。韓礎石作為學生代表據理力爭,終因軍閥勢力強大而久拖不決。直到1919年,這股學潮匯入了五四運動的偉大洪流之中。此後,韓礎石因此被開除學籍。
1920年,他又返回北京,在北京大學土木系學習並於1921 年以優秀成績被譽為北京大學高才生而正式畢業。韓礎石雖然畢業於有名的北京大學,又是高才生,畢業後為了生活首先找到的工作是北京石景山龍煙鐵礦煉鐵廠當練習生,根本談不上專業對口。1928年以前,他又先後在遼寧北票、河北井陘以及遼寧撫順等地的煤礦從事礦山測量、採煤和土建技術工作。直至1928年才找到工作內容和工作地點都比較穩定,且接近所學專業的北寧鐵路修建工作,一直乾到1935年。這期間,他先後參加了北寧路大虎山至通遼支線、北寧路通遼段、皇姑屯段和唐山段的修建。1935年,在日本帝國主義逼迫下簽訂出賣華北大部主權的所謂《何梅協定》後,北寧路的管轄權被親日派接管,韓礎石毅然離開了北寧路,應聘到由英國人管理的河北唐山開灤煤礦工作,直到1950年。這期間主要是修建該煤礦東礦區的鐵路及相關的土建工程。1948年12月他所在的開灤林西礦解放,他正式參加了革命工作。這以後,一直到1964年,他長期從事煤礦建設技術管理工作,其中1955~1958年在北京煤炭工業部煤礦建設總局工作,1958年起任瀋陽煤管局副總工程師。20世紀五六十年代是他一生中最輝煌的時期。1957年加入了中國共產黨。這一時期他的聰明才智得以充分發揮,為我國的煤礦建設做出了傑出的貢獻。他領導開發了許多技術含量高、效益好、速度快的施工新技術,諸如為在鐵路下敷設管道而用的水力衝擊穿越法、煤礦豎井砌築井壁時的無壁座施工法、建井時的注漿堵水法、壓氣排砂自重沉井法、斜井裝岩設備等。正是由於他善於鑽研、喜歡鑽研和在建井施工技術研究方面的創造性貢獻,領導部門從加強煤礦建設科研考慮,於1964年被調到北京煤炭科學研究院北京建井研究所任第一副所長。在此期間,他主抓了煤礦建設的特殊施工技術之一,注漿堵水技術的研究與開發,並在當時國內最深(613m)的井筒——雞西礦務局滴道礦河北立井施工中取得成功。井筒的湧水量由248m3/h降低到2.5m3/h。這一成功為在該井筒實現砌壁機械化——利用高16m的四層大吊盤使砌壁與掘進兩大工序同時進行創造了條件,並為以後建井行業界爭論不休的是否打幹井開創了又一個良好的施工實例。
主要貢獻
礦井井筒開鑿中遇到的最大困難之一是地下水的湧出。這種湧水往往決定著井筒工程的成敗,因湧水而淹井的事故並不少見。在岩層中注入可將地下水封堵在工程範圍之外的某種漿液,以使井筒工程順利進行的施工技術稱之為注漿堵水技術。世界上最早運用注漿堵水技術於井筒施工的是英國(1864年)。我國是在20世紀50年代初期,隨著大批煤礦的建設而套用起來的。韓礎石就是我國使用這項技術的先驅。早在1952年,在黑龍江雞西礦區小恆山礦立井施工中,因井筒淋水大,他提出採用壁後注漿堵水法獲得成功。1958年在吉林蛟河煤礦井筒施工中採用了預注漿堵水法。當時,該井筒因湧水高達240m3/h,而面臨停工、報廢的危險,按他的意見採取預注漿堵水辦法後,井筒240m3/h的大湧水減至2~3m3/h,即使按現在的注漿堵水效果評價標準衡量,也是高質量、高水平的。這項措施不但挽救了那個井筒工程,而且在東北地區開創了一個良好的先例。1964年他到煤炭科學研究院北京建井研究所工作後,繼續組織該所的科研人員對注漿技術進行再開發。並在當時國內最深(613m)的黑龍江雞西礦務局滴道礦河北立井施工中成功套用。由於這項技術的成功套用,為在該井使用至今為止國內最高的16m四層大吊盤進行高空機械化砌壁試驗,創造了良好的前提條件,從而實現上部砌壁下部同時進行掘進的平行作業。這項試驗被列為行業重點科研項目。韓礎石在注漿技術的早期套用和後期開發上都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韓礎石不僅僅是上述幾項重要施工技術的提出、實施、再開發者,他對一切涉及到的新技術和難題都有濃厚的興趣。1958年,他在遼寧阜新礦區平安礦東部充填井的砂倉建設工程中實施了吊掛砌築法並獲成功,摒棄了歷來在土建工程中砌築砂倉所採用的費工費錢,又不安全的大揭蓋施工法,節約工程費用20多萬元,工期縮短90天。1959年在遼寧鐵法礦區大明礦四井建井工程中建議採用井壁下壓氣排砂自重沉井技術,解決了該井因流砂層厚,水大施工困難、進度緩慢的問題。又如,把水力破土技術引到鐵路建設中。1958年,在遼寧阜新平安煤礦地面鐵路路基下敷設管路的工程中,韓礎石組織那裡的工程技術人員研究開發了採用大套管、水力衝擊法穿越路基的方法獲得成功,解決了歷來路基下敷設管路施工中採用大挖土施工法造成的施工影響行車的矛盾,而且施工速度提高了10倍,不但很有實用價值,而且節約了大量資金和大大縮短了工期。這種施工方法即使在今天,在條件適合的情況下,仍不失為一種先進的好技術。此外,河北開灤礦區林西礦新莊孜風井的矽化法施工技術、江蘇徐州礦區賈汪煤礦斜井的表土含水層掘進技術等都是由他提出、倡導和實施的。直到1965年,雖已年近70高齡,但還經常親自下工地,甚至還堅持下井去查看工程。總之,韓礎石是一位求實、鑽研、深入現場、善抓關鍵問題的技術專家,同時他又是學風嚴謹、一絲不苟的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