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信息
韓國外交政策的困境:國家安全與國家統一目標的定義
作者:[韓]姜聲鶴 著 王亞麗 譯出版時間:2017-09
頁數:414
書號:978-7-5097-9603-0
關鍵字:韓國|朝鮮半島|安保|統一
開本:32
裝幀:平裝
內容簡介
本書以時間為軸心,探討了在韓國外交政策立場的背景下,一直困擾韓國的後韓戰問題,特別是其該如何制定外交政策、處理與美國的關係,以及如何看待始終存在的、關於國家安全和國家統一的困境。書中不僅從歷史的角度總體論述了韓國外交政策的發展經過、特點及存在的各種問題,還總結了冷戰結束後,美國與聯合國在朝鮮半島扮演的角色、朝鮮的安全政策與軍事戰略、實現南北統一的諸多理論與條件,以及韓國對朝鮮的政策方向,等等。
作者簡介
姜聲鶴,美國北伊利諾斯州立大學政治學博士,高麗大學外交系終身名譽教授。
王亞麗,高麗大學政治學博士。
目錄
第一章 韓國式外交政策:國際搭便車求生存
一隻小蝦的煩惱:韓國外交政策的背景
韓戰的影響:搭乘美國的便車
美國便車對韓國的倦怠與韓國重塑信心
後冷戰世界與韓國的外交政策:君往何處
結論
第二章 朝鮮民族的歷史教訓:柏拉圖式的朝鮮半島、馬基雅
維利式的日本和帝國時代美國的亞洲政策
柏拉圖式的朝鮮半島和馬基雅維利式的日本
儒家世界觀的缺陷
美國對亞洲的政策表現
結論
第三章 歷史視角下朝鮮半島與俄國-蘇聯的關係
李氏朝鮮與俄國的近距離接觸
俄國的新路線與從朝鮮半島的撤離
二戰期間蘇聯的朝鮮半島政策
韓戰期間及戰後的蘇朝關係
停戰協定簽訂後的韓蘇關係
結論
第四章 美國對東亞的外交政策:從監護人到局外人?
為何會產生波動?
權力交付的憲政平衡:國會的優勢
美國的政策情緒及其在東亞的表現
美國及其盟友
結論
第五章 韓國的安保政策:歷史回顧與評價
第一共和國的安保政策(1948~196年)
第二共和國的安保政策(196~1961年)
第三共和國的安保政策(1962~1972年)
第四共和國的安保政策(1972~1981年)
第五共和國的安保政策(1981~1988年)
第六共和國的安保政策(1988~)
至第六共和國為止韓國安保政策的特點及變化
韓國安保政策的評價與問題
結論
第六章 駐韓美軍歷史角色的轉換及其對朝鮮半島的影響
朝鮮半島人民的臨時監護人(1945~1949年)
韓國安全的管理者(1950~1969年)
斯派克曼式的平衡者(1969~1980年)
回歸托克維爾(1981~1989年)
結論
第七章 冷戰期間朝鮮半島停戰框架下的危機管理
朝鮮半島上的三次國際危機
和平的根本原因
和平的直接原因
核兩極國際體系的必然結果與作為國際制度的朝鮮停戰框架
結論
第八章 朝韓裁軍信任建立的步驟
納入全球議程的裁軍問題
裁軍與信任建立
美國針對朝鮮實施的信任建立措施
蘇聯的區域戰略
阿拉木圖信任建立措施
南北之間建立信任的第二軌道外交
結論
第九章 東亞變幻莫測的戰略環境與朝鮮半島統一的漫長道路
後冷戰時期的戰略環境與韓美關係
朝鮮對後冷戰世界的回應:危險的核遊戲
朝鮮的另一個遊戲:一場博取同情的殘酷遊戲
朝鮮半島統一的漫長道路
結論 從馬基雅維利時刻到裴斯泰洛齊實踐
第十章 陽光政策與韓國安保:朝鮮究竟是伊索寓言中
旅行者的大衣還是所羅門王手中的盾牌?
朝鮮半島兩國間關係的本質
命運與德行
南北交流:特洛伊木馬?
和平僅僅是戰爭通過另一種手段的延續?
陽光政策的完善
朝鮮半島:仍然是馬基雅維利的世界,而不是康德的世界
為不確定的未來做準備
第十一章 韓美同盟行至岔路口,韓國何去何從:“中年危機”或“晚年離異”?
駐韓美軍的悖論
朝鮮對駐韓美軍撤離的持續要求:一項徹底的戰略手段
駐韓美軍和美國人民的認知轉變:民主的致命弱點
駐韓美軍和韓國認知的轉變:大國綜合徵和堅定的民族主義意識
韓國安全的基礎:歷史教訓與悲劇意識
結論
第十二章 韓國與聯合國的特殊關係:從受援國到援助國的轉變
朝鮮半島唯一合法政府成立的標誌:大韓民國在聯合國協助下誕生
聯合國保護之下的“標誌”
該“標誌”在聯合國內受到的挑戰
“標誌”被埋葬
通往聯合國成員國的漫長道路
聯合國的轉型:從“刺蝟”到“狐狸”
成為聯合國正式成員國後,韓國對聯合國的政策:從“刺蝟”到“狐狸”
韓國在聯合國的形象
韓國的國際角色:局限與機會
韓國應如何定位其聯合國政策:做一個像豺一樣的追隨者?
結論
第十三章 21世紀亞太地區地緣政治的新構造:對於區域新世界
來說,它是“時間之環”還是“時間之箭”?
當今單極國際體系下新的權力與威望之爭
一觸即發的朝鮮核彈危機與動盪的朝鮮半島
地緣政治力量的重新排列與聯合國
結論
結語
大事年表:朝鮮半島被迫開放門戶後(1876)
參考書目
譯後記